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凌坤 《魅力中国》2009,(18):207-207
中国古建筑文化的内涵反映在技术和风格方面的特色有四个:一是礼制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主题;二是风水术对中国古代建筑影响很大;三是东方大地的农业文化与"浓于伦理"的哲学思决定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材料模式和结构"语汇";四是以"诗情画意"为主导思想的自然风景式的中国古典园林。  相似文献   

2.
一、"以人为本"的历史溯源 (一)中国古代"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萌芽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已经有"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萌芽,虽然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提出了"以人为本",但是这种思想只停留在伦理领域或道德层面,没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朱紫祎 《改革与开放》2016,(20):120-121
以儒家伦理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道德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其中对官吏的道德治理是通过伦理信念的培养和伦理规范的约束实现的,孔子所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就体现了古代政治活动中重视伦理道德的思想倾向。在古代的行政环境——衙门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行政伦理思想,体现在天理国法人情、民本与仁政以及自律与官德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从"北京共识"提出开始,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者围绕"中国模式"的有无、内涵、特征、性质等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但近几年关于"中国模式"的研究却表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新趋势和新特点。本文尝试以近三年来的相关文献为分析重点,对"中国模式"研究中表现出的五个重要变化及其特征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述。综观近年来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大体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以探讨"中国模式"的内涵、特点、性质、意义为侧重点,力图解决"中国模式"是什么的问题;第二个层面侧重于方法论,研究者关注的是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方法和视角去讨论、审视"中国模式";而第三个层面则着眼于在更高的层面上反省我们对于自我文明、文化的认知态度,直指中国人自身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觉。这三个层面的研究缺一不可,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将"中国模式"的探讨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5.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伦理政治为轴心的文化特征和天人合一的中国古代自然观的重要特征。这两大基本特征对华夏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着创立"和谐"社会的今天,传统文化也起了积极作用,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延续。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负面影响的加剧,生态伦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以个体、组织和国家三个层面同时从伦理因素、文化因素与科技因素的相互关系的作用中来实现生态伦理问题的制度设计,形成生态伦理问题有效的立体的制度方案。  相似文献   

7.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重要法宝,是习近平新时代人民观的核心要义。习近平人民观以鲜明的人民性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所蕴含的"人民主体""人民至上"的理论品质和精神实质,蕴含着丰富的伦理内涵。主要包括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的经济伦理意蕴,以保障人民平等享有权利为追求的政治伦理意蕴,以丰富人民精神生活为导向的文化伦理意蕴,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的的社会伦理意蕴,以为人民创造良好环境为依归的生态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8.
随着安然、文凭门等国内外伦理事件的相继发生,组织及其员工非伦理行为正逐渐成为组织管理理论界与实践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和焦点。但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对非伦理行为本身及其个体诱因的探讨,却缺乏对领导风格与非伦理行为之间的关系与作用机制的研究。鉴于此,文章从带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差序式领导"和"圈内人身份认知"等角度入手,拟采取实验、问卷调查、案例等多种方法,通过对领导层面的影响机制、个体层面的影响机制和复合层面的影响机制等多个层面的实证研究,对员工职场非伦理行为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其中直接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调节效应模型进行检验分析,进一步优化相关领域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静 《重庆与世界》2016,(46):120-122
孝文化是华夏文明几千年来固有的道德伦理精华,孔孟思想中无处不体现着对"孝"的推崇。从父慈子孝的对等关系到"移孝作忠"的"孝治天下","孝"道从伦理向政治延伸,逐步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皇权的意识形态工具。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了对孝道的批判运动。之后在市场化改革浪潮下,当代孝德缺失,孝文化建设面临诸多困境。为此,从心理学品德心理结构"知、情、意、行"的角度分析了孝德失范的表现及成因;从法律、纪律、道德、信仰4个层面对当代孝文化体系立体构建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存了大量的文化艺术瑰宝,反映了人们审美方面的需求。中国建筑是东方最为显著的独立的工程技术,许多建筑物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丰碑,而且是艺术的大宗遗产。中国古代建筑总体性、综合性很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体现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也同时发挥着维系、加强社会政治伦理制度和思想意识的作用。能够从多方面折射出中国古代传统艺术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1.
在华文文学的语境里,建构在象形文字、节庆风俗等基础上的文化中国,既成为华人文化乡愁的指南针,又凭借其宏观的视野,以及超越了国家、民族主义的特殊文化属性,成为凝聚华人族群意识和文化心理的乌托邦。强调"中国"作为一个文化体的特征,更容易从更高的层面来整合华人文化,从而以"对话”的模式,参与到世界文化的建构中。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惟一延续至今、未曾中绝的文明,我国文化传统历经朝代更替和社会变迁而始终根深叶茂、一脉相传,表现出海纳百川的包容力、融摄力和创新力,这是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源泉和动力。总体上看,传统哲学和以哲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呈现出伦理本位、人文精神、辩证思维等几方面特征。  相似文献   

