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时期,和谐思想在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发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从中西方早期哲学有关"和谐"思想的萌芽,和谐思想与社会转型学说,以及实践哲学的角度看和谐思想,可以认识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2.
杨兰 《理论观察》2014,(7):107-108
和合思想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传统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建设幸福社会、和谐城市,就必须确立和合准则,使工具理性、科学技术、以及工业文明无条件地维护人生的价值和思想的尊严。就新型城市化道路问题,从和合思想角度,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爱国主义教育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共同文化心理;有利于构建社会主叉社会和谐的共同思想基础;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共同行为.  相似文献   

4.
张琼 《理论观察》2007,(3):42-4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深远的文化历史渊源,它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在现阶段的继承和发展。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深刻理解、充分吸收和借鉴儒家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和谐的思想,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继承,更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发展而来的适应时代发展的理论.它是不同于封建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时期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其中所蕴含的爱国理念,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谐的观念以及民本思想和伦理观念,都是发源于且高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被赋予了时代的意义.所以,我们在对待这些文化理念的时候,要结合时代特征去理解,才有利于推进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积极意义和不断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传统中国和谐观中"和"的理念与西方和谐思想中契约精神的全方位比较,指出社会和谐的内在灵魂就是契约精神。契约精神也是中国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所以,要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培养契约精神。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中西方关于孝的理解不同上来解读中国传统孝伦理,它将有利于我们积极应对老龄化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挑战,来更好的解决社会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家庭,进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敬老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当代中国社会,着重强调、大力宣传和深入践行敬老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直接而有效的手段。弘扬敬老文化,不但有利于调节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关系和谐;而且也有利于调节代际关系,促进代际关系和谐;同时还有利于调节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关系和谐。此外,弘扬敬老文化还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张强  罗聪 《魅力中国》2010,(6):83-8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形成了关于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睦,人与社会融合的观念,领悟儒家传统思想,借鉴汲取精华并适应时代精神的发挥,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注重伦理约束、强调和谐统一与稳定、以人为本以及刚健有为等明显的官僚性和支撑性文化特征,这些特征有利于中国企业的守成与合作创新活动,有利于渐进式创新,但不利于突变式创新和个体创新能力的激发,因此,需要进行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1.
准确把握和谐党政关系的内涵,正确理解和谐党政关系的功能要求是构建和谐党政关系的首要前提。在中国,和谐党政关系是一种特殊的领导关系,包括外部和谐与内部和谐两方面的规定。和谐党政关系具有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符合政治活动规律具有科学性、有共同价值理念和制度共识以及有利于社会健康发育和制度创新等特征和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流,孝道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台湾地区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发扬儒家与孝道思想,已经深入民间家庭生活,成为家庭与社会的稳定的重要力量,本文透过对台湾社会孝道体现的观察,以及孝道思维的探讨,进行归纳整理,期望能作为研究儒学传播、发扬孝道思想的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尊老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作为中国家庭养老主要的文化价值理念,尊老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维护家庭和谐、社会稳定、文化传承等积极的社会功用.由于受到人口老龄化、人口流动、自由平等思想传播的影响,我国传统的尊老文化受到挑战,如何构建和谐的养老文化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中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智慧,为当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新时代大力弘扬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思想,有利于落实人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为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注重以人为本,注重生产发展,注重生活富裕,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启示深刻。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利于我国生态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我国文明发展多样化,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建设对策主要包括:加快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加大污染防治和人居环境改善力度以及树立共建生态文明的社会理念。  相似文献   

16.
确认我国公民的迁徙自由,对所有国民实行平等保护,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有利于缩减地区差异和城乡对立,有利于实现公民的各项经济、社会、文化权利,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7.
胡澜 《改革与开放》2013,(20):57-58
本文首先梳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理论,和谐思想成了治国安民的根本法则与根本哲学。而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和谐一致。在此基础上,提出用和谐思想促进观念更新,即树立和谐教育的目标和树立为和谐社会服务的目标,同时,提出用和谐思想促进良好环境的营造: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构建和谐的精神环境,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环境,规范虚拟环境。  相似文献   

18.
强东妮 《魅力中国》2011,(17):284-284
中国现今的许多对于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以及中国外交的“表达”,可以用更加宽广的眼光和胸怀予以看待和接纳,例如和谐世界观的提出,在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和谐”、“和合”思想后,又在外交实践时充分体现着“中庸”的思想,应该超越以往国际关系理论或者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视角,看待“和谐世界观”和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从“思想”到“理论”的迈进。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协商民主与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多有契合,例如,和而不同、民为邦本、天下为公、厚德载物等都是强调和谐统一、以人为本、求同存异、兼容并蓄的思想和主张.传统文化蕴含着有利于协商民主成长与发展的文化基础与精神基因,是今天开展协商民主...  相似文献   

20.
酒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中国酒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在中国,酒已经成为中国人道德、思想、文化的综合载体。我们要继承发扬中国传统酒文化中重德明礼、尊祖交友、人际和谐、身心和谐、浅饮养身的精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