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下,企业要“坚持‘引过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这标志着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抓住新世纪头20年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大力推动有比较优势的企业“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全局的大战略。加入世贸组织后,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摆在企业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抓住机遇,更好地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请看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分析  相似文献   

2.
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加快发展对外投资合作、加紧实施"走出去"战略具有更大潜力和更多空间。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汇储备不断增长,我国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已具备较广阔的空间。近年来,江西全省境外投资步伐逐渐加快,一批重点"走出去"企业和重大项目逐渐形成。但境内企业"走出去"投资创业、开拓国际市场总体还处于一个相对低的水平,应鼓励和引导我国企业到境外投资,更好地发挥外汇储备功能,改善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的结构,促进国际收支趋于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成为备受世界瞩目的投资大国。但我国现行的涉外税收制度和政策框架,是在"引进来"格局下形成的,不能完全适应目前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如何提高我国税务机关对"走出去"企业的纳税服务水平,完善我国现行对外投资税收制度,从而促进我国对外投资的不断发展?国家税务总局科研所研究员魏志梅、毕马威亚太区兼中国区国际税务主管合伙人赵希尧、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财务资产部税务处处长李楠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度转型,我国对外开放正从以引进外资为主转向实施全方位"走出去"战略,并试图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推动全面接轨、整体联动和协同发展,积极引导我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为确保我国"走出去"战略顺利实施,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战略及风险管理。正确理解"走出去"的战略定位"走出去"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  相似文献   

6.
中国金融业的对外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把支持金融业国际化、鼓励金融业"走出去"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加以重视中国金融业"走出去"是中国经济和国际接轨,以及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内容。由于金融业"走出去"具有服务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功能,同时,金融也被视为全球经济的"命脉",因此,金融业"走出去"对中国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特别是"走出去"战略提出以后,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往来越发密切,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也迅速扩大,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本文首先围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进行叙述,并概括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最后总结出积极发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所带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走出去"是自身谋求更大发展的需要,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又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因此.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具有必然性和可能性.中小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关键是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找到最佳的融入点.  相似文献   

9.
<正>一、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实力提高,企业境外投资与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一个国家经济"走出去"及货币的国际化必然伴随着大型银行"走出去"和国际化,从而为国家的国际化战略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务,满足"走出去"企业的境内外一体化服务需求。近年来,银行业国际化加速的趋势,体现在其中既包括资本层面的频繁对外股权投资、并购、参股浪潮,也体现在经营层面的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0.
石莹 《中国外汇》2011,(5):43-45
随着国内企业大规模的海外投资或并购,银企合作会引导银行的国际业务走向针对固定资产项目和对外投资方面的融资产品和服务。我国从"十五"规划中开始实施"走出去"海外投资战略。根据国家商务部披露的数据,2010年1~11月,我国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75.6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742.5亿美  相似文献   

11.
王倩 《西安金融》2004,(4):40-41
境外直接投资是指为了取得国外企业经营控制权,提高生产的国际化水平而产生的生产要素或一揽子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对我国来说,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实现对外开放战略新拓展和提高对外开放新水平的重要环节。一、我国进行境外直接投资的可行性分析1、我国是高储蓄国家,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境外投资政策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今 《中国外资》2005,(4):47-49
<正>自20世纪末江泽民同志正式提出加快制定和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阶段。其显著标志是,在吸引外资持续稳步增长的同时,对外直接投资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且对外投资的增长也成为我国出口贸易快速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成为我国未来对外贸易的主要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3.
刘德艳 《时代金融》2013,(17):185+189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响应国家"走出去"的号召。然而在"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不仅仅是自身和国内的障碍,更有来自东道国的风险障碍。本文着重分析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来自东道国的风险障碍,并根据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国家正式提出“走出去”战略已有4年,取得了可喜成果,一些企业基本具备了开拓国际市场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多元化“走出去”格局。截止2003年底,经商务部批准的我国非金融类海外企业累计达到7470家,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达334亿美元,对外投资范围已扩展到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5.
朱青 《涉外税务》2015,(4):6-10
鼓励企业到海外投资(即所谓"走出去"),已是当前我国一项战略性的经济决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要"扩大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清除企业"走出去"的税收障碍是鼓励企业扩大对外投资的重要措施。我国现行的税收抵免制度与"走出去"企业的客观需求不相吻合,已经阻碍了企业加大"走出去"的步伐,亟待国家出台相应的改革措施。而最彻底的改革就是顺应国际趋势,放弃境外税收抵免法,转而实行免税法。  相似文献   

16.
马相东 《浙江金融》2012,(10):10-12
十八大报告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创新开放模式"、"加快走出去步伐"。近年来,随着我国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企业大规模对外直接投资(FDI)的发展,对发展中国家企业外向直接投资(OFDI)的研究也日趋活跃,新理论、新解释层出不穷。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的学者们对这一领域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并最早提出对FDI的"后发大国模式"。我们就此对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王跃生教授进行了专访。希望通过对话,向读者解读FDI"后发大国模式"的提出背景与理论依据,以及在这一模式下我国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要内容。在新的国际经济格局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不断创新高的同时,企业对外投资的行业选择上又凸显一些问题,利用有关对外投资的产业选择的理论,正确地选择投资产业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要内容。在新的国际经济格局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不断创新高的同时,企业对外投资的行业选择上又凸显一些问题,利用有关对外投资的产业选择的理论,正确地选择投资产业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外汇管理》2012,(21):26-29
对外承包工程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途径,对带动对外投资、进出口贸易、技术服务以及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均具有积极的意义。为做好对对外承包工程的支持工作,今年外汇局组织开展了对承包工程企业的调研活动,了解承包工程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为下一步完善相关外汇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加快"走出去"步伐的关键在于提高企业国际化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