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出版产业进入数字时代。数字出版的出现结束了几千年来以纸张为内容载体、印刷为主要复制手段的传统出版方式;互联网的普及与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使纸介质图书的传统发行方式成为明日黄花。数字出版转变了出版观念、革新了复制手段、拓宽了发行渠道、颠覆了阅读习惯。生存在数字时代,出版单位和出版人只有转变观念,扩展视野,提高技术和能力,发挥出传统出版的优势,才有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2.
陈文华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7(12):159-160,205
出版单位改制是生产力发展和国内外形势发展的迫切要求。改制后图书编辑要加强各种知识的学习,成为复合型人才;要关注市场,出版适销对路的图书;要有创新意识;要密切关注出版形势的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科技图书采用纸质编辑模式的政策和业务基础,论述了数字出版时代背景下科技图书纸质编辑模式和电子编辑模式融合的必要性以及编辑人员和出版单位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出版业“内容为王”的产业特征,决定了无论是传统出版还是数字出版,编辑始终都是出版机构的核心人才。尽管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转变还处于起步阶段,应对出版转型还存在一定的时间和余地,但在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这一具有一定历史性的转变过程中,作为出版业的核心人才,编辑要想成功应对出版转型的跨越性挑战,一如既往地发挥好推动出版业...  相似文献   

5.
<正>数字化时代来临,台湾传统出版业的美好时代已经结束。在网络的兴起之下,不但纸本书数量下降,台湾数字出版市场的不成熟更让出版业倍感压力;不但小型出版社无所适从,即使台湾最大的出版集团在营收方面也难有突破。根据"行政院"主计处定义,出版业包括从事新闻、杂志(期刊)、书籍及其他出版品、软件等具有著作权商品发行的行业。随着数字出版时代来临,其发行形式除了以往文字和图像输出的纸本形式外,也包含了字符、影像、语音和网络等数字内容。随着科技变  相似文献   

6.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载体图书也愈显重要,而图书价格问题也逐渐成为图书市场中备受瞩目的焦点。本文首先提出了图书高定价造成的危害:抑制了需求,造成图书市场低迷;引发盗版和非法出版物及质量低劣的图书出版;产生了严重的"高定价低折扣"的问题。然后进一步分析了图书高定价的原因:出版资源的垄断;恶性竞争与价格战;出版社与书店的风险不均衡;出版单位急功近利追求短期利益。最后提出了要综合权衡,合理确定图书价格。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快科技期刊的时效性,不少传统纸质科技期刊已经开始尝试优先数字化出版。数字化出版使得传统的编辑流程网络化、信息化、高效化,适应了大数据时代的期刊出版的发展潮流,但是目前数字化出版尚不能完全取代纸质期刊出版成为主流。因此,纸质科技期刊的出版模式可以吸取数字化出版模式的优势,利用网络和自媒体对传统的编辑出版模式进行改进和提升,以提高工作效率。文章对大数据时代纸质科技期刊出版模式的改进与提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转制后出版单位面临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迫切要求,聚焦于图书出版工作流程问题展开分析研究,描述并分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出版工作流程的不足之处,并结合全员营销观念、战略管理理论等现代经营管理思想提出了适应出版单位发展需要的新流程,即推式出版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9.
依据编辑的定义,结合学报编辑的工作内容,对学报编辑应该具备的素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升学报编辑素质的六条措施,要求编辑人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政治水平、道德水平,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各方面的学习,从而适应新时期出版工作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电子媒介和数字媒介已逐渐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主流传播方式,数字时代的到来在给社会进步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非同凡响的变化。在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中,数字信息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同时,随着数字时代的日益普及和进步,图片作为传递知识和信息的重要工具,在数字时代扮演了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毫不夸张的说,视觉图像已经给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变革。在这个意义上,本文试图结合数字时代图片编辑的新变化和新要求,结合实践中的实际不足,对图片编辑及图片编辑机制作出一定的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1.
徐超  张玉珍  徐寒 《科技和产业》2023,23(13):115-119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会计工作中,会计工作将进入数字会计时代,向共享会计、管理会计、智能会计发展。为了适应数字经济带来的变化,会计机构要成为企业的“数据中心”,发挥管理和服务职能。会计人员要积极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知识,实现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型。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数字出版时代的来临和带来的问题,探讨了美国数字出版的成功之道,指出我国时美国数字出版经验的借鉴之处。要从发展全局重视数字出版;建立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机制;提升出版产业数字化水平;提高产品竞争力与出版队伍的素质。促进我国数字出版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出版单位转为企业化改制之后,开始步入市场经济阶段,这对于出版单位本身就是一种挑战,与此同时,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也进入到日常生活中,电子图书由于阅读方便,成本低廉,成为了许多阅读爱好者的首选,这对于纸制图书的出版单位更是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出版单位要想立足市场,提高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必须加强对图书的价格控制,而要想取得这种价格竞争力,又能获得一定的利润,就应该通过图书成本的控制才能实现目标。文章首先对图书成本管理的内容从狭义和广义角度进行了区分,然后从规划性、合理性和全面性三个方面解释了图书管理的特征,接着阐述了图书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然后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从图书出版整体规划、跟踪控制流程、成本分摊方法、成本核算系统以及管理理念等五个方面对目前出版单位图书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的措施,希望这些措施能解决出版单位的图书成本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台当局对数字出版产业的定义为:运用互联网、资讯科技、硬件设备等技术及版权管理机制,让传统出版在经营上产生改变,创造新的营运模式及所衍生的新市场,带动数字知识的生产、流通及服务链发展。产品或服务包括图像或文字的光碟出版品、电子书、电子杂志、电子数据库、电子化出版、数字化流通、资讯增值服务等。台湾数字出版产业的范畴与产业链台湾数字出版产业涵盖三大领域范畴,包括:内容出版(互联网、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经济时代注重的是“物本管理”,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更要注重“人本管理”。只有强化“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工程,才能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一、知识经济时代是“以人为中心”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时代之后人类社会的一个崭新的阶段,它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经济形态。传统的农业经济社会是以众多的农田和丰富的劳动力为基础的;工业经济时代是以富有的自然资源和矿藏的冶炼、加工和制造为基础,以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主要靠知识和智力。掌握现代知识,并具有创新、创造和运用能力的人成…  相似文献   

