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变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规模越大、资本越充足的银行,其风险承担行为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越低,与传统货币政策百对称性理论结论不同的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激励作用强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8,(3)
近年来金融危机频繁爆发,我国的金融业受到了打击,也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眼光转入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我国的货币政策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手段,是价值规律的创新性发展,能够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和刺激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和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本文就将两者的关系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并基于中国2005-2012年间的14家上市银行的年度数据,应用于动态面板的一阶差分广义矩估计。结果显示:我国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呈负相关关系,货币政策显著地影响银行风险承担。 相似文献
4.
5.
6.
王丽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3):40-44
2008年金融危机后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属于经济学界的新兴研究热点。基于2007—2012年14家上市银行的数据,运用GMM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对我国上市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并分析了非国有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实证结果表明,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激励银行的风险承担,非国有银行对货币政策变动的反应更为敏感。此外激励效果的产生依赖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特征和宏观经济形势。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逐渐从传统信用拆借演变为类信贷业务,一些银行通过同业业务实施监管套利、风险资产出表,同业业务的快速发展对原有货币政策传导体系形成干扰,甚至改变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渠道。使用25家A股上市银行2008-2018年数据,在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同业业务发展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理论上,同业业务能够提高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和强化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上述影响并同时对于不同银行伴有异质性。实证结论验证了理论推演的假设:同业业务发展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正相关,并对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具有强化作用;同业业务对大型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影响有限,但对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表现了较强的正相关性。分析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中小银行对货币宽松与否更为敏感,其同业业务发展程度与货币宽松情况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根据上述研究结论,监管政策应当更加关注银行体系分层结构下的同业业务发展引导,尤其是对于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应当逐步引导同业业务占比较高银行压缩同业资产,鼓励商业银行业务回归本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9.
以银行风险承担为中介变量,在货币政策与企业研发创新之间建立起联系,进而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了货币政策冲击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并检验了银行风险承担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第一,货币政策冲击显著地影响了我国企业研发创新活动,货币政策越宽松,企业研发创新就越活跃,这种影响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中并不显著;第二,银行风险承担在货币政策冲击影响我国企业研发创新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的中介作用,在数量型货币政策调控下,银行风险承担可能只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而在价格型货币政策调控下,银行风险承担则发挥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货币政策通过"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影响金融与经济稳定已渐成学术界共识。然而,关于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时间非对称性方面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萌芽阶段。鉴于此,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探讨,不仅加深了对于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时间非对称性的内在机理的理解,而且对于宏观审慎政策如何协调货币政策监管金融稳定有了更深刻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2-2017年165家银行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FGLS)方法实证检验金融结构演变视角下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结构的变化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显著影响,随着直接融资占比的上升,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显著减少,但负债端风险承担显著增加;控制住金融结构的作用之后,货币政策对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和负债端风险承担也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影响,具体来说,价格型货币政策的紧缩使得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显著减少而导致银行负债端风险承担显著增加,数量型货币政策的紧缩则使得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和负债端风险承担同时减少;此外,货币政策与金融结构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显著的交互影响,随着直接融资占比的上升,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的影响减弱,对银行负债端风险承担的影响没有表现出显著变化,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和负债端风险承担的影响都受到削弱。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对货币当局、监管部门以及商业银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检验了表外业务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双重效应,即表外业务发展提高了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直接效应)以及表外业务通过强化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提高银行风险承担水平(间接效应).理论分析表明,表外业务高复杂性、高杠杆率、 低透明度和流动性期限错配风险直接提高了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表外业务对利益搜寻效应的强化和对央行沟通和反应函数的改变则强化了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利用25家上市商业银行2009~2016年的面板数据,在采用两步法规避货币政策与表外业务的内生性影响的前提下,本文实证检验发现:表外业务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正相关,并且表外业务确实强化了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提高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本文探讨了表外业务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异质性,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的响应更为稳健与审慎.本文的研究为理解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一个新的重要视角,对防范表外业务风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16家上市银行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动态面板模型检验银行如何对货币政策立场的转变做出反馈并调整其承担风险的程度.研究表明,基于我国银行体系银行风险主动化和个体风险系统化的发展趋势,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产生显著影响,且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变化对信贷投放总量以及社会总产出也会造成影响.同时,风险定价效应、追逐利益效应、习惯效应、杠杆效应,作为我国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重要作用机制,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彭芸 《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68-72
近年来,"风险承担渠道"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一条新渠道,逐渐引起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反思其成因,"过低的利率"被一些学者认为是重要的诱因之一。长时期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引起投资者风险偏好的上升,导致金融不平衡的累积。风险承担渠道的研究表明,追求物价稳定的宽松货币政策对金融稳定产生了负面的影响。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双重目标的有效实现,需要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6.
17.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理论界对货币政策是否影响银行体系稳定更为广泛的关注。文章基于异质性视角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1年,货币政策变量对银行风险偏好的影响具有时滞性,贷款利率提高有助于抑制银行风险,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刺激银行更加冒险;不同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会做出异质反应,随着资本充足率的提高,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效果减弱。因此,加强中国人民银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中的主导作用、建立逆周期的货币政策和资本监管协调机制是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监管当局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实证检验分析我国35家代表性商业银行2009年-2019年的财务数据,结果发现,货币政策立场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呈负向影响并且及其显著,且这种负向影响对数量型货币政策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同时存在,同时发现对于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具有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经济周期也会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产生不同的影响.最后对央行制定...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20家商业银行2013—2020年的样本数据,通过构建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回归分析考察数量型与价格型结构性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研究显示:数量型与价格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均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有影响,即数量型结构性货币政策弱化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而价格型结构性货币政策促进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结构性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更多地通过小型银行起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