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白远 《商业时代》2011,(4):36-37
本文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指数(GL)的分析比较,研究这两个组群国家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特点与特性。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前10位的服务贸易产业内指数的分析,可以得出发达国家产业内贸易指数总体高于发展中国家;比较优势理论对于少数高技术和知识含量的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具有解释力;区域一体化程度高的发达国家产业内贸易规模高于其它发达国家;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GL指数基本符合发展中国家情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产业内贸易理论,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G-L指数),利用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中数据对中国与欧盟欧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与欧盟部分章节欧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但总体上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建议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产品个性化和安全化、形成规模经济,深化农产品加工角度促进中国与欧盟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契约经济理论的视角研究交易模式对交易效率与交易规模的影响。通过对孟韩德.法里斯(M Hand Fares)以赖尔登(Riordan)和威廉姆森(Williamson)模型为基础构建的新交易成本理论标准模型的扩展,建立多重交易情况(多交易对象、重复交易)的交易成本理论模型。该模型显示:多重交易有助于提高贸易效率和扩大贸易规模。文章还研究了多重交易与贸易集聚、贸易集聚与贸易平台的关系。文章最后研究了贸易平台对促进我国内需扩大和外贸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国际产品内贸易可分为产业间的产品内贸易和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能解释产业间的产品内贸易,但还没有理论能解释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文章提出的国际贸易新基础,即由厂商管理约束所导致的范围不经济系数较大而最终产品内的中间产品种类数较多是国际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的基础,比较彻底地解释了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实现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同时文章指出,厂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与实现产品内贸易的决策是被"孪生"地决定的,即理性厂商既不能为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而不合理地减少中间产品种类数,也不能不合理地通过增加中间产品种类数来增加总利润,否则总利润就会减少;交易成本较小是国际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第三次科技革命是最终产品国际贸易向中间产品国际贸易发展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后配额时代中国纺织服装业的产业内贸易规模、水平及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同时,整体产业内贸易发展比较缓慢,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贸易模式主要表现为产业间贸易。部分纺织产品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为主,其中低质量垂直型占绝对主导地位,产业内贸易的层次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算,对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模式的主要特征和演变方式进行分析;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的对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利用描述性统计、RSCA指数的类别分析对我国农产品的贸易规模、结构、格局和流向等进行分析。最后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结构和增长方式的不合理、大多数农产品比较优势较弱等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产业内与产业间贸易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相比 ,产业内贸易活动建立在更高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上 ,贸易参加国通过产业内贸易不但获益更大 ,而且国内的收入分配变化较小。据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产业内与产业间贸易数据显示 ,我国从事着较大规模的产业内贸易 ,但实际上我国对外贸易活动仍然有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8.
ECFA框架下海峡两岸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台湾和大陆之间的贸易规模和水平的持续飞速提高为产业内贸易的形成提供了基础,产业内贸易越来越成为其贸易利益的主要来源。文章通过对2000~2009年大陆与台湾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按技术含量高低分类的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边际产业内贸易水平以及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进行量化分析,结果显示海峡两岸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比较高,并且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占总产业内贸易的份额有所上升,表明大陆与台湾在国际分工的地位上以及技术水平上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文章最后提出了在ECFA框架下发展海峡两岸产业内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产业内贸易的动因及其与跨国公司的互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描述产业内贸易的现状,以此说明其在当今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进而分析了产业内贸易的两种重要形成因素——规模经济及产品差异化,并且结合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活跃表现,分析其与产业内贸易的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农产品产业内贸易为研究对象,利用G\|L指数,从分类和行业两个角度,对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程度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虽然现阶段,中国农产品贸易仍然以由资源禀赋所主导的产业间贸易方式为主,但在某些农产品的贸易中,产业内贸易方式已经上升到了主要地位,并且未来有继续增长的趋势。进一步地,考虑产业内贸易的特殊性,建立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联立方程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客观存在,并且其有助于促进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增长。因此,发展纵向一体化合作,力求在产品差异化竞争中取胜,是刺激产业内贸易增长,进而扩大农产品贸易规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customs are generally perceived as a time-consuming impediment to international trade.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empirically examined the determinants and the impact of this type of government-imposed transaction cost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ole of firm size as a determinant of customs-related transaction costs, as well as the effect of firm siz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costs and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intensity of firm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customs-related transaction costs repress international trade activities of firms, even at low levels of these costs. The paper identifies transaction-related economies of scale, simplified customs procedures and advance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s main determinants of customs-related transaction costs. It is shown that when these factor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firm size has no effect on customs-related transaction costs.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considered for firm strategy and public policy.  相似文献   

