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文京 《经济界》2006,(2):57-64
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世界科技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要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用友软件在近年来的自主创新工作…  相似文献   

2.
王光 《活力》2009,(13)
胡锦涛主席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把自主创新贯穿于改革开花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全过程,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主义建设、永葆社会主义生机、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都突出强调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思想,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全局和长远发展潜力的重大战略决策。自主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也是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必然选择。只有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真正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只有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4.
《企业与文化》2006,(2):23-24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发表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为中国未来发展指明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和自主创新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方针、战略重点和总体部署。我院作为一家以工程咨询设计为主要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围绕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目标,积极实施“科技兴院”战略,推动自主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沿着走通“华山天险一条路”不断攀登。  相似文献   

5.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当前我国发展道路的战略选择 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发表(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主》的重要讲话,指出此次会议的重要任务之一是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要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未来15年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关于当前我国发展道路的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6.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顺应时代潮流、应对全球挑战、面向我国经济社会当前和长远发展需求做出的战略抉择,具有重大的理论贡献价值和实践指导价值。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升华了我党对科学技术作用的认知;进一步深化了“科学发展观”理念。同时,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迎接国际竞争与挑战的强有力武器;是破解我国当前社会现实难题的钥匙;是我国未来发展的航标。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在实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石。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和企业竞争力提高的最主要源泉,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从短期来看是走出当前金融危机阴影,从长期来看是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途径。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对我国技术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企业科协》2007,(4):11-18,20
党中央、国务院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确立为国家战略,这是面向世界、把握未来的重大战略举措。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高新区是我国科技工作者最集中的地区,是全国技术创新活动最活跃的地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犁国家的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9.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提出,是党中央立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从战略层面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亦为中小企业实现从贴牌生产到自主创新的战略转变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鉴于我国的中  相似文献   

10.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新时期的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这是我们党和政府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出发,把自主创新的战略意义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深度。是我国党和政府综合分析世界科技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提出的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1.
华朴 《上海质量》2006,(4):35-38
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企业是主体,客户和市场是导向,政府是环境,科研机构和院校是支撑。为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率先”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着力突破制约发展的制度瓶颈,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自主创新道路,本期开始我们开辟“自主创新”专题连续报道,着重介绍企业自主创新的经验,进一步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以不断增强上海城市国际竞争力,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2.
在“自主创新”成为国家战略的舆论氛围中,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已经成为各界普遍的共识。但在众多的中国企业内部,谁又是肩负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的主体呢?以“职业经理人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社会责任”为主题的2006年度全国企业职业经理人年会向中国企业界的职业经理人发出号召,要求他们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为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必须“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企业作为自主创新主体,要建设创新型企业,必须大力培育和发展企业创新文化。培育企业创新文化,是建设创新型企业的战略需要。党中央、国务院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确定为国家战略。这是在科学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全面判断我国战略需求的基础上,为推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要求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  相似文献   

14.
《企业与市场》2006,(9):14-19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保生机的源泉。胡锦涛总书记在年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发出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的号召。[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强调自主创新是国家重大战略抉择。规划以建设“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大举措,因此如何提升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十分引人关注的重大问题。多年来,我国社会各界在企业创新方面看法不尽相同,形成了一些误区,使企业创新的发展遇到重重障碍,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仅举以下四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今年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主席提出了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到2020年我国要跻身于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胡主席特别强调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中央提出的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充分地表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的国策;充分地显示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充分地明确了企业在自主创新道路上所扮演的角色和应起的作用。近百年的世界产业发展史证明,真正起巨大推动作用的技…  相似文献   

17.
浅析我国企业自主创新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勘 《上海企业》2006,(5):30-32
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作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的重要讲话。他特别提到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充分明确了企业在自主创新道路上所扮演的角色和应起的作用。企  相似文献   

18.
特定的国情和需求.决定了我国不可能选择资源型和依附型的发展模式,必须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未来十五年内,我们必须扎实完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提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四个方面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为我们国家当前和未来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方向。”凝心聚力,求真务实,统一思想干自主,统一资源干自主”是徐建一总经理重回一汽后为自主品牌建设发展战略提出的新要求。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也是一汽发展现实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20.
目前,第六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分论坛“创新型国家与高技术产业发展”论坛在武汉召开。会议围绕创新型国家建设与自主创新战略的必然性、中国自主创新的现状与问题、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推动力量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制度安排四个方面展开。本文是此次论坛的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