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源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西部开发,缩小西部与东部经济的差距,人力资源是关键,更是瓶颈。如果没有外来力量对西部现有的人力资源路径和模式进行改变,在“累积因果”和“极化作用”下,西部将很难避免人才的“马太效应”现象,人力资源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从而最终阻碍西部经济的工业化、现代化、市场化道路和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国家和西部各地政府要加强对西部人力资源“恶性循环”的干预,采取各种有效的政策促进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  相似文献   

3.
4.
5.
外贸结构转型通过技术进步效应、产业结构动态调整效应、规模经济效应、经济波动风险减缓效应等内在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及增长方式的转变。积极利用外贸结构转型促进经济增长及增长方式转变的实现机理,对于以外贸结构转型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观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提供了不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要求。梳整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发展观的演变。探讨不同发展观对当时经济增长方式的作用与影响,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我国当前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重要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8.
9.
10.
区域经济增长与金融机制协调模式改进过程中需要在区域性政策金融、区域性金融市场、区域性金融协调机构方面建立相互作用和协调的模式,推动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协调发展。为国民经济增长提供重要的支持,金融机制建设是个系统化工作,需要从多方面开展有效的工作,形成区域金融发展战略,推动金融产品创新,优化金融发展环境,近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东西部经济关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前30年内地和西部地区的重点建设重视了区域平衡发展但损失了经济效率;改革开放后20年东部沿海地区的重点发展重视了经济效率但损失了区域平衡,这两个时期都没有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0世纪末开始施行的西部大开发揭开了西部地区再一次重点建设的序幕。这次区域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客观上要求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从经济体制、经济实力和国内外环境来看,也基本上具备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条件。但从西部大开发实施情况来看,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步伐仍需进一步加快,中央政府对西部地区开放开发的力度应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12.
借助β收敛模型对中国区域增长效率水平及其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可以考察中国区域经济规模对增长效率差距收敛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整体增长效率存在β收敛,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均呈现出区域增长效率收敛特征,而西部区域增长效率变化趋势是发散的。整体经济生产效率差异会随经济规模差异缩小而呈现发散趋势,东部和中部地区也表现为发散趋势,而西部地区会随着经济规模差距的缩小而呈现收敛特征。西部地区应实施局部均衡的发展战略,通过寻找自身优势和突破,避免落入低水平发展陷阱,更有利于增长效率提升和收敛;东部和中部地区应通过整体的区域和产业政策配合,加快打破区域联动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为合作重点,更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和生产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与人口素质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因子综合得分对人口素质和经济系统进行协调分析,得出结论:2000年与1990年相比,经济系统对人口素质的协调程度下降,人口素质对经济系统的协调程序稍有改善,人口素质开始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人口素质提高的速度慢于经济发展的速度,人口素质有落后于经济发展要求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西部大开发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及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西部大开发前,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着条件β收敛,而西部大开发后,区域经济增长由原来沿着均衡路径向稳态发展转变为发散性的增长;同时,西部地区各省经济增长也呈现较为明显的发散迹象。可见,西部开发战略改变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态势,西部地区逐渐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5.
《西部金融》2012,(3):94-96
在逐步回归稳健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如何正确把握榆林民间融资发展动向和规律,积极引导和规范民间融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民间融资对榆林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积极作用,对于榆林经济能否保持长期平稳较快增长,不但至关重要而且十分迫切。本文对榆林民间融资现状与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力图通过相关机制的建立,引导其成为榆林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助推器,以此促进榆林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多年的发展,为理解增长过程、分析增长问题、制定增长政策提供了重要工具和理论基础。但对于面临深刻制度变革的中国,只有将以市场化为主旋律的制度变迁过程结合到增长理论中去,才能真正理解中国的经济增长过程,并为中国的增长问题提供理论启示。以国家财政、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制度性联接方式及其变化作为这一研究的切入点是合适的;在当前时期,打破三者之间的制度性联接,将三方面的改革隔离开来、独立进行,在制度变革中推进经济增长,才能真正提高经济的自运行能力。  相似文献   

17.
18.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是破解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约束矛盾的现实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加快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推进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引导合理消费,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9.
国民经济由各地区区域经济有机耦舍而成,区域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平稳、健康、高效运行的前提;作为地区经济很不平衡的多民族大国,区域协调发展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亦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所以区域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重要的区域问题与统筹区域发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及其趋势分析,未来中国的区域问题将不只是表现在个别地区。在分析现实区域问题的表现与趋势并吸取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统筹中国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未来应该采取的重大措施。未来统筹区域发展应该以明确的区域战略为依据,逐步完善区域管理的制度基础,制定合理的区域政策,统一安排解决各种问题区域的发展,将治疗已经存在的落后病、衰退病和防治潜在的膨胀与萧条病结合起来,形成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