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戴晓琳 《黑河学刊》2009,(9):143-144
河湟地区是青海与甘肃交接的农耕区,是青海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核心。民国以后,河湟地区拉开了近代化社会变迁的帷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疗卫生事业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步开始了近代化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汉代是青海古代雕塑艺术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近年来,随着河湟地区汉墓考古发现的进行,引起了笔者对汉代艺术史研究的重新关注.青海古代的木雕造型,由于材质的关系,历史上保存下来的不多.现在所能见到的,汉代的木俑作品最早,直观地反映了河湟地区汉代社会生活的历史画面,就青海古代雕塑历史范围来看,河湟地区汉代木俑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多彩的青海 文化旅游是以文化为载体开展的系列旅游活动. 连续几届的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节,把五湖四海的朋友们带进了神奇的青海.多情的河湟"花儿"、绚丽的民族服饰、欢腾的民族歌舞、精美的民间工艺、迷人的湖光山色,都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相似文献   

4.
青海社火来自中原,是毫无疑问的,中央政权从汉代赵充国开始屯军河湟的那一天起,汉文化就落户在了河湟地区,到明代时,汉文化已在河湟深深扎根,在这埋着羌人彩陶,响着悠悠羌笛的古羌地。形成了河湟汉文化圈。  相似文献   

5.
河湟是青海省最为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区,由于各个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生活方式、风俗民情、宗教信仰不同,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多彩纷呈的民族服饰艺术.作为各民族服饰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首饰的款式形制上每个民族都有鲜明的特点.本文以河湟地区回族、撒拉族首饰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首饰艺术的形制特色、文化内涵、宗教寓意、发展现状五个方面来进行探讨和归纳.  相似文献   

6.
海西是蒙古族和藏族联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自治州。在历史上,海西和青海东部河湟地区一样,处在藏文化和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联接部上,从公元七世纪开始的一千多年中,藏族对海西地区的开发起了重要的作用,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藏族在海西地区的活动经历过进进出出的曲折过程。现今藏族在海西的分布区域是在清朝中期以后才逐渐固定下来的。藏族最早进入海西在唐朝初年,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各部落建立吐蕃王朝,势力伸展  相似文献   

7.
河湟民族民间石刻艺术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以及其审美特质,不仅是青海多民族宗教信仰的反映,也是他们独特审美趣味的写照。河湟石刻是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兼而有之的艺术形态,是多民族文化交融并存的必然结果,是黄河源头人类文明化的重要标志,是研究青海地区民族宗教、文化、艺术、民俗十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由于中原王朝和吐蕃王朝势力的此消彼长,河湟地区农牧关系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不仅在地理上,农区和牧区存在持久的侵蚀与反侵蚀的过程;在管理体制上,农牧管理模式也存在着严密和松散的反复拉锯.本文基于前人研究基础,对唐宋河湟地区的农牧管理模式进行了动态考察:唐初至安史之乱前,河湟地区无论农业、还是牧业均处于国家力量的严密管理和控制之下;安史之乱后到北宋中期,由于以牧业为主的吐蕃政权控制了河湟一带,河湟农业消退,牧业扩张,管理形态也变得更为松散;北宋后期,随着中原政权对河湟的再控制,北宋王朝强化了对河湟农业控制与开发,但在管理力度上较之唐代有所减弱;在牧业上,则大体维持了吐蕃时期原有的管理体制,并未做太大改变.  相似文献   

9.
正青海穆斯林主要有回族、撒拉族。回族通用汉语,撒拉族通用撒拉语,在宗教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仍保留一些阿拉伯语、波斯语。现主要居住在河湟谷地一带的西宁、大通、湟中、化隆、民和、门源、循化等地区的山乡城镇。  相似文献   

10.
河湟地区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该地区主要的灾害类型为旱灾、水灾、雹灾和霜灾.为了维护统治秩序,清朝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比较重视河湟地区的救灾工作,采取了减免赋税、赈济、兴修水利、建设仓廪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当今河湟地区的防灾、救灾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孙占鳌 《发展》2015,(3):56-58
十六国时期,甘肃河西地区(包括今青海的河湟一带)为前凉(301-376年)、后凉(386-401年)、南凉(397-414年)、西凉(400-421年)、北凉(397-439年)五个割据政权所统治,史称"五凉时期"。在五凉政权统治的长达100多年中,河西地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空前繁荣。本文试从文化史的角度,对五凉文化的历史地位做一探讨。一、五凉文化是十六国时期中国先  相似文献   

