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运用的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允价值一直是国际会计前沿中一个极富挑战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尤其是采用公允价值,既符合国际会计计量的发展趋势,也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基于对公允价值的相关理论进行论述,继而对新准则中运用公允价值的具体准则在我国实施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困难、对策及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一、公允价值的应用历程 1.引入阶段 财政部1998年6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引入了公允价值,相继共颁布了10项具体会计准则,涉及债务重组、投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公允价值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对使我国会计准则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与国际会计协调等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为适应经济客观发展的需要,公允价值的应用成为了新会计准则一大亮点,在这38项具体准则中,有17项涉及公允价值,  相似文献   

4.
2007年1月1日,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将我国会计送上了与“国际会计”对接的轨道。新准则的变化之大,给我们“传统”的思维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其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就是一例。在38项会计准则中,近50%的准则要求应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无疑成为了新会计准则实施中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我国2007年1月起率先在沪深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2008年1月1日在中央企业执行。在具体准则中,我国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正式进入我国现行会计体系,并且在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很多具体准则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的应用成为我国新会计准则的最大亮点,是我国会计准则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突破。标志着公允价值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6.
许璐  许敏 《电子财会》2004,(9):51-53
上世纪80年代,衍生金融工具的广泛使用促使“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产生。1990年以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了一系列旨在推动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我国在1998年和1999年发布的会计准则中也较多地采用了公允价值,然而在2001年这几项准则被大幅度的修订。虽然目前推广公允价值的呼声很高,但它是否适用于我国当前的会计实务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了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规定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是最为显著的变化。有部分会计人士表示担心公允价值难达“公允”,并极有可能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因为我国历史上曾有过上市公司借助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任丽 《企业研究》2012,(14):97-98
1998年我国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曾引入公允价值的概念。2001年,财政部在修订后的准则中既限制使用公允价值,在某些方面又离不开公允价值,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审慎指出公允价值的是会计的计量属性之一,明确了公允价值的法律地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会越来越多的使用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会计将是我国会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已正式颁布.其中,公允价值运用和计量是新旧会计准则重要变化之一。2007年1月1曰,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执行。2008年,在国有企业也已基本全面执行;公允价值的计量运用影响比较大。在38项具体准则中,有17项准则涉及到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使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工作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一个标志,在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从公允价值的含义、本质出发,对公允价值优缺点进行分析.并就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运用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应用公允价值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允价值作为一项重要的计量属性,在我国经历了反复和曲折,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本文针对我国现阶段运用公允价值存在一些现实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2006年2月,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是其核心内容之一。这标志着公允价值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也是我国会计计量属性一次新的跨越和历史性突破。笔者拟在介绍公允价值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公允价值推广的意义、原因及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推广、运用公允价值应采取的措施。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新会计准则,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更好地作出财务决策,规避风险,获取收益。  相似文献   

12.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推出新会计准则体系,已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率先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亮点之一在于比较全面地在会计准则体系中导入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并得以广泛运用。而四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使得人们关注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银行业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永佩 《会计之友》2008,(23):82-83
在2006年我国新修订的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成为一大亮点。主要是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这表明我国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与运用进入新的时期。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新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6年,我国新会计准则重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公允价值在我国实际应用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难题,达不到预期的实施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了公允价值在我国企业应用面临的难题,并基于此给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杨月芬  曹中 《会计之友》2007,(3X):78-79
我国新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是最为显著的方面,为我国会计国际趋同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本文从会计实务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新会计准则中运用公允价值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应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1998年在我国颁布的“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等具体会计准则中首次运用公允价值,由于当时条件尚不成熟,公允价值在2001年修订后的准则中又被取消。随着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公允价值再次被采用,此次采用主要是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本文以此为背景,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公允价值作为一项重要的计量属性在我国经历了反复和曲折,其实我国会计准则并不是第一次使用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曾经在1998年出现于《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具体会计准则中,后因很多企业滥用公允价值粉饰财务状况而被限制使用,此次新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就是重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是最为显著的方面。公允价值一直是我国会计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公允价值如何使用,使用过程中是否会出现新的问题?这些都给监管层提出了严峻挑战,也是我们会计人员所要面临的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该准则体系的一大亮点是新准则体系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均谨慎地采用了公允价值。新会计准则体系引入公允价值应该是基于以下考虑:将公允价值纳入我国会计计量体系有利于推进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  相似文献   

20.
一、公允价值的认识与运用 我国新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是最为引人注目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既是我国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中迈出的实质性步伐,也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对充分发挥会计准则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具有深远意义;同时,我国新会计准则在公允价值运用的方向、范围、程度等方面也表现出若干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