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国内外有关(农业)产业链和(农产品)价值链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共生型”农产品价值链的概念,并以家乐福超市为例,对家乐福超市农产品价值链管理运作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分析,本文最终认为构建“共生型”农产品价值链的关键在于构建价值链上各微观经济组织利益共同体、建立和选择合适的中介、以消费者为中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二者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实现农业龙头企业价值链管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根据农业产业化低碳技术的供应链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基于三种农业产业化类型,着重分析农业产业化低碳技术对农产品供应链整个过程的价值增值及供应链上、下游不同节点企业的利益构成的影响,提出了实现优质安全农产品价值链增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根据农业产业化低碳技术的供应链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基于三种农业产业化类型,着重分析农业产业化低碳技术对农产品供应链整个过程的价值增值及供应链上、下游不同节点企业的利益构成的影响,提出了实现优质安全农产品价值链增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价值链的构建及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玉琴 《农村经济》2005,(11):38-39
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具有双重使命,其价值链的构建和管理对于培育和提升产业化经营系统的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价值链的构建提出了设想,并以此分析了龙头企业价值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价值链管理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6.
广东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产品品牌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品牌战略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系,探析广东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和农业品牌创建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如何推进农产品品牌战略与农业产业化,打造广东农业强省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安全低碳的品牌塑造是农业产业化价值提升的关键、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农民增收的增长点,农民低碳与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指挥棒.运用农业产业链理论和品牌价值理论,从农产品品牌的价值选择、价值创造、价值传播和价值提升等角度提出农业产业化品牌塑造模式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南方农村》2000,(2):34-36
一、发挥优势,瞄准市场,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 我市人多地少,但山地和海洋资源相对丰富,山塘水库河流等内陆水域面积宽广,又地处南亚热带,土地肥沃,物种资源丰富,优越的地理自然条件有利于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市场效益高的亚热带物种。如普宁市的青梅、青榄、蕉柑,惠来县的荔枝、  相似文献   

9.
李艺欣 《农业经济》2012,(1):114-116
农业产业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但农业产业市场发育不健全已严重阻碍农业产业化的推进.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了培育农产品期货市场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以农产品期货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径,并对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一定利益驱动基础上形成的多元主体参与的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利益分配的合理化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健康运行的基础。因此,研究利益关系,解决好利益分配问题就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系统的核心问题。本文将就农业产业化中“公司 农户”和“专合组织 农户”两种经营模式下的利益关系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价值链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关系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败,如何培育竞争优势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而企业价值链理论论则为此提供了系统化的分析思路和方法.本文通过对价值链和企业竞争优势基本理论的探讨,以及根据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经营管理特征分析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价值链,并以此为基础为农业龙头企业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具体的发展策略和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刘威  马恒运 《农村经济》2020,(11):95-103
将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视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组成的共生系统,剖析系统演化的包容性特征。按照包容性水平强弱,将联合体共生形态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即非包容式共生、弱包容式共生和强包容式共生。进一步地,基于5个省份415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联合体共生关系形成和包容性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发现共生引力、共生支持、共生利益三类变量显著影响包容性共生关系形成,共生支持和共生利益两类变量进一步显著影响联合体包容性水平。本文提出了充分发挥联合体的要素聚合作用,促进小农户向适度规模化方向发展,鼓励联合体提供全方位的农业服务,创新联合体利益联结方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价值链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培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关系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败,如何培育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而企业价值链理论为其提供了系统化的分析思路和方法.本文依据价值链理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经营特征,构建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价值链模型,认为基地建设、产品质量提高、营销能力、社会资源开发等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价值链上的关键价值活动内容,并以此为基础,从业务流程再造、非核心业务外包、横向一体化、建立战备联盟等方面提出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其竞争力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4.
如何充分发挥农产品行业协会的作用 ,促进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农产品竞争力的提高 ,是加入WTO后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浙江省江山市养蜂产业化协会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启示。江山市位于浙江省西南山区 ,全市土地面积 2 0 1 9平方公里 ,总人口 56万 ,是一个“  相似文献   

15.
基于价值链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培育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关系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败,如何培育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农业产业化龙共企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而企业价值链理论则为其提供了系统化的分析思路和方法.本文依据价值链理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经营特征,构建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价值链模型;指出基地建设、产品质量提高、营销能力、社会资源开发等都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价值链上的关键价值活动内容、并以此为基础、从业务流程再造、非核心业务外包、横向一体化、建立战备联盟等方面提出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其竞争力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模式是“公司 农户”,这种模式的突出问题是,公司和农户很难结成利益共同体。在当今市场波动频繁和经营多元化的新情况下,公司和农户无法正确预测农产品价格变化,双方又无法控制各自的经营行为,因而订单履约率很低。要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寻找新的模式、探索新的机制。 “超大模式”是由超大现代农业集团开创的一种农业产业化运作新模式,它突破传统的“公司 农户”带来的局限,以全新的经营理念、准确的市场定位、严格的企业标准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开创了新型的产业化经营成功之路,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该集团总部设在福州,现已在北京、辽宁、山东、上海等地建立了20多个果蔬生产基地,自有面积10多万亩。目前,该公司已经开发出符合国际出口标准的水果、蔬菜、大米、芦荟等100多种名优农产品,产品出口到日、韩及欧美等许多  相似文献   

17.
广东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效与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从1998年提出根据不同经济类型地区发展特点,实行分类指导,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经过多年的实践,广东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稳步发展,珠江三角洲十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实现了省政府提出的“三年出效益”的目标要求,并通过合同、订单方式,带动了一大批农户发展生产,促进了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辽宁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显著成就。一是主导产业体系和产业分区格局已形成。全省的农产品加工行业形成食品加工、纺织品加工、轻工农产品加工和中药加工,其中食品加工成为最主要的农产品加工业;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地区产业布局逐步优化,立足资源优势建成大连、丹东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辽南大豆加工产业集群、辽西北肉制品加工产业集群等的形成和乳制品、饮料加工基地,区域特色经济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19.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依托内部成员的分工与合作,契合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现实要求,逐渐演化为助推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发展的有效载体。然而,在组织创新的同时,也出现了忽视联结小农户、合作关系不对等等诸多问题,导致组织进化面临着成员分化的风险。因此,为了促进联合体沿着合理的方向持续发展,需要对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等三个变量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20.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模式与绩效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从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出发,以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构造与原则来考察,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有三种模式。以实例从农业产业化对效率、价格及区域经济发展等三个方面的影响来分析评价农业产业化的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