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薇 《理论观察》2015,(3):122-123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同时也是一种科学信仰.它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规律,为社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鼓励着人类进入更高的精神境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本文试图从马克主义信仰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情感要素、马克思主义信仰对教师的感染力三个维度探索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路径,以解决当代大学生的信仰问题.  相似文献   

2.
加强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由大学生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信仰对大学生产生的积极作用所决定的.本文先是分析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涵,然后指出部分大学生信仰令人担忧的状况,包括:信仰的多元化,功利化,及缺失性趋势等.最后,从高校角度中的理论教育、师资队伍、教育平台等方面提出建议性举措.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力量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其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理论阵地,是高校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不同与一般的知识教育课程,具有自身特有的价值特征。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呈现诸多问题,波及到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影响到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正确树立。从问题入手,探寻本质原因,通过国家、社会、高校、个人等多角度,建构大学生共产主义信仰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王晓伟  刘鹏飞 《魅力中国》2010,(32):190-190
在我国社会目前的信仰领域中,马克思主义信仰正处于一种尴尬境地:作为主导信仰的同时却又受到了某种程度的削弱,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大学生的信仰状况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而,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中融合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是当代高校大学生教育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金鑫 《理论观察》2014,(9):139-140
中国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尤其是后现代思潮对大学生价值选择的影响巨大而直接,这种状况下,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呈现出理论掌握的不牢固导致信仰建立的脆弱、教师理论层次的差异导致信仰建立的基础不牢、社会负面资讯的冲击导致信仰建立的成果被蚕食等状况,因此,从导向上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教育、抓住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关键环节、培养大学生现实生活中对各种信仰批判选择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李晓燕 《黑河学刊》2012,(1):132-134
正面教育原则是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教学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坚持正面教育原则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理论宣传的需要,是实现《概论》课教学目的的需要,是帮助大学生积极应对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需要。为贯彻正面教育原则,作为《概论》课教师,必须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民主精神、以理服人,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8.
面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逐渐式微的危机,从多维度对其进行理性审视。通过内在原因,外部困惑以及信仰教育层面的反思,探析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内在根源,以此奠定现实应对之基。一方面,从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科学信仰的体系整全性出发,拟对马克思主义体系进行创造性转换;另一方面,由理论认同、政治认同而至情感认同,构建重塑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现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特点和优点,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在坚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绩评价,一般是通过考试成绩和平时作业及课堂表现来进行,它不利于考核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思想方面的状况。文章就此提出考核方案。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集中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问题。解决“四信”问题,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学习理论、相信理论、自觉运用理论、实践理论,并把学、信、用、做四者统一于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之中,从根本上坚定信仰和信念,增强信心和信任。  相似文献   

11.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信仰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而高等教育的地位作用决定了加强高校大学生社会信仰教育和研究的重要意义。在高校大学生社会信仰教育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理解高校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和时代特征,准确把握其特点和规律,坚持以学生为本,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教育实践中遵循"以情感人、以形动人、以理服人"的原则,着重构建信仰教育机制、营造校园良好信仰氛围、构建高效信仰教育体系和不断丰富信仰教育内容,以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不断熏陶规范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信仰,从而引导大学生对国情的正确认识,坚定对党和国家的政治信仰,树立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的人生志向,进一步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之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主要表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当代大学生的指导意义,提出了当代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路径。指出,国家要注重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普及;高校要重视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大学生应自觉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提供深厚的理论基础,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并鼓舞大学生为科学的理想信念而奋斗。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大学生有着新的思想和观念,如何使他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内涵,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茜岚 《魅力中国》2014,(21):147-147
信仰是自身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信仰是人对自己和社会未来的期许,是人安身立命的终极关怀,是对描述未来生活的一种思想模式的信赖。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种价值观念发生了剧烈的动荡。在当今大学生信仰问题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对于大学生来说正确的理解和树立科学的信仰观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其教育教学的核心是树立"四信",即使大学生确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人类信仰史上最科学、 最崇高的信仰.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在部分大学生中也存在着信仰多元化、 功利化、 迷茫化、 淡漠化和迷信化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必须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信仰教育工作.也有信仰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更有国际国内社会大背景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朱晓杰 《理论观察》2015,(2):115-117
信仰对个体的存在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大学生群体的信仰状况关系到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网络普及化的新形势下,尽管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健康的,但受一些社会不良因素影响,一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怀疑,甚至转向宗教、迷信,这需要社会给予关注,政府和高校应采取措施加以引导和改进。  相似文献   

19.
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把世界观理解为物质的世界观.这种物质世界观,恰恰是对本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误解,基于此,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世界观,进行重新理解和阐释,不仅对回归马克思主义哲学本真的世界观即实践世界观,是必要的;而且对理解作为“方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也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思想。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作为高等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通过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专题式教学改革,发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的实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