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经济师经济学的科学性质 由于科学和文化一样,是个难以界定的名词,所以,我们只能是从一个侧面对其本质特征加以揭示和描述。以英国著名科学家J.D贝尔纳(1901—1971)为代表的科学家认为,科学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有不同意义。科学有若干种解释,每一种解释都反映出科学某一方面的本质特征。到目前为止,也还没有任何一个人给科学下的定义为世人所公认。由于科学本身也在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不断深化,给  相似文献   

2.
地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百年来,是地球科学得以较快发展的重要时期,主要反映在地球科学从单一学科深入研究向学科交叉、横向发展的转变;从固体地球科学向行星地球的地球系统科学的转变;从深化对地球的认识.侧重于资源开发利用向探求地球知识、为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的转变;从单一的、局部的、实际的地质现象研究向系统的、全球的,以数字化为手段的模拟推演的转变。地球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担当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也借助人类社会进步成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丰富。  相似文献   

3.
郑好 《时代经贸》2012,(14):64-64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虽然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学方法之前所依托的一种手段,并不是真正的科学,但我们却不能否认《周易》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尤其是对古代科学的体系形成上,《周易》的本核对其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对于近现代科学的影响却不像易学者们所说的那般神奇。  相似文献   

4.
新的科学教育范式及其对科技进步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科学教育是“学科知识型”科学教育、20世纪中叶以来,发达国家科学教育进入“理解科学”教育的新阶段。这两种科学教育之间不仅是表层的差异,而且是一种范式的差异,即本质上的差异,是两种科学文化范式的对立。新的科学教育范式对于当代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梁潇天  杨魁 《经济研究导刊》2009,(22):179-180,189
作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哲学家,瓦托夫斯基是一位科学的实在论者,他不仅精通马克思、费尔巴哈和黑格尔的学说,也熟悉亨普尔、波普尔、拉卡托斯基等人的工作,他与著名哲学家R.S.科恩合编的、收集了当代著名科学哲学家重要论著的数十卷《波士顿科学哲学研究》文集,在国际哲学界有重大影响。瓦托夫斯基把科学哲学描绘成是一种理解科学理解的事业。重点通过对概念和概念框架的阐释和发挥,对科学道德作理论上的研究。这是将科学道德作为科学哲学的内容进行研究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善待地球,是一种时尚,是一种世界和世纪的时尚。当环保成了人人可以参与的行动和时尚时,绿色也就渗透了我们的文化和文明。  相似文献   

7.
自中世纪经院哲学统治时期开始萌芽,历经数次科学革命,科学成为人类精神上另一个“上帝”已是一种必然趋势。由于对科学崇拜的不断发展,理性的科学却让人变得不理性。这种对科学盲目崇拜会成为严重禁锢人类发展的思想。尽管现阶段这种状况仍然是有利于社会发展,而且不会有任何改变的;但人类社会的思想必须在不断批判中发展,“科学”只能暂时扮演着“上帝”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的真谛在于“科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科学”二字。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战争时期,就曾经形象地把任务和方法比喻为过河和桥、船的关系,强调“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有一个任务与方法的问题,既要提出科学的目标,又要确立科学的思路、掌握科学的方法。一言以蔽之,科学发展需要科学推进。  相似文献   

9.
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是衡量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企业要在社会上赢得信誉,实现经济效益必须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放置一个重要的位置。安全文化建设既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科学,抓好安全文化建设,首先必须抓好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0.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把“科学”与否作为评价是非曲直的唯一标准,信仰领域也不例外。实际上,科学与信仰不完全属于同一个领域,科学的视角只能让我们推演出“世俗信仰”,而不能真正的推演也不能真正的否定“超验信仰”,科学的评价功能是有局限的。  相似文献   

