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东南沿海城市的高速发展,带动着当地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活面貌迅速改观,同时吸引着无数的外来"淘金者".在高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发达地区人口压力与日俱增,一批批失去耕地的原住村民走上了"以地生财"的致富之路: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兴建起一栋栋高楼和店铺,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低廉的房租吸引着大量外来人口.村民身份也从庄稼人转变为"物业经理人"或"房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城中村"现象.  相似文献   

2.
港口、产业和城市是"三群联动"的主体。文章从三群联动视角入手,通过对福州可门港进行个案研究,发现港口开发的一般路径。天然的资源禀赋赋予港口开发定位;在政策及腹地产业中资金、人才等要素的投入下,港口临港产业动力源被撬动,催发腹地产业、临港产业的聚集,推动港口有效开发;在产业带动经济活力、城市配置资源要素的影响下,发挥港口"内扩外拓"的作用,形成三群联动促进港区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烟台实施农村城市化发展的基本原则,指出了烟台农村城市化的核心是发展城市经济、实施中等城市发展战略,与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相融合、与构筑现代化城市体系相适应,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主体、北部沿海城市群和南部交通干线城市带为两翼、一批中心镇基础上的小城市为纽带的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城市化格局。  相似文献   

4.
“双核+双子”京津冀城市群背景下的张承发展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以京津唐保为核心的"双核+双子"的京津冀城市体系,不能忽视张承在京北的重要作用。张承需要依托自身条件融入京津,同时京津也要利用大都市的优越条件创造更多的机会吸纳张承,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划阈限创造京津冀一体化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是京津张承共生发展的未来选择,进而构建"五核+三带"的京北城市成长线,包括"双核"京圈外围带、"核+子"交合带和"北双子"成长核,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沿张家口-宣化-怀来-延庆-怀柔-密云-兴隆-滦平-承德一线为主线的京北城市成长线,其中要充分发展怀来和兴隆为较高级别的次级城市。  相似文献   

5.
烟台作为最早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独特优势。在借鉴国际主要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烟台产业结构的特点和沿海城市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优势,提出了烟台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发展低碳相关产业,创造低碳、生态的旅游城市的相关建议。认为应完善低碳经济发展的组织管理制度;与当地金融行业联合开发碳金融产品,为企业发展低碳技术提供资金支持;以低碳经济发展为契机,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市民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2—2019年中国49个地级及以上沿海城市面板数据,测算沿海城市经济活力水平和贸易便利化指数,实证分析贸易便利化对沿海城市经济活力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2002年以来,沿海城市经济活力和贸易便利化水平整体稳步提升,但城际差距逐渐扩大;(2)贸易便利化能够提高沿海城市经济活力水平;(3)当创新能力超过门槛值时,贸易便利化对经济活力的促进作用将显著增强;(4)工资水平、金融规模是贸易便利化影响沿海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渠道;(5)贸易便利化对经济活力的促进作用在南方沿海城市,以及较大规模、较高行政级别和较高贸易便利化程度的沿海城市中表现更强。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提出了不同的西藏区域经济开发战略.根据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产业集群化理论和区域创新理论等相关理论,从西藏"三大经济区"的现实出发,当前应采取以拉萨带动日喀则、拉日领跑藏中、藏中辐射全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要积极构建藏中核心经济区,推进西藏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保险业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保险业综合竞争力,反映的是一个城市保险业的发展水平及综合素质和能力.从整体上看,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的保险业发展水平较高,综合竞争力较强;在整体上中西部保险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的情况下,部分中西部城市的保险发展水平却并不低.中西部城市从整体上还表现出补涨的要求.从保险密度指标看,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占有明显的优势;但从保险深度指标看,中西部城市却占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与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实现三地之间的产业分工及产业转移成为协同发展的重大课题。目前,京津冀之间优势产业具有一定的重合度,存在产业趋同现象,竞争倾向较高,京冀间相似系数较低,产业差异明显,协作倾向性较强,产业转移需要逐渐向城市功能为主以及产业创新、产业升级和产业分工并行发展。未来,京津冀地区产业的协作与转移应积极构建以技术"进链"、企业"进群"、产业"进带"、园区"进圈"为主线,形成"项目带动、企业拉动、集群驱动、产城互动、区域联动"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基于“点—轴”理论的我国海洋产业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海洋产业布局主体的涉海企业在空间选址上有向中心一"点"集聚的动能.通过对我国海洋产业集中系数指标的研究,得出渔业、滨海旅游和海洋交通运输业具有较高的集中系数,对其它产业具有明显的集聚效应和带动作用.不同的海洋产业,其布局总是多少表现为一定的区住指向,如以港口及滨海公路、铁路、海洋运输等为交通主干线的交汇点.基于此提出依托沿海三大港口群及所在区域中心城市为"点",以海洋运输、临海产业带为"轴"线的我国海洋产业"三点群两轴线"的空间布局体系.  相似文献   

