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政府收费是指地方政府机关及其授权单位基于某一特定事由向直接受益者或责任者收取成本补偿费用的经济活动。由于政府服务的不可或缺性,收费的功能无法由税收来取代。闫海博士曾撰文《地方政府收费:一个宪政分析框架》,提出该问题应该上升到宪政的高度来认识,并对时下的地方政府收费制度进行了宪政评述,  相似文献   

2.
政府信息向大众公开,不论是从有利于行政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来看,还是从保障老百姓的知情权、加强其公民主体意识来看都是非常有利的。从理论层面上分析,政府信息公开是宪政的应有之意、是防止腐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政府信息公开的现实路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政府应该切实转变观念;第二,公民应该提升主体意识;第三,政府应该建立内部考评制度和外部监督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地方政府收费管理的失控现状,比较了中国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收费体制的特征;提出了我国收费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及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4.
国家结构形式对中央与地方之间经济权力配置关系的深远影响,可通过经济宪政进行宪政统合与矛盾消解。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中央与地方关系配置模式日显趋同,单一制与联邦制呈融合趋势。相较联邦制模式呈现宪治化优点,中国单一制模式凸显人治化特征,引致中央与地方博弈失序失范。未来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配置模式,可以单一分权制为基础顺势创新,交融联邦制的宪治模式,实行经济宪政。经济宪政规则可内化于具体制度架构,实现事权划分宪治化、财权划分法制化、权力运行民主化、监控体制制度化。  相似文献   

5.
基于风险社会的理论视野,单一的官僚制政府治理带来不可避免的公共管理危机。公民参与式治理是有效应对政府治理失灵风险的一种治理工具,其实质是政府与公民的合作共治,也称之为复合治理。其基本价值是:参与式治理可以规避政府失效,达致和谐的政府治理;有利于实现宪政民主,最大限度地规避或化解社会风险,提高公共管理绩效,实现社会善治。实现参与式治理的路径是:新型的转化性领导的出现、确立政府公务员的代表性公民角色、培育公民参与伦理、实现公民参与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6.
转轨经济国家的政府计划情结及与之相关不当金融管制,政策行为的不稳定性,随意性和模糊性,机会主义行为与道德风险,监管的偷懒与失职,地方政府的无意性欺骗及刻意毁约以及官场腐败等现象,都会使政府在金融市场运行中的信誉遭受失落,引起公民对策的不信任。  相似文献   

7.
现代宪政学的基本观点是国家权力与非国家权力之间的联系必须通过在宪政结构中的互动体现。国家权力是以国家机器为基础,非国家权力则以公民社会为基础,二者之间构成一对带有权威性色彩的对应概念。宪政的人民主权原则规定了国家权力与非国家权力之间互动的必然性。太极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基本规律,而宪政便是其在政治层面中的重要体现。强调阴阳协调、万物和顺的太极启示我们,非国家权力为阳极,衍生出了阴极的国家权力,它们应当在"你中有我"与"互依互存"的原则下展开互动。要建够国家权力与非国家权力之间一种恰如太极般的和谐有序的宪政互动模式,需要在前提、内容及途径三个方面进行制度性调适思考。  相似文献   

8.
浅析风景名胜区的价格规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收支压力下,风景名胜区的企业化经营模式已经不可避免。地方政府对其经济规制主要是针对收费的价格规制。景区定价是政府、企业、消费争取权益的核心。除了效率和公平以外,保护生态是决定收费标准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9.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宪政的根本目的和最高宗旨,生存权是人的生命安全和生活保障的权利,最基本的人权。行政救助就是为了保障公民生存权,监督国家与政府履行职责,有效地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社会制度。然而,无救济就无权利,赋予公民权利的社会制度,没有必要的救济手段,权利也只是一纸空文。正确界定行政救助合法性审查范围,规范行政救助司法救济的裁判方式以及执行制度,是保障公民享有行政救助权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现代宪政运动的发展和我国改革深化的国情实践,已经尖锐地提出了这 样一个问题:宪法能否司法运用。从整体上讲:只规制政府,充分运用司法审查权,对宪法适时作出有权威的解释,充分发挥宪法监督制度的作用等是美国宪法司法适用的四个基本理念。在我国,宪法能否适用问题长期以来没有重视,虽然不乏违宪现象,但至今没有一个标准的宪法例出现。对宪法的片面理解、制度的延误、公民宪法意识不强、法官素质不能适应等问题的解决和改善,坚持洋为中用,加强和完善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都将有益于我国进入一个宪政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1.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及我国加入WTO的新的行政生态环境,服务型地方政府的建立已刻不容缓。中央与地方之间权限的清晰界定、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地方政府自身的角色转变和管理改革是服务型地方政府建立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新形势下公民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公共行政的公共精神与公民的民主权利的具体体现。本文从公民参与对于公共政策的公共性、科学性、合法性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构建科学合理的税收制度,需要综合考虑税制变迁的各种制约因素。目前我国的税制改革,需要合理定位政府职能,理顺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加强法治与宪政建设,加快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的转换,同时对现行税制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对于转型期的我国来说,税制改革首先是观念意识的革新,然后是制度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急剧膨胀,风险日益增大,濒临失控边缘,引起了社会各界夏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运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影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并膨胀的因素主要在于中央与地方之间纵向竞争以夏地方政府之间横向竞争的不均衡、不协调、不规范。因此,要想从根源上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必须进一步完善《预算法》及相关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三个被拆迁居民要挟地方政府的行为反映出,地方政府虽然强势但也有软肋,维稳目标的"一票否决"使居民"要挟"地方政府成为可能。地方政府从拆迁中获益备受指责且有时还遭受"要挟",公民在拆迁中利益受损且情感受挫。在拆迁时政府与公民都感到弱势的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规则制定与执行程序的倒置。地方政府拿着单方制定的规则去拆迁,公民却是从制定规则和协议定价为起点讨论拆迁。公民在拆迁中的"闹"和"要挟"行为实质是将地方政府从拆迁执行规则阶段拉回到规则制定的协商议价阶段。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为切实改善空气质量,促进企业转型,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机制,政府、企业、公民将分担不同角色。本文主要对政府、企业、公民所扮演角色进行具体分析,明确政府、企业、公民之间责任和义务,对“国十条”的实施提出了几项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7.
宪政意识是法律意识系统的核心内容,宪政意识的强弱会对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产生深刻的影响。文章主要分析宪正意识薄弱对政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宪政意识薄弱的原因以及建立宪法诉讼制度、强化宪政意况。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与地方政府生态职能的基本价值是耦合的,它们拥有着共同的逻辑起点、实践需求和交互关系机制。但由于治理理念异化、法制不健全及公民意识薄弱等导致二者在实践过程中产生新型城镇化对传统城镇化的纠偏难、生态职能的构建难,以及城镇化与政府职能实现中政府角色定位的错位与偏差等冲突。地方政府唯有通过推进服务型政府转型,树立生态绩效观;统筹协调治理,做好决策部署;完善相关法制,强化监督机制;拓展公民教育,提高生态意识才能实现其生态职能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协调、实现与强化。  相似文献   

19.
劳资关系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体制转型过程中突出的问题。劳动者、资本和政府的三方关系中,政府是决定性的因素。劳资纠纷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政府的缺位。从宪政视角而言,公民的劳动权是宪法上权利,保障劳动权是国家的义务。政府必须积极介入劳资关系之中。才能实现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法定职责。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新税制以后,政府收费异乎寻常地膨胀失控,本文通过对政府收费的分析、归类、找出政府收费膨胀、失控的根源,从而探索政府收费规范化的思路与可操作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