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环境保护的公民参与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参与环境保护是每个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但在实践中,公民如何真正有效地参与环境保护、环境管理,参与环境决策还有许多困难.在法律上缺乏具体行使权利的形式、程序及实体权利的规定.本文从公民参与环境保护民主原则的理论依据出发,提出我国法律应明确规定公民的环境权,从法律上保障公民环境权具体化和权利实现程序化,并建立公民环境行政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
王曦  张岩 《当代金融研究》2015,2015(4):27-38
美国环境公民诉讼制度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称之为"诉讼"的制度,是一项独特的制度创新。该制度的特点在于授权公民(包括公民团体)作为一种特殊执法主体,使其可以法庭诉讼为威胁,以诉前通知期满为触发法庭诉讼的必要条件,并在完善的配套制度的支持下,监督企业污染者和政府环保部门遵守和执行环境保护法律。它是一种新的监督企业守法和政府执法的法律手段。美国环境公民诉讼的成功经验,可以为我国环境治理和环境法制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法律人在申请财政信息公开行动中走在前头,起了先导作用,法律人理应成为公民行动的主导者。同时,通过公民行动,法律由纸上的东西变成社会生活中活的力量;公民申请财政信息公开,有力地促进了政府依法行政和执政党依法执政,因此,在现有法律制度内,财政信息公开是推动中国走向宪政的软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税务听证是指税务机关在对当事人某些违法行为作出处罚决定之前,按照一定的形式听取调查人员和当事人意见,从而使税务机关最终作出的处罚决定更加公正、合理的一项法律制度。在世界各国的行政程序法中大都规定了听证制度适用的范围,这项法律制度的建立改变了传统行政法上以行政效率优先的行政法原则,确立了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对行政权力的行使加以控制的行政法原则。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听证制度建立较晚,直到1996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正式实施,才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听证制度的建立和实行。该项法律制度建立几年来,由于我国公民和法人组织的法律意识较弱,在遇到行政处罚时,要求举行听证的较少,从而使该项法律制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但是随着依法治国、依法治税思想的进一步深化,公民和法人组织的法律意识的逐步提高,在对待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时要求举行听证的行为将会逐渐增多,为举行听证会有一个较为规范的程序内容,现就如何搞好税务听证工作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户籍制度属于政治法律制度范畴,属于一个国家的上层建筑。有关户籍制度方面的法律制订、颁布和实施是政府行为,涉及社会全体公民的利益,具有效用不可分割性。同时,户籍制度具有非排他性,任何公民都有权要求户籍,也必然拥有户籍。  相似文献   

6.
法律理念是对法律的本质以及发展规律的一种宏观的、整体的理性认知、把握和构建,是比法律观念、法律表象、法律意识等更高层次的理性认知形态。我国虽然大量的引进西方先进的制度,各类法律、法规、规章等等,但对法律的普及度、运用等欠佳。我们不应该只注重法治形式上的完备,而更要加强公民法律理念的培养。本文试分析我国公民法律理念的缺失,通过对法治进程的思考,结合我国法律尚未被普遍尊重的现实,提出具体的培养方法,以便更好地实现法治理想。  相似文献   

7.
于秀丽 《中国外资》2013,(9):24-24,26
公民政治权利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它是公民的经济要求在政治上的集中反映。公民的政治权利,是公民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其他权利的实现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保障公民政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题中之义,保障公民政治权利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同时政治权利的满足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从而促进了服务型政府和责任政府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张楠 《金卡工程》2010,14(8):44-45
审前羁押是一项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由于可能涉及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基本人权的情况,各国在法律上都对于羁押进行严格的规定,我国于1998年签署的《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中也专门对其进行了规定。本文从对公约对于审前羁押制度规定的解读入手,透视我国相关法律制度,折射出我国关于审前羁押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9.