16.
舒琳云 《发展》2017,(12):67-6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出版行业的发展和变迁,至少应该走过了三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为第一阶段,在这近30年间,在较为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出版单位是单纯的事业单位;从改革开放至上世纪末为第二阶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版单位以事业单位身份的企业化运行,具有双重身份;从2000年至今为第三阶段,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其目标是将具有双重身份的出版单位改为相对单纯的市场进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当前,这一改革依然在进行当中.  相似文献   

17.
传统出版业作为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延续与发展的文化生产方式,在出版观念、生产结构与运作方式等诸多方面受到了互联网络的影响.IT业界的人士宣称:"20年以后,要把图书连同印刷术送到博物馆.",不管你对互联网持何种态度,网络正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进入到图书出版领域,以互联网为依托进行图书的组稿、编辑、出版、销售的网络出版已经显示出其良好的发展势头,冲击着传统的出版模式,传统出版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电视新闻的发展给新闻编辑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视新闻已从单一模式向复合模式转化,新闻编辑也应该从过去的"把关"中,上升到经营观念做新闻,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要求,更加充分地发挥电视新闻编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歇尔认为:"知识是生产中最有力的发动机。"对农业生产而言,科学技术可以改造传统农业的经营方式而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力,知识和信息告诉经营者应该将资本投放到什么领域及如何在生产经营中安排劳动者而提高的资本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但人们在研究技术、知识和信息对经济贡献时,往往忽略了技术,知识和信息必须由生产中的能动要素——人来掌握,才有可能发挥其作用。我国政府提出在今后20年内国内总产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再翻两番,与20年前的翻两番相比,当时依托的是生产关系调整释放出的巨大生产力和短缺产品市场,而进入21世纪,我  相似文献   

20.
网络环境下,传统事务性和重复性劳动的"编文匠"已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编辑已进入"在机办公"和"网络传输"的多元工作模式。文章论述了新时期科技期刊编辑角色的转换,要从全方位、多元化等方面要求和提高,增强网络环境下的技能、业务和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