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营企业Ⅰ根据国家统计局2005年12月份公布的全国经济普查一号公报,从2001年到2004年我国私营企业数量增加了近五成。请问截止到2004年年底,全国约有多少家私营企业?Ⅱ答:198.2万个链接: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共有198.2万个私营企业,与2001年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同口径数据相比,增长49.7%。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显示,全国企业法人单位中,国有企业、国有联营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共19.2万个,与2001年基本单位普查同口径相比,下降48.2%;集体企业、集体联营企业、股份合作企业45.6万个,下降46.9%。股份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2.
《数据》2004,(1):4-4
[本刊讯]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并与国家编制五年计划更好衔接,推进国民经济核算与统计调查体系的综合配套改革,国务院决定,将定于2003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第三产业普查推迟,与计划在2005年开展的第四次全国工业普查和2006年开展的第三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合并,同时将建筑业纳入普查范围,在2004年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今后全国经济普查每10年进行两次,分别在逢3、逢8的年份实施.因农业普查周期较长(仍按每10年进行一次),且又非常重要,继续单独进行.  相似文献   

3.
余高潮 《数据》2006,(1):24-25
单位基本情况:国企数目大幅减少;私企已占半壁江山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底,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的企业法人单位数共325万个,与2001年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的同口径数据相比较增长了7.4%。其中,国有企业、国有联营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共19.2万个,相对于2001年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的同口径数据下降48.2%;集体企业、集体联营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共45.6万个,同比下降46.9%;私营企业198.2万个,已占总数的61%;此外,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其他联营企业共0.8万个;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共40.6万个;其他内资企业6.2万…  相似文献   

4.
刘先明 《数据》2004,(1):84-85
2003年8月11日,经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共同研究,并报请示国务院批准,决定调整国家普查项目和普查周期,建立经济普查制度.经济普查的内容包括工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和建筑业普查.该项普查每10年进行两次,分别在逢3、8的年份实施.这是我国普查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5.
农业普查的人户登记是整个普查工作中任务最重、动员人力最多、对普查数据质量影响最大的一项工作。从某种意义讲,普查数据的质量是由普查登记工作的质量所决定,而普查登记是由普查员的人户访问来完成,因此入户访问的质量又决定着普查登记的质量。如果把整个农业普查的全过程比做一座高楼大厦,那么入户访问登记工作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石。但人户访问的成效如何,除需要普查员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访问技巧的运用,普查员只有掌握访谈技巧,调查时才能从容面对、得心应手。掌握和运用人户访问技巧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寻求被访者的支持与配合,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取得所需的各种全面、真实、准确的普查信息。  相似文献   

6.
经济普查是国务院部署的履行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重要途径,经济普查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环节。因此,积极采取措施,缩小经济普查的结果与专业的统计报表数据之间的差距,有利于提高经济普查数据的准确度,提升政府公信力和经济普查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7.
夏浣慧 《数据》2012,(9):46-47
作为大型国情国力调查,人口普查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记录和描述当前历史节点的人口状况,并作为重要资料存档;以丰富的普查数据反映当前人口发展的特点和问题,为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张旭建 《数据》2002,(5):32-33
普查工作有两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个是如何搜集和获得准确、有效的普查资料,一个是如何对已掌握的普查资料进行开发应用.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获得了大量的、丰富的、翔实的基本单位信息,尤其是第一次获得了较为完整的个体经营单位信息,是国家的宝贵资源.如何对这些资料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应用,提高开发应用的水平和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既是普查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检验和衡量普查工作圆满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笔者认为,做好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开发应用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周英华 《数据》2013,(2):50-51
事后质量抽查是普查登记后所进行的一次独立调查,用于评价大型普查登记质量。国家和北京市开展的事后质量抽查主要用于综合评估普查工作质量和数据质量,以检验普查原始数据是否真实可信,检验综合差错率,检验整个普查工作是否达到了准确客观的要求。笔者认为,为了确保  相似文献   

