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文 《黑河学刊》2011,(11):53-55
从中国画独特的内在思想、以"线"造型的传统艺术、"写意"思想的流露等方面内容着手,就中国画视觉艺术造型的内在思想的进行了简单的论述,旨在从思想层面加深对中国画的认识与解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道(重"神"轻"形")、舞(气韵流动)、空白(虚实相生)三方面论述了中国画与雕塑在意境中的审美融合。认为中国画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意象"思维与写意手法以及崇尚意境的审美追求,既不同于西方的"具象"思维,也不同于"抽象"思维,而是处于二者之间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中国画在观察事物、塑造形象和表现手法上,也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这同样也是雕塑艺术的灵魂,可以说在"尚意"这一点上,中国画与雕塑达到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3.
冯永红 《新西部(上)》2010,(8):146-146,149
中国绘画在其形成、继承和发展的长期过程中,始终紧紧依附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加上中国画所用材料的特有功效,形成了其特有的艺术内涵。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中国画"写意"审美的艺术精神;"气韵生动"审美的思想范畴;"不似之似"审美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道(重“神”轻“形”)、舞(气韵流动)、空白(虚实相生)三方面论述了中国画与雕塑在意境中的审美融合.认为中国画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意象”思维与写意手法以及崇尚意境的审美追求,既不同于西方的“具象”思维,也不同于“抽象”思维,而是出于二者之间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中国画在观察事物、塑造形象和表现手法上,也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这同样也是雕塑艺术的灵魂,可以说在“尚意”这一点上,中国画与雕塑达到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5.
董锦亮 《魅力中国》2010,(32):274-274
对于颜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爱,因为色彩感受不同,才有了多姿多彩的作品与表现,而主观色彩对于画家来说,又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体现画家的个性及展示其作品魅力的重要手段。色彩的表现方法,不是对自然色彩的简单模仿,也不是凭空臆造的,而是依据画者的主观感受和理想在观察客观物象的基础上,进行高度概括、归纳、夸张变化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6.
索启 《新西部(上)》2009,(12):174-175
中国传统文化的哲理思想对后世中国画的创作影响深远。所以,中国画的思维方式重感悟与体验,历来注重“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具有浓厚的经验特征和会意性。在中国画的创作中,要正确把握、深刻理解中国文化的底蕴,真正认识中国画的艺术本质和价值,使作品达到至善至美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7.
谢军 《黑河学刊》2012,(6):29-30
在中国画的发展中,形和神关系一直是讨论的审美命题。形神论在中国古代画论中广泛论及,代表有"以形写形","以形写神"和"以神写形",其中"以形写神"成为品评和创作的原则;随着对形与神认识的深入,形和神理论逐渐完备,对形神关系应有明确的认识,但中国画发展至今仍然处在"以形写形"和"以形写神"的范围内。"以神写形"才是中国画形神的归结,体现了中国画的写意观。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她在小说中对生活、对人性残酷地剖析,创造了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在张爱玲笔下,人物与意象是高度结合的。在张爱玲的世界中,"月亮"的每一次升起都带有不同的感情色彩。"月亮"不断地浮现在张爱玲的世界中,变成了"张爱玲的月亮",寒冷的、朦胧的、无情的、伤感的、残缺的……从"月亮"这一典型意象分析其作品的虚无与荒凉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9.
沈利 《魅力中国》2010,(30):96-96
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感知方式、终极的美学价值和对艺术的形而上的态度三者共同塑造了一种独特的“随类赋彩”中国画用色的模式,决定并规范了中国画艺术的美学和民族特色。本文从中国画用色的精神本质和中国人的色彩观浅谈对中国画用色的“随类”认识。  相似文献   

10.
《大希庇阿斯》篇蕴涵着寻美和思美的三种"路向"(主观路向、客观路向和主客观路向)、一种精神价值诉求(自由)、一种追问方式("主体—客体"结构)和一个阶段(无我),包含了其后美学发展的萌芽和线索:依着"主体—客体"结构的追问方式,从主观路向、客观路向和主客观统一路向三个方向寻美以实现和获得真正的"自由"。隐于其后的是从"...  相似文献   

