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颖 《时代金融》2011,(32):4+11
在开放经济环境下,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实现一国的内外部同时均衡。汇率政策是实现外部均衡的关键,货币政策是实现内部均衡的基础。因此在开放经济下如何制定汇率政策与选择何种货币政策以使它们能够同时实现内外部均衡便成为关键。  相似文献   

2.
任华 《西安金融》2006,(10):56-57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急剧快速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贸易上奖出限入,资金上宽进严出”为特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主导下内外部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外在表现。外汇储备高速增长扭曲了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进一步加大了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性矛盾。当前有必要反思促使外汇储备增长的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实现经济的内外均衡和经济结构均衡。  相似文献   

3.
中央银行调控经济,是依据现代银行货币创造机理,根据经济增长的需求确定货币供应量,有选择地采用一些操作工具,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相配合,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最终达到货币与经济的均衡。  相似文献   

4.
开放经济下,一国实现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要求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协调发展.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以及我国日益频繁的对外经济交易,政府控制资本流动的难度越来越大,汇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经常发生冲突.而货币政策是内部均衡的基础,汇率政策是外部均衡的基础,如何将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更好地协调起来以实现内外部均衡,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开放经济条件下,每一个经济体都面临着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并存的可能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外汇政策对解决内外部失衡至关重要。当前我国经济内外部失衡的明显特征是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趋显和国际收支的持续双顺差,而用于调整内部均衡的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之间则存在严重冲突。根据斯旺模型,解决我国经济的内外部失衡问题,要求当前应实行紧缩国内支出政策和人民币升值政策的配合,而从长期来看就是要进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发展中有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协调发展三种可选模式.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强调在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同时,采取积极的方法,对这种不均衡进行适度的调控,以期实现区域整体经济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此模式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首选模式,也应是我国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选模式.  相似文献   

7.
郭局长在“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深刻阐述了宏观调控四大目标的内涵与关系,以及与实现内外均衡的一致性,进一步明确了国际收支平衡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和作用。让我们更清醒的认识到国际收支顺差和逆差一样,都是国际收支失衡的表现,而失衡的外部经济则会对内部经济均衡产生冲击,  相似文献   

8.
方明 《国际金融》2009,(8):17-23
在中国需求的推动下,世界经济有好转的迹象,美国经济可能在第三季度开始温和复苏,率先复苏的中国经济面临着过热的压力。政策转变时机或许就在外需恢复之际,政策的微调已经非常迫切。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刚性,对新开工项目的适度调控非常迫切;考虑到未来内需和外需的均衡,也有必要适度控制投资。  相似文献   

9.
现代票据市场是中央银行金融调控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市场经济繁荣和稳定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保护票据市场成长和实行严格监管,我国票据市场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着区域空间发展不均衡、区域风险不均衡、区域金融秩序不均衡等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应积极引导票据市场的发展,适度调控票据市场的不均衡状况,构筑全国统一的合理的票据市场。  相似文献   

10.
繁杂的内外环境博弈下经济及市场有望在2010年整体回归均衡格局。无论是内外部经济预期增长变化节奏,还是流动性供给节奏情况,一季度在整个年度中均属于相对乐观阶段,建议在基金投资操作上可适度积极。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中的非均衡现象日益突出,不利于宏观经济稳定增长。金融信用的非均衡表现为城乡、地区、国有一民营、虚拟一实体经济、内外经济结构的非均衡。金融信用的非均衡加大了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风险,降低了货币政策调控有效性。因此,以金融信用的均衡发展,促进经济均衡增长,是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利率管制的基本取消,我国货币政策将由传统的数量调控向以利率为主的价格型调控方式转型。本文根据泰勒规则揭示的均衡实际利率理论关系,对中国隔夜均衡实际利率水平进行了估计。考虑货币、汇率等不同因素的货币反应函数估计结果表明,我国隔夜均衡实际利率水平大致在1.2%~4.4%之间,与我国资本回报率的典型性事实和经济高速增长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今后货币调控应以均衡实际利率为基础,根据产出和通胀缺口变化情况进行利率决策,以确保价格型货币调控转型的顺利完成和经济金融的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秦婧 《新金融》2008,(3):61-63
流动性过剩是指实际货币供应量正偏差于经济均衡状态下的货币供应量.流动性过剩是当前我国经济内外部失衡的集中表现,流动性过剩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解决其背后的深层问题.当前尤其是要密切关注CPI过快增长、股市大幅波动和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走向,要始终保持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始终维护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本外币政策的协调是一国实现内外部均衡的重要条件,也是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的本外币政策进行剖析,结合当前形势就如何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加强政策协调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新斯旺模型看我国利率与汇率政策的组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一个考虑了资本流动时竞争效应与平衡表效应的新斯旺模型。该模型从资产市场与产品市场的角度描述经济的内外部均衡,说明了如何通过利率与汇率政策来管理危机或经济失衡。通过分析我国的新斯旺模型,本研究发现具有竞争效应小于平衡表效应的特征。在当前我国面临内外部失衡的状况下,模型说明我国应采取利率上调与人民币升值的“双升”的政策组合。当然针对复杂的经济矛盾还需要配合其他政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中的非均衡现象日益突出。金融信用的非均衡表现为城乡、地区、国有-民营、虚拟-实体经济、内外经济结构的非均衡。金融信用的非均衡加大了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风险,降低了货币政策调控有效性。因此,应促进金融信用的均衡发展,并以此促进经济均衡增长。  相似文献   

17.
我国储蓄──投资转化机制探讨湖南财经学院贺学会一、问题的提出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学家们通常证明或者设定储蓄和投资是相等的。实际上,储蓄与投资的等量关系必须以经济均衡为前提。然而经济均衡井不是经济运行的常态,相反,经济的现实运行是非均衡的。这就决定了经济...  相似文献   

18.
中央银行是货币供给的总闸门,其基本职能就是,有效地调节货币供应量,引导资金投向,以实现稳定通货、保持国际收支均衡,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目标。我国从1979年开始的经济改革,极大地加快了经济货币化进程,推动了金融改革的发展,提高了中央银行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中央银行要搞好宏观金融调控,不仅要有正确的货币政策,灵活的调控机制,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还必须建立科学的、完  相似文献   

19.
财政政策侧重于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货币政策侧重于总量调节,而汇率政策用以实现内外部均衡,产业政策则用来弥补“市场失灵”,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它们各自的特点决定了彼此的互补关系。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是我国现阶段搞好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本文试图研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汇率政策的相互配合确,保各项政策的合力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明确将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作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只有协调统一,才能使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最好,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快速增长.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均衡和对外均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决定、相互影响的关系.如果增长、就业和物价没有达到均衡状态,必然会反映到国际收支上来,如果国际收支很不平衡,就不可能真正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也就不可能真正扩大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