13.
熊玫 《老区建设》2023,(2):48-55
江子散文集《回乡记》的叙写敏锐地将社会变动与乡村的历史时间和现在时间进行了有机关联。作品对于原乡社会文化在不同层面的伦理形态进行了表现与思考。在职业伦理层面,文化在传承中得到坚守,时代新因素的加入又在无形之中促进了它的嬗变与异化;在家庭伦理层面,儒家文化中的道统总体呈现了守恒的特性,异动亦展示了个体人无法驾驭的人性的失衡与跳转;在物性伦理层面,物象在保留文化原初性特征的过程中表现了持守的倾向,而乡村在进入与整体城市化进程的连接中又毫无疑问地出现了新的转向。江子《回乡记》对于原乡伦理形态的观察、考察和洞察是对于中国改革开放后城乡变动的一次生动而全面的回应,其温柔敦厚之风可谓秉承了儒家哲学的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14.
《春秋》中国君的"礼政"观体现,以《左传》的臧僖伯谏鲁隐公观鱼为典型。臧僖伯之谏所折射出国君的"礼政"观是整个春秋时代"礼"文化产生"礼政"转型的萌芽。"礼政"的思想是"礼"与政治的密切相关而萌生的,而对鲁隐公是否违"礼"的争论和辩护则是臧僖伯之谏中国君"礼政"观的论证基础。同时,《春秋》中国君的"礼政"观其本质上是政治伦理层面的反思与警示,对当代行政人员培养权责分明和权责统一的观念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生态思想许建军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调。在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方面,中国古代有悠久的传统和丰富的思想遗产,主要表现在三个层次上,即经济思想层次、伦理层次和世界观层次1中国古代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基本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与这...  相似文献   

16.
任何市场交往必然都是市场伦理实体与市场个体德性的历史的、具体的统一。这是建构现代市场伦理文化的道德哲学根据。现代市场伦理文化的建构关涉到三个核心理念和一个基本原则。三个核心理念:"信用"、"良心"和"对话理念"。"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基石;"良心"不仅要具备诚信的规范意识,还要积极引导他人的真实需要;"对话理念"是用来选择并确立起市场交往个体之间的伦理规则。一个基本原则:"规范主义"或"新集体主义"原则。它意味着集体中的任何成员利益的获得都必须以规范为准则,而不能任由单方面的意志发挥。  相似文献   

17.
李波 《新西部(上)》2013,(Z1):124+133
本文从古今观的视角探讨古代文论在当代研究的现状。认为文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本身有着相当厚重的文化意蕴。因此我们在研究中国古代文论时,以文化的视角来审视文论内容也显得相当必要。而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古今观念层面来考察古代文论的研究则较为欠缺,尽管已经有不少学者注意到了传统历史文化中的古今问题对中国文化包括古代文论尤其是文论中文学发展观的重要影响作用,并对传统文论中古今观念的重要性予以了理论上的强调和初步的论证,但是对文论古今观的具体阐释及其对古代文论思想内容的具体影响乃至文论与古今观之间的具体关联等问题,目前学界的研究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18.
在几千年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道教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发源于古代本土中国春秋战国的方仙道,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万物的本原。它奉老子为鼻祖和最高天神,张道陵为教祖。老子是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教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公元十四世纪时传入了欧洲,对欧洲古代文化和思想也有深远的影响。鲁迅曾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英国汉学家李约瑟认为:"中国文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而这棵大树的根在道家。"道教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道教的历史与中国历史紧密相连,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和深远的。  相似文献   

19.
大众健康传播文化的理论建设,主要是基础理论建设、 行为理论建设和传播哲学建设.在基础理论建设层面,有大众健康文化本体论、 传播文化本体论、 大众健康传播文化的本体论.在行为理论建设层面,主要有三大行为准则即事实准则、 价值准则和方法准则.事实准则是基础,价值准则是准绳,方法准则是途径.在传播哲学建设层面,分为一般意义上的哲学理论建设和伦理意义上的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20.
张蓉 《西部大开发》2011,(11):92-93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国九条,其内涵是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文化产业只是文化改革中的一部分,在文化曲江理念的带动下形成"曲江模式",在文化兴国的大背景下,"曲江模式"能否全国推广?这种模式能否拷贝?值得我们共同去研究、去探讨。站在国家文化兴国昭示的层面上,扛好文化大旗,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挑战。下面的讨论希望能给文化曲江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