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社会环境,其生育文化的特征也是不尽相同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生育文化正在发生变化.开放性的湖湘文化对生育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新型生育文化的一些内容与传统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存在矛盾,使文化认同难以实现,进而阻碍着生育文化的变迁.湖湘生育文化的建设应发挥湖湘文化的优势,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建设.  相似文献   

2.
范燕 《江南论坛》2009,(3):50-51
人口文化和新型生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生育文明、促进人口发展、推动计划生育、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进入“十一五”以来,宜兴市围绕“关爱、幸福、和谐”人口文化建设主题,强化推动机制,挖掘人文资源,打造特色品牌,传播人口文化,进一步深化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广大群众的文明生育理念,进一步推动了人口计生工作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政府和人民经过十几年社会主义生育文化的理论研究、实践创新和努力下,使生育文化具有了许多新的内容和意境,初步建成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生育文化氛围,已经可以上升到生育文明的层次去理解和认识。这就更需要我国各级党政领导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并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而不断发展,同时也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使社会主义生育文化与生育文明融入群众身心,进一步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持续、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与低生育行为互为强化的关系,使低生育率陷阱构成现代化发展的泥潭困境。同处东亚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儒家社会和中国具有文化社会结构的共通性,在不同时期都经历过低生育率及严重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国应从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并不成功的人口政策方案汲取经验教训,正视低生育率危害,缩短生育政策观察期窗口,尽快解除生育管制,优化制度环境,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5.
我国实行人口计划生育30年,在生育文化建设方而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生育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随着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新型生育文化在我国正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6.
以吴江为例,对苏南流动人口生育意愿中的理想子女数、性别偏好、生育时间与生育动机四个要素分别作了考察。就流动人口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收入水平、文化程度等客观要素与生育意愿中四要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生育动机是生育意愿中的核心要素,对理想子女数、性别偏好与生育时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生育意愿相对于传统的生育意愿有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包括经济水平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项经验研究,对621份调查问卷作了数据分析。经济水平对生育意愿有-定的影响,但影响有限;且同时表现出-定的滞后性。这和中国受浓重传统文化影响且目前社会养老制度不健全等因素有相当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5年深圳市农民工调查数据,从社会网络视角实证分析了流动后农民工生育观念的影响因素。生育讨论网的弱关系和网络成员的生育行为,以及个体在城镇的滞留时间、初次流动时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流动后农民工的生育观念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鸿玲 《当代经济》2022,(9):95-101
性别工资差异一直是劳动经济学领域的热点话题,造成性别工资差异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生育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随着我国人口政策的不断调整,性别工资差异的不断扩大,无论是政府、社会还是理论界都对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缩小两性收入差距,鼓励生育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生育行为及生育支持体系两个层面,全面梳理了生育对性别工资差异影响的研究情况,并分析了已有研究的分歧和得出一致结论。  相似文献   

10.
在“家庭—工作”的双重挤压下,我国育龄人群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背离的现象凸显,厘清目前生育机会成本和生育动机的内在逻辑尤为重要。在“需要—动机—行为”模式下,运用马斯洛的需求和动机理论,分析生育动机的生成与实现中生育机会成本的作用逻辑,明晰生育机会成本对生育需要、生育动机和生育行为的演化的阻滞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出一定的启示,即在适合中国国情的生育政策和生育观念下,增强育龄人口的生育动力和生育环境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11.
