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静  吴群  王健 《财经论丛》2017,(12):12-21
明确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影响机理,有利于缓解当前地方政府高度依赖土地财政的现状.本文从经济增长和制度环境双重角度构建影响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分析框架,并采用2000~2013年我国省级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在短期内具有激励作用与惯性特征,长期具有收敛趋势.土地财政产生于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之中,经济增长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分税制改革背景下,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等程度是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前提,土地出让制度市场化改革、 地方政府竞争、 房地产业支柱型产业定位政策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滞后一期财事权不对等程度对当期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具有负向影响,由此反映出分税制改革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地方政府竞争中,招商引资的竞争方式在短期内对地方土地财政依赖度的影响尚不显著,但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的竞争愈激烈,地方政府愈加依赖土地财政.  相似文献   

2.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土地财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地方政府倾向于选择土地财政的一个根源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财权和事权的不匹配。在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体制(纵向竞争)和地方竞争体制(横向竞争)双重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一个解释地方政府选择土地财政的理论框架,认为两者共同激励了地方政府实施土地财政策略。通过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paneldata)的实证检验,本文发现,中国式的分权体制激励了地方政府用扭曲之手来攫取预算外财政收益,地方竞争体制进一步驱动了地方政府采取积极的土地财政策略。研究结果还表明,财政分权对地方土地财政的影响存在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2002-2011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出让收入数据,运用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及GMM分析方法,研究土地财政收入对不同类别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土地财政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土地财政收入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有不同的影响,并对此提出优化土地税收结构、深化分税制改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现行土地制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自分税制改革以来,"土地财政"成为地方政府缓解财政矛盾而基于现行土地制度做出的现实选择.现行土地制度自身的二元性所导致的房产市场静态的二元性,在地方政府对土地的干预过程中动态地更加分化,成为阻碍产业平均利润形成以及满足产业市场需求的根本障碍.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过度依赖土地出让金收入,由此产生的“土地财政”现象已经成为了威胁地方财政体制稳定的一大隐患.本文通过对“分税制”改革实施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变动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假说:中央政府土地政策对地方土地出让合约自由的管制是扭曲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进而引发“土地财政”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利用我国2003-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使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这一假说进行了计量实证检验.本文认为,应当改革现行的中央—地方财政收入分配关系,提高中央财政在土地出让金中的分享比例,但在土地出让合约选择上应给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自由.与此同时,应当提高地方政府在增值税分享中所占的比例,将“扩围”之后的增值税地方分成部分作为地方政府的主体财政收入.上述政策组合是化解“土地财政”危局、进而发挥“县际竞争”机制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的激励作用的一套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6.
分析地方土地财政形成的经济、政治、社会驱动因素,选用分税制改革后样本区间为1995~2010年16年间的中央、地方财政与土地出让金及税费收入数据,定量分析得出:一是分税制财政体制致使地方财政总收入在全国财政收入中的比例与土地财政收入在地方财政总收入中的比例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二是地方财政总收入对于土地财政存在较强的依赖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与完善地方土地财政与国家财政体制关系的具体对策建议,为构建地方政府可持续的土地财税收益(经营)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2000—2014年的数据,把分税制改革、土地财政和房价水平纳入分析框架,首先分析了分税制改革对土地财政影响的背景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土地财政对房价水平的影响。分析表明,分税制改革导致地方财政困难,从而使地方财政过度依赖土地财政是影响房价过快上涨的重要因素。根据分析得出两个假设,并以房价为因变量,财政支出分权度和土地出让金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模型显示土地财政作为分税制改革和房价的中介因素,对房价的影响非常显著,得出了土地财政推高房价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房地产市场的转型调整,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亟待转型,厘清土地财政的动机是关键。本文首先从分税制改革、土地供应制度、政绩考核机制等维度探讨土地财政背后的制度环境并估算出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规模;接着采用2003-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和“政绩考核”内外因两个方面检验土地财政的动机,发现地方政府受“政绩考核”的激励要远大于自身的“财政压力”。  相似文献   

