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晓春和任强的文章(下称乔任文)题目为“中国未来生育政策的选择”,但涵盖的内容却十分广泛,包括在过去三十多年来对计划生育认识的演变、关于我国目前生育水平的争论、国际上面对低生育率的经验教训、在不同生育水平的条件下我国人口的未来变化前景,等等。在文末关于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急剧转型,中国人口也已进入一个重要发展阶段:生育率的持续下降,高龄化的迅速发展,已带来出生性别比失衡、人口"红利"期缩短等一系列问题.中国人口未来发展向何处去,决定于政府对未来生育政策的抉择;而如何抉择未来生育政策,又决定于对当前中国人口生育水平及其未来变动趋势的正确把握.但很遗憾,自1990年代以来中国生育水平就没有统计公布数据,成为一个难解之谜.一些学者只能瞎子摸象一般推测,估计范围竟在1.2-2.3之间①,根本无法作为决策依据.这给政府制定未来生育政策带来极大困难.在一定意义上,这是政府"种瓜得瓜"的尴尬,但也是学者们难以弥补的缺憾.  相似文献   

3.
关于生育政策的话题真可谓有挥之不去、驱之又来之势.就拿《市场与人口分析》刊物来说,我应编辑部的要求在2006年第1期主持了一个以《中国未来生育政策的抉择》为主题的马寅初人口科学论坛,又在第3期作了一个"对人口的客观规律性要抱有敬畏感"的论文点评.  相似文献   

4.
中国未来不同生育水平下的经济增长后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未来90年不同生育水平下的经济增长后果进行了人口-经济动态模拟.在生育水平过低导致劳动力减少过快、人口老龄化过重、劳动负担加重的情况下,将使经济增长大大放缓;而较高的生育水平下,虽然经济增长速度略快,但是人均GDP增长速度慢于中方案生育水平下的经济增长,并且人均GDP水平也具有较大差异.完善当前生育政策,使生育水平稳定在1.9-2.0之间,如此人口在本世纪缓慢地减少也将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和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在低生育水平下,依靠劳动增加和资本积累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将不复存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必然选择,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将是未来经济增长首要源泉.  相似文献   

5.
由黎  丁淑芬 《中国市场》2010,(48):141-142
中国在过去30年里经历了生育率的快速下降。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人口学界对中国生育水平变动影响因素的研究更多地转向社会经济因素。本文基于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分析我国非计划生育政策因素对出生率影响的显著性,为我国科学合理地制定人口生育政策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关注生育政策与人口结构的联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切实加强计划生育、大力控制人口增长以来,在经历了近十多年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之后,当前的人口再生产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突出特点是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流动人口以及出生人口性别比"五大人口高峰"的相继到来.如果说20年前我们面临的人口主要是数量问题的话,那么我们现在所面对的除了庞大人口基数下的低惯性增长外,人口素质与人口结构问题已经凸现.由于长期受生育政策的制约,我国人口问题的性质已从简单转向复杂,从单维走向了多维.人口结构变动,特别是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变动与生育政策的联动效应,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引言 2005年12月8-10日,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中国人口学会和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主办了<首届中国人口学家前沿论坛>.论坛的主题为"低生育率下的中国人口问题与对策".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口研究机构的200多位人口学者和人口学研究生出席了会议,就近年来各自的人口研究成果进行了学术交流,对我国目前面临的各种人口问题,包括生育政策问题进行了严肃而认真的探讨.会后,北京大学<市场与人口分析>编辑部决定在2006年第1期的"马寅初人口科学论坛"(以下称"论坛")中就"中国未来生育政策的抉择"为主题展开讨论,并委托我作为本期论坛的主持人.  相似文献   

8.
在仔细研读"21世纪中国生育政策研究"课题系列研究报告的基础上,认为二孩政策试点成效卓著,试点经验具有普适性,但同时也存在某些局限.国家与学者应切实承担起指导中国基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践的责任.生育政策、生育水平、出生性别比、计划生育工作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在生育政策制定与调整中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两者不可偏废.部分省份某些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缺乏正当性,应该予以废除.  相似文献   

9.
驳斥了试图通过放松生育政策、调高目前生育水平以解决我国人口结构问题的观点.保持现在的低生育水平,慢慢"消耗"建国以来历次生育高峰带来的"历史"欠帐,是当前我国人口政策最为明智的选择.提出通过其它相关政策措施以改善我国的人口结构.  相似文献   