陈泊云 《中国外资》2010,(24):172-173
宪法司法适用符合宪法的法律特征,对真正树立宪法权威是至关重要的。现实中存在两种意义上的宪法司法适用,一是违宪审查,二是宪法直接作为判案依据。对于违宪审查,宪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并不完善,造成违宪审查制度在现实中并未发挥作用。我们应该在现有宪法理论与政治制度下,选择一种有效的模式,并通过立法对违宪审查的范围和程序进行规定。而将宪法直接作为判案依据虽然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宪法权利,但这一制度与宪法的地位、作用不符,同时也与法律制度矛盾,在法理上没有依据,所以不应将宪法作为直接判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冉丽 《金卡工程》2008,12(10):29-29
法治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针,要实现法治这一目标,不仅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而且要有对法律的信仰.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观念,一个社会若失去了民众对法律的信仰与尊重,即便制再好的法律,也难以内化为一种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从而难以完成建立法治社会的历史使命.什么样的法律才值得被信仰,怎样才能树立起公民的法律信仰,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杜宝辉 《金卡工程》2010,14(4):180-180
陪审制度是公民参与司法和普及法律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并且被认为国家司法民主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很多国家的法律都规定了陪审团制度或者陪审员制度。本文拟从陪审制度的沿革、陪审员产生的条件和程序、陪审员的权利义务等方面比较我国与美国的陪审制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宪法司法适用符合宪法的法律特征,对真正树立宪法权威是至关重要的.现实中存在两种意义上的宪法司法适用,一是违宪审查,二是宪法直接作为判案依据.对于违宪审查,宪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并不完善,造成违宪审查制度在现实中并未发挥作用.我们应该在现有宪法理论与政治制度下,选择一种有效的模式,并通过立法对违宪审查的范围和程序进行规定.而将宪法直接作为判案依据虽然有利于保护公民的宪法权利,但这一制度与宪法的地位、作用不符,同时也与法律制度矛盾,在法理上没有依据,所以不应将宪法作为直接判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作为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权法是确认财产、利用财产和保护财产的基本法律。是调整财产关系的重要法律。一些法律专家评价说,中国制定物权法,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构建完善的私有财产保护法律制度,依法保护私有财产,最终促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增加了"公民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的公民基本权利救济规范体系仍然存在很大缺陷,完善我国公民基本权利救济规范体系是实现权利的本质内涵的需要;是满足国家正当性存在并实现其存在价值的需要;是履行国际人权公约义务的需要。完善我国公民基本权利救济规范体系需要:在宪法中增加规定权利救济请求权,将其确立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健全有关公民基本权利救济的普通法律体系,全面落实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在宪法中增加对私人间普通法律未提供救济的公民基本权利纠纷的救济规定;完善宪法监督制度,发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宪法实施的应有作用;在宪法中确立基本权利的法律限制的界限和原则,以此来减少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所存在的对公民基本权利侵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社会保险法的立法依据来自于《宪法》。《宪法》强调国家对社会保障的责任,在赋予公民享受社会保险权利的同时,却未规定公民和有关单位承担相应的缴费义务,这与社会保险制度的法制发展方向是不相符的。因此,笔者建议在《宪法》中增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以及公民的从业单位,均有依照法律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义务”的规定,从而在国家根本大法中先予框定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主体。基于我国目前关于社会保险的法律框架,还建议将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主体的认定原则确定为:以劳动关系为主、以个人身份参保为补充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钱高平  叶兵卉 《金卡工程》2008,12(11):46-46
法律保留原则是行政法学上一个重要制度,旨在通过规范立法权力与行政权力的行使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因而,法律保留原则对约束、规范行政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在依法治国、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探讨法律保留原则更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以充分发挥该原则在实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隐私权作为一项关于自然人私生活安宁的基本人权,是公民保持其人格尊严和从事社会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法律上确立隐私权的保护制度是当代人权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分析了我国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立法现状及对我国隐私权法律保护的评价,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完善隐私权法律保护的体系建构。对隐私权的保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无疑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徐飞飞 《金卡工程》2010,14(7):75-75
超期羁押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利,本文将通过分析超期羁押存在的成因,进而在诉讼体制、羁押期限、审查程序和制裁制度等方面提出建立健全法律机制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9.
高俊山  哈晨路 《金卡工程》2009,13(6):121-121
立法权在国家权利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公众参与立法不但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谐社会,更能满足公民的立法参与权,有利于法律的贯彻实施。本文在界定了公众范围和立法宽泛程度的基础上,分析了公众参与立法在法律规范和制度建设等层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我国人代制度,加强听证制度建设、实施立法信息公开等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0.
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帆 《金卡工程》2010,14(2):188-188
环境公益诉讼,是遏制环境违法行为和救济环境公益的重要法律手段。美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美国环境法律中具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维护公民环境权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美国法律中关于环境公益诉讼的规定以及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做法,将会对建立中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