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理论认为,自然垄断(Natural Monopoly)是指由于存在着资源稀缺性和规模经济及范围经济效益,由一家企业提供整个产业的产品比多家企业分别提供成本低,这种由于技术原因或特别的经济原因而成立的垄断或寡头垄断,称为“自然垄断”。  相似文献   

2.
自然垄断行业所有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自然垄断理论建立在规模经济概念之上,现代观点则用范围经济和成本弱增性定义自然垄断。自然垄断行业的所有结构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国家经济发展阶段、执政党的政治哲学、国内资源禀赋等状况的变化而变化。自然垄断行业所有制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效率。民营化有助于有效竞争的实现,从而有助于提高自然垄断行业的效率。但民营化并不意味着政府对自然垄断产业作用的降低,应对自然垄断行业的服务安排与服务生产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3.
自然垄断行业规制的理论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自然垄断行业规制的理论基础自然垄断是经济学中的一个传统概念。传统自然垄断理论将规模经济性作为判断自然垄断的根据。一般认为“所谓自然垄断,是指只要一家公司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平均价格小于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公司提供等量产品的平均之和,该行业便具有自然垄断性”。当一个产业的规模经济或广度经济相当强,以至只有一个厂商能够生存下来时,就会产生自然垄断。规模经济或广度经济所带来的成本劣加性使自然垄断获得了存在的理由。由于维持垄断可在技术经济上达到更高效率的结构因素,所以要通过参加规制来形成和维持垄断,通过价格规制和…  相似文献   

4.
自然垄断的"三位一体"理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传统自然垄断理论是建立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成本劣加性基础之上的,本文认为社会总价值或总效用和社会净收益的优加性是比成本劣加性更好地定义自然垄断的概念,并在对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网络经济重新定义的基础上,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网络经济“三位一体”角度重新解释了自然垄断概念,提出了自然垄断的“三位一体”理论,为自然垄断产业规制及其改革奠定理论和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5.
早期的自然垄断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现如今,这种情况引起的垄断已经不多见了。如何对自然垄断行业进行政府规制,是学界一直讨论的问题。本文对自然垄断理论和政府规制做了简要阐述,并总结了一些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规制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自然垄断理论经历了从传统到当代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成本劣加性概念的逐步完善,自然垄断的经济学解释也在日趋成熟。近几年,国内学者则基于网络经济概念提出了自然垄断的创新理论。该文在总结自然垄断理论的传统演变和创新发展的基础上,指出了基于网络经济效益概念的创新理论存在的明显不足,同时提出了回归自然垄断传统思想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当代自然垄断理论研究发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垄断理论经历了从传统到当代的发展,尤其是随着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成本劣加性概念的逐步完善,自然垄断的经济学解释日趋成熟。近年来,国内学者基于网络经济概念提出了自然垄断的创新理论。基于网络经济效益概念的创新理论存在明显不足。自然垄断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不应局限在规模经济的单一研究范式当中,而应从"不可竞争性"的自然垄断的传统认识中汲取思想。  相似文献   

8.
随着自然垄断理论的不断深化 ,近 2 0年来自然垄断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经历了由垄断到竞争的显著变化。现代观点认为 ,成本函数的弱增性是自然垄断产业的必要条件 ,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其两个主要特征 ,垄断企业对消费者和社会福利造成净损失 ,而科技进步和市场规模变化将会影响自然垄断产业边界的变动。本文以电信行业为例 ,对现阶段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特征及美国、欧洲、发展中国家电信业改革模式作了分析 ,并对我国电信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竞争市场与垄断市场:一个基于福利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垄断会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在它的分析框架中。实际上瞻舍着成本不变假说,即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与垄断市场中的企业的成本(或边际成本)是相同的。规模经济理论告诉我们,规模大的企业更容易形成规模经济效果,因而垄断企业的规模经济效果是完全竞争企业不可比拟的,成本不变假说就显得很不真实。本文试图证明在某种前提(如资金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下垄断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果能够弥补社会福利的损失,甚至使社会总福利增加。这一结论对我国市场化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怀  姜继忱 《经济管理》2002,(24):80-84
本文指出,满足自然垄断产业的成本递减结论需要具备的前提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在现有的制度下,自然垄断产业的成本往往呈现制度性膨胀,从而抵消了规模经济的成本递减趋势。为了挤出成本中的制度性“泡沫”,提高效率,降低价格,应将市场机制引入自然垄断产业,坚持市场为主导、政府为辅助的方针,变革市场结构,提倡适度竞争。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铁路运输业规制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然垄断是指由于规模经济效益、范围经济效益、网络经济效益、资源稀缺性、部分可加性、沉淀成本等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原因而形成的一个产业由一家企业独占(完全垄断)或少数几家企业独占(寡头垄断)的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理论认为自然垄断性是政府管制的重要原因,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上看,规模经济和资产专用性才是自然垄断性的深层次原因。而现代经济学理论进一步发展了自然垄断性的概念,认为自然垄断性的决定因素是成本弱增性,从而改变了对自然垄断边界的认识,同时也带来了对管制范围和管制方式认识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经济学理论认为自然垄断性是政府管制的重要原因,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上看,规模经济和资产专用性才是自然垄断性的深层次原因。而现代经济学理论进一步发展了自然垄断性的概念,认为自然垄断性的决定因素是成本弱增性,从而改变了对自然垄断边界的认识,同时也带来了对管制范围和管制方式认识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论电力价格改革中的政府管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行业是对整个社会经济影响极大的自然垄断产业,发电领域有着明显的竞争性,而政府对国有电力的优惠,实际上导致发电领域的垄断经营。政府对电价的管制导致电价不能真实反映成本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力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政府应该放松管制,有所不为;同时应该努力建立起电力企业之间公平的竞争秩序,实现发电企业类型多元化,减少电力单一能源的风险,减少环境污染,在这些方面,政府又要有所为。  相似文献   