11.
运用欠发达区域创新理论总结“对外开放带动区域创新的渝北模式”,该模式有以下突出特色:(1)通过对内对外开放拓展外需;(2)主动与重庆都市产业对接,主动承接沿海和海外先进产业的转移,发展特色现代产业集群;(3)通过对外开放引进相对先进的初级要素,并创造条件及时转向引进和发展高级生产要素;(4)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并借对外开放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5)向主城核心区靠拢,建立具有综合城市功能的现代都市区和具有现代产业功能的特色小城镇;(6)革新社会组织细胞,建立适应经济和社会变革的新型区域政府、企业、社会单位、家庭等组织体系;(7)建立多样性的土地流转机制、不断变革家族企业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丰富的要素市场和与时俱进改革行政体制;(8)不断转变观念和解放思想,先从经营农村和传统农业向培育中心镇和发展工商业转变,再向发展新兴都市区和先进产业转变,进一步向建成重庆“对外开放第一门户”转变。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区域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仅靠各区域自身并不能保障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本文通过对区域间分工和交易成本的分析,认为区域间应当通过的合作,使各种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地区形象设计与区域经济发展、地区软实力培育、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互动关系.提升地区形象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增强地区软实力、提高地区竞争力和实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非均衡的区域时外开放战略及递进式的区域开放模式,使得外商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而且,由于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对外贸易的高度相关关系,最终也使得我国的区域对外贸易也出现了非均衡的现象.当然,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东中西部的影响也并不相同,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及中部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中部地区正在成为我国吸引外资增长最快的地区,但是,西部地区却并没有出现我们所预想的那样,即外资的大量进入以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区域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国金融发展的一种客观现象。虽然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的外延并不完全重合,区域金融研究的实质就是将金融置于区域经济的环境中进行研究。区域金融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构成区域金融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区域金融学是在区域经济学、金融学、经济地理学等学科的边界上生长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是大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区域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平稳、健康、高效运行的前提.作为自然条件复杂的多民族大国,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经济问题,亦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包括生态安全在内的国家安全问题 .故此,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成为"五个统筹"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与区域文化的关系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经济与区域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生互动的关系.区域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区域文化的发展;而区域文化是区域经济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前提和精神动力支撑.所以,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文化建设必须结合起来,让文化融入经济、服务经济、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要用强大的物质基础支持区域文化建设,用改革的思路推进区域文化创新,用最新的科技成果促进文化发展与繁荣,最终使文化与经济获得互动互补、实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空间地域,任何一种经济发展形式包括循环经济都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完成和实现的。不同的区域环境,会塑造出性质各异、层次不同、各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深刻认识影响循环经济的区域因素,对于理解和创造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循环经济类型或模式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将对自然、历史、人文等一些较为重要的区域因素结合中国国情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了静态和动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上 ,利用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的移动推导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型 ,说明了采取多极增长点战略是我国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0.
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栋生 《嘉兴学院学报》2005,17(1):35-39,67
区域协调发展对中国这样多民族的大国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该文科学地诠释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的演变与现状,探讨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系统准确地阐释了党中央有关宏观区域经济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