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法治政府是政府行为合法化的表现,也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加快政府法治化建设的方向,和谐社会作为政府始终追求的重要目标,既需要法治政府提供保障,又为法治政府的建立提供环境支撑,十二五规划初期,以法治政府为保障构建和谐社会,才能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深入发展。一、法治政府是和谐社会的保障法治政府要求政府的行政活动  相似文献   

2.
和谐政治是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需要构建和谐政治。文章认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是构建和谐政治的必由之路。具体来说,要在稳步扩大人民民主、大力发展党内民主、优化政党关系模式、切实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等方面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以推动和谐政治目标的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3.
宋刚  李心玲 《魅力中国》2008,(25):148-149
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程中,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谐的司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和保障。目前,我国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时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深刻变迁,社会利益格局  相似文献   

4.
法治政府是政府行为合法化的表现.也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加快政府法治化建设的方向.和谐社会作为政府始终追求的重要目标.既需要法治政府提供保障.又为法治政府的建立提供环境支撑.十二五规划初期.以法治政府为保障构建和谐社会.才能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5.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古今中外的治国理政经验和教训中得出的真知灼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个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为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法治,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艰辛探索。法治,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依法治国事关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群众幸福安康、事关国家社会事务发展。依法治国唤起的制度力量,必将有力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无论是破解难题、化解矛盾、凝聚共识,还是激发动力、促进和谐、推动发展,只有更加  相似文献   

7.
法治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法治是善法之治。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杭州与全国一样,经济社会政治等各方面跳跃发展,特别是法治建设,起步较早,1986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普法规划,1996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依法治市规划,2004年开展“平安杭州”创建活动,2006年作出“法治杭州”决定。二十多年的普法教育、十多年的依法治市、五年多的“平安杭州”创建工作等,杭州正逐步向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完备、公民法律素质普遍提高、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公共权力运行规范,公民合法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的法治社会发展,为推进杭州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阐述“法治杭州”理念萌发、催生、确定过程与“法治杭州”实践所取得的成绩,反映杭州的领导者、决策层以及广大的人民群众认真贯彻并落实党和国家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坚持法治为民,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各个领域的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有力地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促进了杭州的“生活品质之城”建设。本文还通过展望,进一步明确“法治杭州”的努力方向与前景。  相似文献   

8.
增强法治观念,营造崇尚法治氛围.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论断,为我们深入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明确了新的目标任务,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法治保障.因此,要结合未央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区建设,将法治的宣传教育作为十八大宣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领会"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用以教育群众、鼓舞人心,树立法治是最重要的投资环境的观念,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自信.要继续深入推进法治未央建设,强化宪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违宪清理活动,巩固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的地位.逐步培育法律信仰,积极维护法律尊严,提高法律工作者的经济政治待遇,营造崇尚法治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9.
易凤兰 《乡镇经济》2011,2(3):76-82,87
法治是与人治相对而言的一种治国方略,中国在20世纪末(党的十五大)明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1世纪初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建设目标。实际上这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而这种关联性的内在根据就在于二者在价值上的契合。文章详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行政法治在民主的价值、自由的价值、平等的价值、公正的价值和秩序的价值等价值上的价值契合。  相似文献   

10.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迫切需要,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威海市全面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围绕建设法治政府、阳光政府和责任政府,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全面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在法治政府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以人为本,依法治国.因此,健全的法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制保证下的社会,和谐社会的形成离不开健全的法制.  相似文献   

12.
林宏丹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8):52-54
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重要战略目标,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目标社会状态的实现需要多方主体的多角度发力.和谐社会的建设,法治是关键,依法行政既是实现和谐社会的保障,又是具体执法的基本要求.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依法行政既要强化不得任意行政,更应该注意积极、及时行政.在执法过程中,通过挖掘内部监督的效能,完善外部监督途径等手段强化对行政主体、行政人的监督,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宣扬健康政绩观、建立科学的依法行政考核制度从另一角度激励相关主体依法行政,为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好基础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和谐运行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市场经济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发展市场经济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和谐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是根本出发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重点,加强法制建设是关键,转变政府职能是保证。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和政府在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的基础上,为适应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样化而提出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中国女性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特殊历史机遇中的特殊性别诉求,成为和谐社会发展的动力。女性人才资源的开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李金凤 《特区经济》2007,(3):139-14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想和共产党执政的价值取向。追求和谐社会必须首先追问和谐社会的价值。社会的价值就是社会满足人类某种需求。人类社会要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必然要形成符合人类理想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体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丰富的内涵,当代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从多方面着手。其中,追求公平正义、共同富裕、利益多元、以人为本正是其基本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特别是在道家和儒家思想中,系统地形成了普遍和谐理念,即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等有价值的和谐理念.这种追求理想的和谐社会的思想,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7.
陈悦悦 《特区经济》2007,221(6):111-1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社会要和谐,除了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必须“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因此在建设三峡库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应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出发,正确认识三峡库区社会事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努力探索库区社会事业的对策和思路,使三峡库区更快的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儒家传统人伦信用观是一种缺乏普遍适应性和平等性的信用观,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信用文化需要将人伦信用观转变为契约信用观,要求经济交易主体树立法人财产观.各级政府必须守信,在构建和谐社会信用文化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全社会既要有道德层面的约束,又要有强有力的法律硬约束.有关方面目标一致并协同推进,才能构建和谐社会信用文化.  相似文献   

19.
刘华 《特区经济》2009,(12):140-142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在改革的过程中由于收入分配不公造成的收入差距拉大却日益严重,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最大障碍。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缩小贫富差距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现阶段应正视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了解我国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弊端,认识产生这些弊端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法,并作出合理的政策建议,完善我国的公平分配的制度及其政策,为和谐社会的建立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