12.
一、历史的启示青海的农业发展史,实质上是农业开发史。河湟地区古属羌地,以牧为主,很少种植五谷。历史上曾采用过驻军屯垦、募士垦殖和罪徙实边等多种开发政策。经过各族劳动人民的辛勤开发,终于把河湟地区建设成为美丽丰饶的农业生产基地。解放后,历届省委,省政府都把发展农业生产,解决粮食自给问题当作一项大政来抓。在五十到六十年代,主要通过开发土地资源解决粮食问题,提出了“扩大耕地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并举”的方针,先后组织过三次大规模的农业开发。  相似文献   

13.
青海是西部民歌“花儿”的故乡。青海“花儿”,又叫河湟“花儿”,是西部“花儿”的重要流派,主要传唱在青海省黄河、湟水流域,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流行于全省。青海“花儿”的内容以爱情为主,却宽泛涉及到青海地区的历史背景、山川地理、风土人情、宗教文化及生活理念,积累了厚重的地方文化,凝聚了独特的审美情趣,犹如包罗万象的小百科,成为青海高原独有的文化瑰宝,越来越受到海内外的关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柴达木是祖国的“聚宝盆”,为表达人民群众对这里的厚爱,青海文艺工作者编写演唱了许多说唱传颂的“花儿”。用“花儿”颂唱柴达木,可以说不失为一种绝好的宣传形式。本刊约请青海“花儿”研究专家滕晓天先生,为读者陆续推出解说歌颂柴达木的“花儿”,希望读者朋友能够接受。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肃在古代的政治、军事地位》系列论文之一 ,文章简略阐述了北宋政府对甘肃 (现甘肃行政所辖地域 )秦州 (今天水一带 )、河西、河湟等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方面的经略 ,探析北宋时期甘肃的地理位置、民族政权的立场和经济资源对北宋王朝所具有的战略意义 ,由此凸现出甘肃在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所具有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5.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 ,特定区位造就了独特的自然环境 :地势高峻 ,地形复杂 ,雪山、荒漠广布 ;气候寒冷 ,干燥缺氧。但各地环境差异较大。河湟地区气候相对温和 ,水力资源巨大 ,高寒牧区草场辽阔 ,景色壮观 ,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丰富 ,且宜农地可观 ,光合作用好。这种环境对经济发展具有多层面影响。一、自然环境要素对青海经济发展影响的单项分析1.从海拔高度和地形地貌看 ,青海地处世界屋脊 ,全省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 ,占全省面积1/2以上的青南地区平均海拔超过5000米 ,高山多达6000—7000米 ,雪山广布 ,冰峰林立 ,…  相似文献   

16.
乐都地处湟水谷地,在河湟文化的形成、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笔者在乐都书画市场调查的基础上,联系河湟文化发展和中华文化内容.旨在阐述将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资源整合是一种先进理念,才能成为先进文化的代表。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我们必须留住传统文化。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7.
尹生香 《中国西部》2016,(10):38-45
人们说皮影戏是电影的先导。电影发源于法国,皮影戏的故乡是中国。绚烂华美的图案化皮影造型、神话色彩浓郁的剧目、古朴的演出方式、古老优美的皮影唱腔……青海皮影戏,当地叫唱影子、灯影戏。它可是三百年来河湟地区民间艺术家们融会创造、有着浓郁乡土特色的戏剧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18.
平安位于古"河湟地区",具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土司文化、宗教文化遗存,产生了许多历史名人。历史文化保护对策:一是加大对平安历史及文化名人的挖掘宣传力度;二是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利用、开发力度;三是建立有效的保护和开发机制。  相似文献   

19.
海东地区位于青海东部河湟谷地,这里土壤肥沃,植被丰富,是青海省主要的农业区。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海东地区经济也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建行海东分行紧紧把握机遇,稳步推进改革,积极拓展市场,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20.
《白鹿原》是一部浸透了儒家文化思想的优秀长篇小说。作者在文中着重表现了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精神。文章从分析《白鹿原》中朱先生、白嘉轩、黑娃和田小娥等人物形象来印证儒家文化精神彰显下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