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立冲 《新财富》2010,(1):98-100,102-114
朱林瑶控制的华宝国际为何在买壳后的两年内无法完成资产注人?黄光裕在国美电器买壳时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三元集团买壳后为何被判摘牌?通过代理人曲线买壳存在哪些风险?近来,买壳成为资本运作中的流行词,香港主板市场的壳公司价格已经超越历史高位,  相似文献   

2.
壳公司是资本市场上一种独特的资源,借助于壳资源,许多公司成功地实现了上市的梦想。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企业买壳上市的成本和效益,并从买壳方式和支付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对壳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3.
壳公司是资本市场上一种独特的资源,借助于壳资源,许多公司成功地实现了上市的梦想.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企业买壳上市的成本和效益,并从买壳方式和支付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对壳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4.
白丁  王贺 《商场现代化》2008,(6):189-189
当今,越来越多的企业想通过买壳上市的手段来避开公司重组上市的烦琐程序,从而来达到在社会上广泛筹募资金的目地。然而企业买壳上市并非都能成功,有些企业花了不少成本,却未能买壳成功;有的企业即使买壳成功但是收益不大。因此买壳上市前一定认真研究企业的买壳成本、壳价格的合理性及预测买壳上市后企业的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5.
买壳上市是我国证券市场一个重要的特征,通过对以往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提炼,形成了一个基于动态讨价还价博弈的"壳公司"定价模型,并由此得出买壳上市实质上是一个帕累托改进过程,而双方得益权重则取决于公司自身的讨价还价能力。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证券市场不断发展完善,使得其对公司的上市有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在上市要求还是审批程序上都令公司的上市难度有所加大。而在证券市场上一些公司中,也开始分化出一些经营出现问题、盈利能力持续下降,可能面临退市风险的企业,这些上市公司因具有上市的资格,因此被称为"壳"公司。买壳上市的优点在于扩大其融资渠道、节约时间、快速达到扩张的效果,但是同时也具有成本较高、风险突出的特点。而这些风险往往可能导致买壳上市的失败。因此需要采取必要的对策来控制这些风险。  相似文献   

7.
《新财富》2011,(12):8-8
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向来是个大家心知肚明的游戏。买壳换壳拯救公司从来只是传说,实质上只是炒作题材,二级市场上的超额收益才是根本。  相似文献   

8.
企业并购重组已成为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手段,由于直接上市耗费时间较长,很多企业选择借壳上市,因此买壳与卖壳频现于企业的并购重组中。本文将主要针对万好万家的并购重组活动,从多角度对其"买壳"和"卖壳"过程进行分析,探究其并购重组的动机、各利益主体得失及资产重组结果。  相似文献   

9.
徐超 《计划与市场》1998,(12):19-20
企业买壳上市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一件大事,据不完全统计,1997年我国证券市场典型的买壳上市共发生25家.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按照国家法规和股票上市交易规则,通过协议方式或二级市场收购方式收购上市公司,取得控股权后,对该上市公司的人员、资产、业务等进行重组,注入自己的优质资产与业务,实现自身资产与业务的间接上市.一个典型的买壳上市由两个交易组成:一是买壳交易,即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上市公司股份绝对或相对地控制该上市股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我国券商借壳、买壳上市的现状出发,将借壳、买壳上市与IPO相比较,以及对资产重组进行绩效分析,并结合管理层态度、政策环境、国际竞争背景,针对我国券商借壳、买壳上市的多方面动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价格认定与会计估价都是对标的进行价格测算评定,在工作标的范围、工作的方法、过程和最终成果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因此价格认定与会计估价必然具有共通之处。本文从会计估价与价格认定的异同点及内在联系等方面入手,着重对会计估价与价格认定的工作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比,提出了价格认定工作中借鉴会计估价理论与实践时应当重点学习借鉴的共通之处和需要注意到的不同点。  相似文献   