10.
分析比较了中国大陆、日本和台湾地区婚姻状态改变(有偶率下降)、有偶率下降速度、TFR达到更替水平时的有偶率水平的异同.分析了有偶率变动对生育水平的影响.目前的生育小高峰很可能已被有偶率的下降所抵消,有偶率下降已成为影响我国人口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为人口政策的调整留出了足够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未来90年不同生育水平下的经济增长后果进行了人口-经济动态模拟。在生育水平过低导致劳动力减少过快、人口老龄化过重、劳动负担加重的情况下,将使经济增长大大放缓;而较高的生育水平下,虽然经济增长速度略快,但是人均GDP增长速度慢于中方案生育水平下的经济增长,并且人均GDP水平也具有较大差异。完善当前生育政策,使生育水平稳定在1.9-2.0之间,如此人口在本世纪缓慢地减少也将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和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在低生育水平下,依靠劳动增加和资本积累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将不复存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必然选择,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将是未来经济增长首要源泉。  相似文献   

12.
如何平衡人们的生育意愿和人口增长速度是中国政府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尽管生育政策成功地降低了生育率,但我国人口依然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每年出生的人数相当于比利时的全国人口(Hesketh等,2005).因此,学术界对未来生育政策的走向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政策应该放宽;另一种看法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维持现有政策不变.笔者认为,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对现行生育政策的人口和社会后果有深入的了解,对政策放宽后可能出现的现象进行充分论证.下面,通过比较现行政策的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我们对未来生育政策的走向提出几点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3.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和市民收入出现多元化,现行城乡有别的生育政策难以继续贯彻执行,客观上要求城乡统一生育政策.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晚、稀、少"政策、二孩生育政策试点的计划生育效果,当前的人口形势,不同生育政策下的政策生育率,国际社会的经验等问题,提出了我国未来生育政策的取向.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效果显著,妇女生育水平快速从1970年的5.81下降到上世纪90年代初的更替水平以下,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根据不断变化的人口形势,做出了<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标志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从降低生育水平走向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新阶段.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又进一步做出了《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对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统筹解决人口,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进行了新的部署.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的政策取向,对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爱婷 《商业时代》2005,(27):13-14
人口问题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近几年来学术界对我国人口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归纳了学术界对我国未来人口的战略目标、生育政策导向及市场经济下生育的调节机制问题的若干观点,并对其合理性及局限性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指出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及对我国未来人口研究及人口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八百万人的实践》告诉了我们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许多人一直以为如果不对农村人口实行如此严格的生育控制政策,我国人口增长是控制不住的,因此对生育政策向宽松方面的任何微调都充满了忧虑:在如此严格的生育政策和生育管理约束下,尚有不少农民家庭超生,如果政策放松,生育水平必然大幅反弹,稳定低生育水平就更困难.  相似文献   

17.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改善我国人口结构、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中共中央政治局2021年5月31日会议提出,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6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组织实施好三孩生育配套政策,确保居民生得起、养得起.本报告基于国家发改委体改所社会调...  相似文献   

18.
关于生育政策的话题真可谓有挥之不去、驱之又来之势。就拿《市场与人口分析》刊物来说,我应编辑部的要求在2006年第1期主持了一个以《中国未来生育政策的抉择》为主题的马寅初人口科学论坛,又在第3期作了一个“对人口的客观规律性要抱有敬畏感”的论文点评。现在又让我对南京大学社会学系陈友华教授的“关于进一步完善生育政策的若干认识问题”进行点评,真给人一种絮叨之感。陈友华的文章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他在文章中把目前关于生育政策的讨论中提出的一些观点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包括了生育率反弹问题、生育率回升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学界和公众关于调整“一胎”生育管制政策的呼声日高.那么不同的人口政策到底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多大的影响?按户主年龄和家庭规模大小对家庭类型细分为12组,并引入动态CGE模型中,定量分析了不同人口政策调整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的影响.完善单独、推行二孩晚育政策下的基准情景的人均GDP水平最高;执行严厉计划生育政策的LOW情景的GDP增长率和人均GDP水平最低;完全放宽人口政策的HIGH情景,虽然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是承受着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和人均GDP水平不如基准情景.从人均GDP和环境压力角度来看,我国应该完善“单独”政策,适当推行“二孩晚育”的人口政策,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又能适当减轻社会环境的承载压力.  相似文献   

20.
刘颖 《商》2013,(14):339-339
本文利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对2000-2010年间妇女生育率进行了估算,考察与预测了中国人口发展的现状与前景。研究表明:中国妇女生育率早已降至1.5左右的极低水平,生育率过低不是中国的福音,如果任其发展,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将不堪设想。重新审视中国面临的人口形势与人口问题,调整现行生育政策是避免中国未来出现严重人口危机的必然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