15.
《经济学家》2004,(6):F003-F003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对自然垄断产业实行了民营化改革,把原有单一的国有企业改造成为股份制民营企业,并对自然垄断产业实行放松进人管制政策,允许民营企业进人自然垄断产业,形成了多家企业竞争性经营的格局。其结果提高了自然垄断产业的经济效率。但即使在经济发达国家,对自然垄断产业的民营化改革及改革后如何对市场进人、价格、质量等方面实行有效管制,不仅存在理论上的分歧,而  相似文献   

16.
张航雁  李婧 《经济问题》2007,336(8):43-45
随着自然垄断产业放松管制和引进竞争机制改革的深化,传统自然垄断理论的可解释性越来越差.自然垄断理论在理论上存在过于抽象化、缺乏动态性、片面追求产出成本最低等不足之处;在实践上存在操作性和解释力不强等缺陷.回顾建立在规模经济层面上的自然垄断理论,得出结论:规模经济不是自然垄断的成因,但是自然垄断一定具有规模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适度垄断与规模经济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学理论界对垄断持否定态度,但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在现实中是不完备的,因而垄断竞争性市场普遍存在。处理垄断与竞争的关系,关键是坚持适度原则,且视不同的经济条件而有差别。在我国目前更为迫切的问题是企业规模小、成本费用高、竞争过度,产业进入过多、生产能力分散、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因此,必须实施规模经济发展战略,通过产业政策导向和产权市场作用,引导企业重组和资源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8.
“三重破垄”论:中国基础部门反垄断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垄断的分类 关于经济学上的垄断,目前学术界大致将其分为三种类型:(1)本文重点研究的基础部门的“自然垄断”(natural monopoly),它是以网络供应系统的存在为基础的巨额固定资本投入及其沉淀性以及相应的规模经济性和范围经济性所决定的;(2)由政府限制竞争的法令和政策导致的“法定垄断”(statutorymonopoly);(3)企业凭借其资本集中、生产集中和技术集中等经济优势,单独或合谋在生产经营和服务领域限制、排斥或控制竞争的经济性垄断(也称厂商垄断或行为垄断)。  相似文献   

19.
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放松管制与民营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邸晓燕  潘素昆 《生产力研究》2005,(11):130-131,142
自然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放开准入,进行市场化改革是必然趋势。我国自然垄断行业主要是行政垄断,改革的任务是放松行政管制,同时规范经济管制,并在渐进式改革基础上由市场来选择垄断企业的所有制形式。  相似文献   

20.
消费者沉淀投资、垄断与政府管制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企业处于完全竞争行业中,市场供求价格机制会实现帕累托最优,无需任何中介组织和政府管制;如果企业处于自然或人为垄断的市场条件下,政府管制就十分必要,此时往往将管制目标确定为社会福利最大化.当消费者购买产品进行沉淀成本投资,消费者无法自由进入和自由退出,垄断企业就与消费者产生了双边谈判,进而会引起敲竹杠行为,大大降低消费者剩余,即便实现了社会福利最大化也会带来收入不公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管制目标就需要由社会福利最大化转向消费者剩余最大化,否则,不仅不会实现管制目标,而且还会恶化消费者剩余,从而使消费者合理合法地处于不公平的地位.因而,针对垄断市场,尤其是自然垄断(主要是公用事业部门)市场所进行改革以及重新认识消费者—企业—政府之间的关系,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