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面临的生存以及管理压力更加严峻,在企业并购的过程中,针对目标企业的商誉价值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与全面的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多年来,正商誉与负商誉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多数学者在负商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分歧。本文则尝试从负商誉问题的客观性以及企业并购中的负商誉问题的会计处理措施两方面内容进行简要地论述。  相似文献   

2.
一、负商誉的性质 会计学界普遍把负商誉定义为,企业并购时所取得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超过其并购成本(收购价格)的差额。这一定义所涉及的仅仅是负商誉的计量方面,而未明确负商誉的本质属性。关于负商誉的性质大家看法不一,主要存在三种观点:①负商誉是一种“递延收益”。  相似文献   

3.
商誉可以划分为正商誉和负商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要求,当子公司几乎已全部为母公司所拥有(通常为97%),且没有大量流通在外的债券或优先股时,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报送的报表应采用下推会计。在并购过程中所产生正商誉采用下推会计处理,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母公司理论;另一种是主体理论。而对所产生的负商誉如何在下推会计下对称性进行会计处理很少有文献谈到。  相似文献   

4.
企业并购中产生的商誉,对并购企业中的商誉如何确认及后续的会计处理是商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对并购企业以后期间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文章通过对商誉的认定过程及后期的减值测试方法进行探讨,试图学会企业并购商誉的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负商誉是正商誉的对称,是导致某企业低于正常收益能力的一切因素,表明企业未来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小于可辨认净资产的现行市价。在企业并购中,当取得的被并购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超过购买价格时,就会出现负商誉。目前,各国会计准则对负商誉的会计处理大致有以下三种方法:(1)以美  相似文献   

6.
商誉就其本质而言,是一项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在目前只对并购商誉进行会计处理的情况下,无论是摊销还是减值测试,都不能完全反映其经济实质。最能反映商誉经济实质的会计处理方法应当是在平时就将企业自创商誉确认为企业的一项资产,并对其定期进行评估;当企业发生并购时,产生的并购商誉也同样作为资产予以确认,之后的会计处理方法与自创商誉相同。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际上对负商誉的账务处理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全部列作递延收益,并在规定期限内分摊计入各期损益。在这种方法下,将负商誉作为递延收益分期摊入各期损益,粉饰了企业的经营业绩,会使财务报表使用者产生盲目乐观情绪,不利于企业进行经济决策,而且增加了企业的所得税费用,为企业管理者调节利润创造了便利条件。二是按比例冲抵被并购企业非流动资产的公允价值,如非流动资产公允价值冲完后仍有余额,剩余部分按第一种方法进行处理。采用这种做法有助于避免高估资产和虚计负债,符合会计的客观性和谨慎性原则。但是这种做法也存在缺陷:只将负商誉理解为资产价值的高估,而否定了其他因素对负商誉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全球企业并购逐渐增多,而商誉是企业合并中的难题,国内外对商誉的会计处理既不尽完善也不尽相同。因此,让企业正确认识商誉及其价值,解决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意义重大。本文对商誉进行了分析,对商誉提出了新的认识,回顾了商誉的确认及计量问题,对我国商誉会计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负商誉与外购商誉的确认方式有相似之处,即确认时间为企业并购日,确认金额为购买价格低于被收购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依据为购买业务中支付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合法证据。但负商誉与外购商誉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存在较大的差别,对应于对负商誉性质的三种不同认识,  相似文献   

10.
负商誉问题在会计领域一直有争议,目前在负商誉是否客观存在、负商誉的本质及其会计处理等问题上仍未达成共识。鉴于负商誉形成的多方面原因,本文认为负商誉是一个混合性的账户,应根据负商誉形成的具体原因,在会计处理时分别采用不同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企业产权交易活动尤其是企业资产生组与并购日趋频率。由于商誉在企业收购价值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在会计界中商誉重新成为热门话题,本文仅就商誉的计量方法及会计处理问题,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谈一些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12.
商誉会计处理最终应从商誉的来源与经济性质着手寻找正确思路.会计中将商誉作为无形资产,是一个误区.微观经济学认为企业并不存在所谓商誉无形资产,这是企业不能确认自创商誉的根源.企业并购是一项交易,按照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交易商品的价值由(C+V+M)构成,交易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被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仅约略相当于交易商品(被并企业)中的不变资本C,而(V+M)则相当于合并商誉,其有无及大小取决于并购双方的定价博弈;从并购定价来看,合并商誉实际上来自被并企业预期未来收益,是被并方获得的预期自身未来收益的分成,本质上是购买方对被并方获得的预期收益分成的预付款项;从合并商誉的预付款性质看,恰当的会计处理方法是摊销法.  相似文献   

13.
负商誉有其存在的客观原因且较为复杂。对于负商誉的性质,学术界也存在不同的看法。所有这些都导致了对于负商誉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借鉴国际上对负商誉会计处理方法,我国应结合实际情况发展并完善有关负商誉的会计处理方法及理论,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负商誉是指购买企业支付的购买成本小于被购并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本文认为负商誉在企业购并活动中是客观存在的,把负商誉理解为一种负债能较好地体现负商誉的本质属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对负商誉的形成原因、本质及会计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商誉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而商誉特别是负商誉的确认与计量则成为会计核算中的一大难题。本文试对负商誉的账务处理作以下阐述。一、负商誉的性质会计理论界对负商誉是否应予确认一直存在争论。亨德里克森在《会计理论》一书中就明确表示 :负商誉在逻辑上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 ,如果企业的整体交易价格低于企业各单项可辨认资产的公允价值之和 ,业主将选择变卖单项资产的方法 ,而不会将企业作为整体出售 ,而在实际操作中 ,被收购企业的业主在企业被收购、兼并时除了希望获得尽可能高的收购价格以外 ,还需考虑到许多其他的因素 ,如企业的债…  相似文献   

16.
第一,商誉减值会计处理规定的比较。一是美国的规定。从商誉研究的发展来看。美国是最早对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规定的国家,但一直未形成统一的会计规范。如1970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发布的第16号意见书《企业合并》中规定,并购成本超过取得的被并企业可辨认资产减去承担的负债的差额确认为商誉。取得的可辨认资产减去承担的负债的市场或评估价格超过并购成本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负商誉的概念出发,就国外的负商誉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对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定的负商誉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在结合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我国负商誉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负商誉问题在会计领域一直有争议,目前在负商誉是否客观存在、负商誉的本质及其会计处理等问题上仍未达成共识。鉴于负商誉形成的多方面原因,本文认为负商誉是一个混合性的账户,应根据负商誉形成的具体原因,在会计处理时分别采用不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负商誉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负商誉的存在性 负商誉是否存在,会计界有很多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负商誉不可能存在,因为负商誉与资产的性质相悖,资产不能有负值。笔者认为负商誉并非是与商誉相对的,只是用一个词来概括在企业并购过程中购买成本小于被购买成本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由负商誉的形成原因来看,负商誉与商誉的性质完全不同,既不是资产也不是负债,负商誉并不是商誉的负值,只是一个用词,并不能因此而否认负商誉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负商誉存在的客观性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商誉和负商誉的比较,就现行的负商誉理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企业并购过程中并购主体的购买成本低于被并购主体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不是“商誉”的对应概念,并提出应根据负商誉的本质及存在的不同原因进行相应账务处理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