9.
刘沛生 《中国市场》2013,(33):110-111,109
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财政控制,保证中央宏观调控的有效运行,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出现了"财权上收,事权下放"的趋势,地方政府陷入了财政困境。为走出困境,土地财政渐露端倪。1998年的房地产改革,又成为土地财政的重要推手。土地财政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提供了经济保障,但其弊端也日渐明显,房地产已经捆绑我国的经济,土地财政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还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分析土地财政和分税制之间的关系,并探寻解决路径,应该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秦勇  李凤霞 《价格月刊》2012,(6):73-75,79
土地在为地方政府汲取大量财政收入的同时,也引发不少负面效应,治理"土地财政"问题,应着力完善财政收支制度,合理配置财政权限,改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现行土地制度减少地方政府利用土地创收的"热情"。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土地财政"已经作为地方政府卖地生财的代名词而逐渐进入社会大众的视野。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的生活和生产资料,土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当掌握公共资源配置权的地方政府面对土地产生畸态行为时,其背后所蕴含的的逻辑就急需被厘清以为后续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在整合若干学者对"土地财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竞争视角重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的归因框架,同时就归因分析提出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力求能为有效解决"土地财政"问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土地财政问题由来已久,至今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化解,当前土地财政问题形势依然严峻。我国土地财政问题的成因来自分税制改革的缺陷、现行土地制度的不完善、城镇化建设的推动。现阶段在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动下,短期内地方政府难以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对此提出加快现行土地制度改革、寻找替代性财政收入、城镇建设保持合理增速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方政府竞争行为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财政分权和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是很明显的竞争关系,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地方政府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地方政府直接介入到经济活动中,通过经济绩效的相互竞争,不仅带来了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而且也产生了一系列不利的影响,为了经济的平稳和谐发展,必须规范地方政府的竞争行为和完善相应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国企改制的实证经济学模型指出了政府财政或政治动机的重要性.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正式财政制度下财政竞争压力导致国企改制的两种微观机制:政府间横向和纵向财政竞争.财政压力只是企业改制的必要条件,以土地为工具的非正式财政则使国企改制成为可能.在市场化进程中,土地是国有企业有形资产中唯一不断升值的资产,但这种资产只有在产权交易中才能实现其价值.当土地升值足以弥补企业改制所产生的社会负外部性时,国企产权改革便大规模展开.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省级面板数据支持纵向财政竞争压力说和土地升值论.本研究为理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改革实现机制提供了一个生动案例.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均G D P迅速增长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该现象在分税制改革之后表现得更加明显。本研究利用MI值分析各省份空间关联度,建立F E M、REM、SLM与SEM模型,利用2004-2011年3 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发现,财政分权、土地财政、工业化水平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大,城镇化有利于降低城乡收入差距水平,并提出要改革财税与土地制度,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增加对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投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6.
汪智杰 《商》2013,(13):205-205
近年来,"土地财政"问题在我国愈发严重,逐渐引起学者们的重视,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分税制改革和地方政府的晋升激励,但是与此相关的研究杂乱无章,致使其具体成因和带来的社会影响仍无定论,本文整理和介绍了现有的土地财政和地方政府行为的文献,希望能为今后相关学者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全国70个大中城市出让土地为研究对象,根据土地的性质将其分为两类,其中,招拍挂类土地对地方政府财政收益的贡献机制是通过"财政效应",而协议类土地的贡献机制则是通过"引资效应"。空间计量实证分析表明,招拍挂类土地财政的互动行为是"朝顶互动",互动策略是追求出让收入和价格的双增涨,并且以前者为主,这种表现在全国东、中、西部城市都趋于一致;而协议类土地财政的互动行为是"朝底互动",互动策略是出于"引资"的压力不断压低出让价格,这种策略只存在于中部城市,东西部城市并没有采用类似的互动策略,可能与其区位禀赋以及区域面临的竞争程度差异有关。本文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观察地方政府如何利用土地资源进行财政收益互动的行为,从而为中央政府对地方土地市场的调控提供一定的理论提示。  相似文献   

18.
王家年 《商业时代》2011,(33):58-59
财政分权改革是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进行了多次财政分权改革,特别是19 9 4年的分税制改革对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因此,要调整地方政府的治理结构,就必须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划清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间的事权与财权边界,做到财权与事权、权利与义务的对等。  相似文献   

19.
陈云云 《商》2014,(15):145-147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出台,改革政府收入来源和土地财政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自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为了弥补财力的不足,纷纷加强了对土地财政的追求,鼓励集体建设的流转。然而,土地财政对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存在着"倒逼"现象,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有加强了对土地财政的追求,形成了"恶性循环"。由于土地财政存在着一系列的财政和金融风险,加上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存在着政府失灵现象,这更加加剧了"倒逼机制"的恶性循环的风险。搞清楚两者现象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对于认识当前转型时期的经济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地方财政赤字的视角,研究了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策略的内在作用逻辑。理论分析表明:中国式财政分权所造成的地方财政赤字扩大化,激励了地方政府在利益觉醒后利用预算制度缺口,用"扭曲之手"来攫取预算外财政收益,进而驱动地方政府通过积极的土地财政手段来实现财政增收的政策目标。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财政分权、地方财政赤字对土地财政的正向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