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关注矿物质燃料和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各种环境污染的今天,地热资源作为一种无环境污染的能源而倍受重视,尤其近年来随着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地热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突又显出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地热资源的理论介绍与分析,从不同方向对其利用与开发的思路进行论述,力求为地热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3.
存货报废是在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的情况,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正常生产过程中的报废,国家政策变更导致的报废、质量原因导致的报废、产品更新换代导致的报废、保管不良导致的报废等等。不同的行业、企业,由于产品、技术、设备、管理等原因,报废的情况也不同。此外, 相似文献
4.
目前人民银行事后监督的效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集中体现在监督成果不能充分利用。本文分析了影响事后监督效能发挥的制约因素,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存货报废是在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的情况,形成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正常生产过程中的报废,国家政策变更导致的报废、质量原因导致的报废、产品更新换代导致的报废、保管不良导致的报废等等。不同的行业、企业,由于产品、技术、设备、管理等原因,报废的情况也不同。此外,新旧税法对存货报废有不同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为持续推进国家供给侧改革,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从调整和完善金融体系、通过科技手段实施多元化金融产品和多层次金融服务,到多重监管并举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等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此过程中,金融效率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平衡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功的关键。金融稳定的前提是强化金融风险管理效能,进而提高银行业的竞争力,稳步提升金融效率。 相似文献
7.
反避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不仅会对税务稽查、税收征管工作带来冲击和变化,也会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反避税政策的评价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本文对反避税政策的溢出效应进行分析,同时运用反避税政策效能系数对遏制过度避税的三种政策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助力各行各业迈向信息化发展,财务共享模式的普及给企业财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何充分发挥财务共享模式优势,发挥财务管理效能成了各级管理者和财务人员需要面对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财务共享模式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提出了财务共享模式下财务管理效能的提升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效能,即事物所蕴藏的有利的作用。实施金融监管的效能,简而言之,就是人民银行在实施金融监管中所能够发挥出的积极作用,以及所能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12.
<正>效能监察作为纪检监察部门履行监督职能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保证和促进央行职能的正确履行,强化内部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工作的深入,我们逐步认识到,效能监察是人民银行内部管理的"预警系统"、"优化系统"。对人民银行纪检监察部门来说,围绕中心,坚持廉政勤政两手抓,提高干部的决策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效能是新形势新时期坚持科学发展、合规发展、有序发展,促进央行高 相似文献
13.
数据集中和资源整合是当前人民银行信息化战略发展的方向,在数据集中模式下,如何科学、规范、合理地对基层央行现有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各应用系统相对独立、相互分离、功能重复、效率低下的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急待突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当前制约基层人民银行审计成果利用效能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基层人民银行注重加大审计力度,忽视审计成果转化,内审部门对审计成果的利用仍处于无序状态,利用效率普遍偏低,致使审计成果大量沉淀,并没有转化成管理效益。被审计部门重审计、轻整改,审计建议束之高阁,同类问题屡查屡犯的现象时有发生。审计成果利用难度大,无形地加大了审计成本,影响了审计质量,致使审计作用发挥乏力。 相似文献
15.
运用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方式化解金融风险的效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飞燕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2):42-46
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是金融机构终止存续状态的一种行为 ,对遏制金融风险的蔓延、保护个人存款人的权益、提高公众风险意识有着积极作用 ,但同时又在危及中小金融机构信誉、积聚风险等方面存在负效应。究其原因 ,市场退出方式本身的缺陷和不足是关键。这就要求在今后的金融风险处置上要多管齐下 ,综合治理 ,加大对中小金融机构的政策支持、慎用市场退出方式、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6.
17.
18.
近年来,电子联行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其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与中央银行发挥支付清算职能作用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通过调查分析电子联行系统安全及效能管理的突出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电子联行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20.
一、工作难点1、效能监察定位未明确,监察理念不强。目前,大部分监察部门对效能监察的认知仍局限于一个较小的范围,监察的目的仅限于纠错防弊,对效能监察缺乏科学、宏观、精确的定位,效能监察的理念尚未完全树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