外部性是经济学中进行制度分析时常用的经济范畴。如果将经济行为主体扩展为生育行为主体,这一理论同样可以适用于人类的生育行为分析,即人类的生育行为存在外部性。生育外部性以家庭为单位,将生育行为视为一种家庭行为,分析生育孩子而造成的外部成本或收益。主要从经济学和人口学两个视角来归纳梳理了与生育有关的外部性理论,阐述了多种外部性与生育行为的关系。创新之处在于尝试从经济学以及人口学的理论角度重新分析影响家庭生育行为的生育外部性问题,提出了通过生育政策对外部性的影响使得生育行为外部性内在化,从而为进一步统筹解决人口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2015年和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使用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在不同收入阶层中受教育程度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在不同收入阶层中呈现差异性,在低收入阶层和中等收入阶层中,受教育程度的增加会降低生育意愿,对生育意愿具有抑制效应,但在高收入阶层中没有呈现显著影响,稳健性检验进一步支持上述结论。从“教育—成本”“教育—文化”和“教育—阶层”三方面考察教育对不同收入阶层作用机制的差异,结果显示,在不同收入阶层中,受教育程度对生育意愿产生影响的机制不同。对中等收入阶层而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生育意愿的抑制作用受到“教育—成本”“教育—文化”和“教育—阶层”三方面的共同影响;而在低收入阶层中,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生育意愿的抑制作用主要是“教育—文化”机制在发挥作用。因此在政策制定时,应重点关注中低收入阶层群体的生育意愿,防止陷入低生育率陷阱。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成本的增长不仅影响着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收入分配,而且对人口生育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育观念、生育次数、生育时间、生育健康等方面。因此,进一步研究和正视人力资源成本等经济因素对人口生育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有利于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和理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21,(1)
为了解四川省南充市城区已婚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为南充市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文章采用便利抽样,使用自制匿名问卷对南充市城区已婚育龄妇女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调查。使用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调查297名已婚育龄妇女,平均年龄31.89±5.32岁。理想孩子数为1、2、3的人数分别为126人(42.42%)、168人(56.57%)、3人(1.01%);已育孩子数量为0、1、2、3的人数分别为11人(3.70%)、202人(68.01%)、82人(27.61%)、2人(0.67%);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59±0.51,平均已育孩子数量为1.25±0.53(t=9.339,P<0.001),理想子女数≥2的育龄妇女已育子女数≥2的比例高于理想子女数为1的育龄妇女(χ2=51.905,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育龄妇女已育孩子数有统计学关联的因素为育龄妇女理想孩子数、年龄、是否是独生子女、是否购买养老保险、丈夫文化程度、住房类型。从而得出结论:南充市城区育龄妇女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较低,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自身条件会影响生育行为。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成本的增长不仅影响着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收入分配,而且对人口生育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育观念、生育次数、生育时间、生育健康等方面.因此,进一步研究和正视人力资源成本等经济因素对人口生育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有利于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和理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近年来中国家庭面临的"住房难""不敢生"等特征事实,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面板数据,使用工具变量法实证估计了保障性住房、产权性住房对育龄人群生育意愿的影响效应,发现两类住房对生育均发挥出"正外部性".进一步分析得出,住房对育龄人群生育意愿的影响效应在是否流动、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及首(多)次置业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闽南山区一个村庄的实地调查,对当地农村青年的生育目的、生育数量、性别偏好、生育质量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农村青年生育意愿转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人口转变是影响人口发展的重要路径,人口转变实现之后人口计生工作战略的转轨已经提上议事日程。辽宁省辽阳市的人口转变领先于全省和全国,从2000年以来其总和生育率一直处在超低水平。根据实地调查,当地的生育观念的确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出现了意愿性的超低生育率。与此同时,独生子女家庭的风险性开始显现。作为人口转变率先实现地区,辽阳需要关注育龄妇女生育机会战略机遇的抢救问题。结合辽阳的实际提出了人口转变领先地区应该打造"服务型计生"品牌的主张和新优质服务的概念框架,"健康权保护"是核心概念,对于提升人口计生工作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性别偏好是生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随着社会制度的变迁而变化。通过对广西博白的农村地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不同人群、生育目的、生育性别、生育数量等方面,进而分析研究农村居民生育性别偏好观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给予结论,从而弱化人们的性别偏好倾向和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对促进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的男女平等,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对北京市2006年和2008年的城乡独生子女生育意愿作了调查。在我国经济社会较为发达地区,城乡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无论在生育数量还是在子女性别偏好和生育时间上都存在趋同的现象。对目前各省市在生育政策调整时城市和农村依然采取不同政策的做法提出看法。在经济社会较为发达的省市,可以推行城乡一体化的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