11.
众多画法、创作风格和流派的介入,市场的冲击,造成了中国画在品评标准上的模糊与混乱,以致中国画的品评仍未形成相对统一的标准。中国画的品评应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为基础,以中国画基础理论和审美精神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对于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流派要有不同的品评标准,辩证区别,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来对待。  相似文献   

12.
当前财险行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保险产品高度同质化,财险市场体制建设存在弊端,中小财险公司必须认真审视自身的运营状况,在将传统业务加以精耕细作的同时,着重加强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建设,注重价值增长和合规经营,坚持将"重客服、调结构、转方式、控风险、促效益"作为经营的基本理念,从而实现集约化、内涵式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唐建 《走向世界》2016,(5):60-63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国画的历史源远流长,为世界创造了举世公认的辉煌艺术成就。从现存的原始社会的岩画和彩陶上已经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画成熟于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发展成为具有多种门类的综合性绘画,宋元时期达到鼎盛。中国画追求内在的精神气韵,具有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美,追求以黑白为主的色彩方法,以线造型的笔墨观,以及打破时空局限的透视方法等特征,体现出中国绘画有别于西方  相似文献   

14.
墨海心语     
中国画的风格就是个性,就是创造。当代中国画丰富的语言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个性的鲜明性和视觉的冲击力,将是实力派画家艺术的追求。同时要在继承传统的法则基础上不断更新和创立。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笔墨是创造个性语言的工具。中国画的魅力,就存在于墨分五色,笔墨滋润的味道。南齐谢赫论画六法:一为气韵生动,乃墨气也;二为骨法用笔,乃线力也;三为传移模写,乃学法也;四为经营位置,乃构图也;五为应物像形,乃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形像也;六为随类赋彩,乃浓淡相宜色彩也。说明用墨用线造形在中国画创作中的要素地位何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李凤玲 《黑河学刊》2010,(11):52-53
"山寨"是现今最流行的词语之一,但它的用法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两个义项都不相符,"山寨"在当前产生了新的义位。"山寨"一词是语言变异的结果;"山寨"的义素是模仿性、贬义色彩、反传统;它的构词方式为山寨+名词,山寨版+名词。  相似文献   

16.
汪灿德 《黑河学刊》2010,(12):52-54
反"三俗"是时下文化领域的热门话题。反"三俗"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高度,从文化自觉的层面去解读。反"三俗"是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地位认识上的高度自觉,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规律把握上的高度自觉,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责任担当上的高度自觉。  相似文献   

17.
刘娟 《发展》2010,(4):93-93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人才流动已经成为一种客观事实,但是在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中总是存在着主观随意性强、容易弄虚作假、以权谋私等弊端,使得人事档案在人才资源开发中的作用和价值越来越被忽视。本文从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在中等专业学校色彩的基础教学中,为了普遍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识辨能力和驾驭能力,应以强调主观色彩表现方法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联想、回忆、推理、想像等思维活动,激发其色彩感情神经,培养其创造性的思维,使学生不断地带着创造的热情和美好的愿望去追求、去探索,帮助学生挖掘观察色彩和主观形体的能力,提高艺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易仲阗 《魅力中国》2010,(12):51-51,56
高中阶段的美术考生,大多数面临没有基础、学画时间短,学习任务重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提高的表现力和色彩素养方面做了经验之谈;从认知色彩、考试要求、表现技法、画面效果的等几个方面逐步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韩敏 《新西部(上)》2009,(11):121-121,104
本文从"翻译"两个字的来历说起,谈到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四次翻译高潮,并从每次高潮中涌现的翻译家及其优秀的翻译思想透视到中国的翻译传统,即:站在文化战略高度,采用西方哲学思想,翻译目的为政府服务客观上也考虑了人民的利益,译者主体性等,但是也需要重构新的文化传统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