11.
人文学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一级学科,而是笼罩众多人文一级学科的学科大场合。要找人文学的左邻右舍,可以举出自然学、科学学和社会学三大门类。它们是好邻居。在人文学与自然学之间,科学学的科连科接,让文明成就非凡;社会学的经世致用,给世界许多关切。在人文学与科学学之间,自然学的泰然而然,使世界永远有其深远;社会学的励精图治,为使天下常有祥和的炊烟。在人文学与社会学之间,自然学的避熟避俗,提供了许多足令人文社科资始资生的前提性资源。用某一个笼统的学科涵摄一切失之芜杂,而日见繁琐的学科分裂又积重难返。揭示人文学、自然学、社会学和科学学相分相连的联系,关照的是当今世界文教发展的一种知其通而统其类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美国近年来在基础科学领域取得的主要进展、国家科学政策动向以及前沿领域的研究重点,认为在生命科学、物质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以及诸多交叉学科领域正孕育着革命性突破,美国政府为确保国家在科学领域的世界级领导地位,加大了联邦政府的资金投入。本文研究将为我国准确把握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态势、整体部署前沿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科技政策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国家政府政策体系中确立地位以来,科技政策本身随世界形势与格局的变化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从认识到科技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到以军事科技领域为主的基础研究,再到以产业技术开发为重点的发展阶段,发展为今天创新政策是科技政策的战略重点。相应的,科技政策研究的理论、方法、对象和范围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展望未来,科技政策研究的理论基础在不断变化,基于事实的科技政策研究将成为重要发展方向,科技政策研究的分析方法、工具与系统平台不断丰富,科技政策研究将更加注重重点科技领域面向未来的战略决策研究。  相似文献   

14.
从近代科学范式向复杂性科学范式转型以及复杂科学与中国传统科学的相似点两方面,探讨了当代中西方科学走向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冯军  雷原 《经济管理》2007,29(8):9-15
本文以中庸哲学为指导,以全球化为体,中西合璧为用,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管理学体系框架。本文论述了中庸的核心是和谐观,其实质是“天人合一”,由此得出组织的终极目标只能是“天人合一”,这也是中庸哲学对管理学的必然要求。提出了无为而治是中庸管理学的方法论,并论述了无为而治必须以文化和制度体系建设为保障。总结了西方管理学也在向人本管理、系统管理的方向演变,提出了构成中庸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和体系构成,即“道”、“天”、“地”、“人”、“法”、“术”、“形”、“势”、“知”,使中庸管理学更为具体化,更具包容性。  相似文献   

16.
应用DEA方法测算了福建省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效率,应用Tob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效率的因素。针对福建省306个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项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存在规模偏小、投入要素配比不尽合理、效率较低等问题;市场需求与推广载体是影响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效率的重要因素。提出建立需求导向的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建立农业科技需求与服务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资料分析和研究,重点介绍和评述法国加强政府对科学技术在协调发展中的保障职能作用、科学技术在协调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协调农业发展方面的作用、科技奖励在协调社会和谐发展中发挥的作用、科技基础研究成为支撑和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等五个方面的有关情况,并提出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18.
管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古典的科学管理(始于20世纪初期)、行为科学(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和管理科学(始于20世纪40年代)三个阶段。现代管理学已进入“以人为本”的时代,因此,行为科学越来越受到国际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的青睐。本文介绍了行为科学的起源和形成,它的发展历史;描述了它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重点介绍了行为科学被引进中国的历程。当初对这一学科的引进作出贡献的少数先驱者们都已退休甚至作古。作为最早的引进参与者,本文作者见证了这一段历史。应编辑部之约,撰写此文,以作纪念。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学科融合的背景下,科学与艺术这两个似乎互不相关的领域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整合,特别在教学中,在某些学科领域里,科学与艺术手段以必不可少的互补的方式共同并存与促进着学科的发展,因此,探讨教学中的科学与艺术关系问题成了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着眼点。通过对科学与艺术的特点、发展、共同基础与共同规律等方面来阐明科学与艺术的关系问题,并进一步说明现代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正确地运用科学与艺术的方法是教学进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中国科技文化、价值观和外交政策三个方面对我国的科技软实力进行了初析。作者指出,从历史回顾的角度,国际科技合作鲜明地体现了时代特征和需求。作者列举和分析了当今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大力倡导科学外交的事例和用意,并提出了如何应对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