12.
产业内贸易与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规模经济效应和技术差异促进了战后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发展,产业内贸易日益取代产业间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本文认为,近年来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发展迅速,而随着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加工贸易成为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推动因素。为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现代化发展,推动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产业内贸易由垂直型向水平型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此外,有必要运用战略性贸易政策保护国内产业,获得规模经济以促进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一个有交易成本的李嘉图贸易模型进行超边际分析,证明一国均衡的综合生产力和人均真实收入水平的提高,并不完全受制于贸易条件恶化的影响。在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状况时,相对于贸易条件来说,交易效率的提高对一国经济的发展更为重要。忽视其它相关条件,盲目地认为随着一国贸易条件的恶化,该国将从贸易中得到的好处下降的看法,具有一定的误导性。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establishe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explain the underlying conditions for intra-firm trade phenomenon. Despite an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intra-firm trade as a new mode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its nature and implications have not yet been investigated seriously and appropriately. Traditional explan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ffers little help in understanding this new phenomenon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Using the transaction cost paradigm and its international application as well as the eclectic model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this study identifies major determinants of the intra-firm trade. Also presented are some testable hypotheses withi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us developed.  相似文献   

15.
国际贸易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流经济学对国际贸易的理论研究一直是沿着“比较优势”这一主线进行的,目前还没有一个理论能很好地解释全部的贸易现象,与当代贸易现实更存在较大差异,因为严格的理论假设简化掉了很多重要因素,而这正是新制度经济学所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交易成本理论引进到贸易理论研究中来。并在生产成本和贸易成本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度成本和制度收益的概念,力图使贸易研究更接近现实。  相似文献   

16.
Trade liberalization, outsourcing, and the hold-up problem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paper shows that, in a bilateral relationship where a foreign supplier has to make a relationship-specific investment but cannot enforce a complete contract, the standard hold-up problem of underinvestment is aggravated when trade incurs a tariff. In this context, we identify two new channels through which trade liberalization enhances international trade. First, lower tariffs increase the incentives of foreign suppliers to undertake cost-reducing investments. Second, lower tariffs may prompt vertical multinational integration. These indirect effects imply that responses of trade volumes to trade liberalization are greater than standard trade models suggest and help explain current trends toward foreign outsourcing and intra-firm trade.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弱势产业划分与贸易保护有效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及其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我国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本文认为:是否值得与能否对弱势产业进行贸易保护,在大国与小国的答案并不完全相同,可以利用大国规模经济效应提升弱势产业的比较竞争优势;对优势产业与“夕阳产业”同时进行保护、贸易保护的意识形态工具创新是新贸易保护主义新发展的主要特点;为了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新发展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冲击,必须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18.
中韩贸易逆差产生的内在原因是韩国对华直接投资所引致的非一体化贸易转向,这同时也是开放条件下推动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主体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在讨论中韩贸易逆差的国际直接投资因素的基础上,研究中韩贸易中的非一体化贸易转向,并探讨其结构效应和比较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9.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深化了国际间的分工,而且改变了传统的洽谈方式、国际贸易合同订立和履行方式等贸易手段及支付方式,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降低了交易成本。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一方面,我国应加强法律法规的研究与制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对话;推进和完善电子支付体系建设,促进物流系统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另一方面,外贸企业应尽快改变电子商务运用水平不均、利用程度不高的现状,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开展国际贸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