10.
《数据》2009,(3)
为切实做好经济普查后续表数据处理工作,北京市平谷区经普办采取"三个明确"和"三个结合",精心准备经济普查后续表数据处理程序培训工作,使听课人员能够迅速理解并掌握使用技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向思才 《数据》2002,(2):28-29
制定一次普查方案,既要与统计理论、统计方法制度一致,更要便于普查人员填表操作,也要有利于普查资料的使用和开发,只有这样,才能称之为科学的普查方案.此次全国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方案,尽管在上述各方面考虑得比较周到,但仍有几个值得斟酌的问题,在此提出,以与同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田春红 《数据》2013,(10):52-53
提及"普查"二字,大家的脑海中也许会闪现出人口普查、农业普查和经济普查这些大型普查工作。说起"基层"二字,大家可能会想到乡镇和街道办事处,与统计系统相对应的便是统计所。今年恰逢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统计所如何组建普查机构,如何培训、管理普查员,如何发挥基层统计工作者在各项普查工作中的作用,是我们统计人要思考的问题。笔者将大兴区黄村镇统计所在普查机构管理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希望对大家  相似文献   

13.
马春燕  张海云 《活力》2011,(11):39-39
普查是大型的全面性统计调查。我国目前开展的普查主要有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等。这些普查的数据结果反映我国综合的国情、国力.调查质量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笔者从事基层统计工作15年,其间亲历了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2006年第二次农业普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总结这几次普查的经验,认为以下两个方面是决定普查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下面从普查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控制两方面分别进行论述说明,希望能为大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4.
《企业技术开发》2016,(2):53-54
文章基于笔者多年从事数字城市建设的相关工作经验,以数字城市服务于市政管理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普查的总体技术路线,部件、地理编码普查思路,重点探讨了网格数据的制作技术,希望能够对这方面的研究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6,(1):206-207
地表覆盖数据采集是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内容,在数据采集、编辑、整理过程中,相邻图斑之间发生微小移动,这会影响整个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的精度,造成数据无法入库。简要介绍地表覆盖数据在入库前产生的面缝隙和面重叠的拓扑错误,应用Arc GIS拓扑工具可以快速查找到问题图斑,并结合数据管理工具实现高效修正,确保入库前数据质量符合入库要求。  相似文献   

16.
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的数据为了解掌握山东工业经济现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促进山东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跨越,从普查数据入手,全面分析全省规上企业的工业增加值、营收、利润等分布情况及重点行业在各地市的发展状况,深入剖析各市产业结构和发展重点,总结归纳全省工业布局特征.研究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山东1...  相似文献   

17.
马士龙 《数据》2002,(7):32-34
2001年是令人难忘的.对于北京市政府统计系统的人们来说,"五普"的征尘尚未全部拂去,又经历了第二步"在地统计"、"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区县政府机构改革",特别是基本单位普查,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集全市统计人员的智慧与精力,至今,基本单位普查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回眸走过的路,真可谓"千淘万辘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过程中地理国情普查资料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包括江河湖海的分布情况、地形和地貌特征、土地覆盖率和土地的利用状况等等.通过分析地理国情普查资料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资源的利用状况,进而更好地进行经济建设.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19.
黄岐山 《数据》2003,(6):42-42
笔者在二十余年的统计生涯中,有幸参加了5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参加了普查的组织实施工作。在普查实践中我感到,普查还应更多地考虑基层的需求,为搞好普查创造更好的条件。一、关于普查资料的反馈问题众所周知,普查的基础在街、乡(镇)。每次普查,街、乡(镇)普查机构,直接承担着具体的普查组织实施任务,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要有大量的投入,为保证普查的数据质量,从街乡的领导到普查办工作人员、调查人员都要耗费大量心血。从普查的内容来看,应该说都是街乡领导急于了解的,是受欢迎的。但是,由于受普查的一些规定所限,普查的结果不能及时…  相似文献   

20.
《数据》2010,(2):62-62
北京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8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8年年度数据。普查对象是全市辖区内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普查内容包括各单位的基本属性、从业人员、生产经营活动与财务状况、科技活动以及能源消费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