12.
为加快企业的发展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民营企业纷纷以买“壳”、借“壳”的方式进入资本市场 ,有喜有忧。剖析民企就买“壳”上市的现状、面临的问题综合得论是实现了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共赢 ,但收购方无力整合 ,也使买壳的目的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13.
目前A股市场IPO停摆已超过一年,这也是A股市场有史以来持续时间第二长的IPO暂停期(仅次于2005年5月25日2006年6月2日的第六轮IPO暂停),而何时重启IPO至今还是个悬念,那么对于希望尽快上市的公司,通过反向并购方式实现上市就成为了一个理想的快速通道。反向并购又称买壳上市,它是一种不通过正常公开发行,但又能合法进入资本市场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非上市公司股东通过收购一家壳公司(上市公司)的原有股份,或者壳公司(上市公司)向非上市公司股东发行普通股,使非上市公司股东持有壳公司(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50%以上,进而达到控制该壳公司(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股东再通过资重组、股权交换等方式注入自己的优良业务和资产从而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估价技术路线揭示了房产价格形成的内涵,是对房地产进行评估的中心思想,是估价人员在进行一桩房地产估价进行的首要任务,估价人员根据房地产估价对象,估价时点,估价目的,并依据相关的原则和资料制定该房地产的估价技术路线,估价技术路线包括了,估价目的,估价时点,时间进度以及调查资料所需要的劳务费,并选择合适的估价方法进行对估价对象的评估,因此估价技术路线的设计在一桩房产估价任务中起着至关作用,同时估价技术路线设计很好的还原了房地产价格形成的原理,能很好解决市场上面的炒作房产价格的场面。  相似文献   

15.
企业融资难一直是突出的问题,但国民经济中企业的分量也越来越重。部分共企业纷纷都以买壳借壳的方式打入资本市场,采用的方式可以获得"双赢"的结果,但是引起的问题也会很多。企业买壳上市面临着多重风险,如在融资上、价值评估上、财务上等风险,若没有做好风险控制工作,实质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文章简单分析了企业买壳上市及存在的风险,以及应对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前A股市场IPO停摆已超过一年,这也是A股市场有史以来持续时间第二长的IP0暂停期(仅次于2005年5月25日~2006年6月2日的第六轮IPO暂停),而何时重启1PO至今还是个悬念,那么对于希望尽快上市的公司,通过反向并购方式实现上市就成为了一个理想的快速通道。反向并购又称买壳上市,它是一种不通过正常公开发行,但又能合法进入资本市场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非上市公司股东通过收购一家壳公司(上市公司)的原有股份,或者壳公司(上市公司)向非上市公司股东发行普通股,使非上市公司股东持有壳公司(上市公司)的股份达到50%以上,进而达到控制该壳公司(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股东再通过资重组、股权交换等方式注入自己的优良业务和资产从而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浅议反向并购及其合并报表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孪娜 《商业会计》2011,(15):20-22
反向并购(Reverse Merger)俗称买壳上市,它是一种不符合IPO(首次公开发行)要求,但又能合法进入资本市场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非上市公司股东通过收购一家壳公司(上市公司)的股份进而控制该公司,再通过配股等反向收购的方式注入自己的优良业务和资产,从而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本文在对反向并购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区别进行辨析的基础上,重点对反向并购的分类和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商》2015,(49)
借壳上市,是近期股市中被重点关注的一个话题,我们以世纪游轮为例,上年末世纪游轮被巨人网络公司借壳,股价从20多元连续20个涨停,资本将近翻了10倍,借壳上市已经成为股价翻倍的代名词,那么,什么是借壳上市呢?所谓借壳上市,是指有些私营公司不直接进入资本市场,而是靠并入或接管所谓的"壳公司"进入资本市场的方法。这些"壳公司"是指一些规模稍小的、可以公开交易的公司。这些借壳上市的私营公司通过收购股票获得股权,从而获得对壳公司或上市公司的绝对控制权。在获得控股权之后,这些私营公司变可以以壳公司的身份成为公众公司,将壳公司的名称改成自己的,并且立马进行资产重组,重新任命董事会和管理层,借壳上市对于提高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和节约社会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借壳上市"的概念出发,在分析我国企业如何进行借壳上市以及在借壳上市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寻求如何成功借壳上市的对策,给目前拟上市和正在上市的公司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商》2015,(36)
本文以深圳C公司通过资产置换的方式借壳四川H公司上市的案例为基础,主要介绍了双方借壳上市的具体过程,重点分析了买壳方与卖壳方各自的动因,又通过对比法对深圳C公司借壳前后各项财务指标的变化进行绩效分析,进而反映借壳上市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企业未来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比传统研究理论,提出享乐分析法,指出住宅是区别于普通商品的异质商品,需系统地分析住宅的特征价格构成,弥补传统理论研究的缺陷。本文还列举近些年来国内外运用享乐分析法研究住宅价格的成果概述,认为享乐分析法是目前解决城市住宅价格差异问题中最被广泛使用、最受到认可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我国现有主要房地产估价方法的研究,本文提出该理论在我国房地产估价领域的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