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分配不平均加快了农村向城市的迁移速度,在偏远山村出现了很多空巢村庄。本文利用第二次全国农业统计调查中陕北两个农村地区的数据,分析了我国贫困地区农村人口迁移状况,统计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揭示了我国贫困地区人口迁移的模式、原因和迁移的后果。本文主要结论如下:在同一地区较贫困的家庭比其他地区的人更可能发生迁移;家庭的迁移行为与劳动力的迁移行为是截然不同的。根据分析本文提出了作为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农村移民的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2.
周春  魏胜学 《经济师》2012,(6):62-64
农民迁移问题总是伴随于城镇化左右,对城镇化进程有着深远影响。影响农民迁移意愿和决策行为的因素既有农民自身内在的价值因素,也有外部社会制度因素。文章对农民迁移决策行为影响因素和农民迁移者与政府之间的博弈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农民迁移意愿的城镇化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智能体的企业迁移模拟——以广东省产业转移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迁移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普遍现象,大量的企业迁移活动将重构区域产业空间格局.通过梳理企业迁移机理的相关研究,构建综合成本最小的企业迁移决策行为规则,提出基于智能体和GIS集成的企业迁移决策模型,对企业迁移现象进行模拟,并以广东省为研究区域,模拟珠三角地区企业向广东省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迁移的产业空间变化格局.模拟结果的空间格局和实际情况较为接近,企业迁移的趋势具有梯度性和等级性,临近珠三角地区的区县和省内市辖区是企业迁移首选的区位,粤北山区等区县承接企业迁移潜力最差.运用智能体建模的思想来分析企业迁移的空间决策行为,能为模拟企业迁移的空间格局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对于合理引导企业迁移和制定产业转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企业迁移的空间决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企业、政府、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之间的交互作用。针对传统企业迁移研究的不足,在梳理国内外企业迁移空间决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讨论企业迁移理论、工业区位理论、地域功能理论和复杂系统理论在企业迁移空间决策过程中的应用,提出基于多智能体方法对企业迁移空间决策理论进行综合集成,构建基于企业迁移空间决策理论的综合集成、计算机模拟、多智能体模型及地理信息科学的企业迁移空间决策行为分析框架体系,探索企业迁移空间决策的机理,为企业迁移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丰富地理计算、空间智能等模拟方法在经济地理与区域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人口迁移时代,个体迁移行为如何影响迁移者自身的社会信任直接关系到社会融合与城镇化发展,而这一问题在已有研究中还缺乏经验证据。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2016),实证发现,迁移行为降低了迁移者的社会信任。对机制的分析发现,迁移增强了迁移者的风险感知以及迁移破坏了迁移者的社会网络从而导致风险承受能力下降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此外,迁移对信任的负面作用随着迁移者在迁入地时间的延长而减弱;低技能迁移者和乡、城迁移者的信任在迁移中受到的损害更大,而迁入地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供给有助于削弱这一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定星  张晶 《技术经济》2019,38(12):31-41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企业渐渐由中心区迁往外围区域,鲜有研究从这一视角观察企业迁移行为。本文从环境规制的角度对现存企业的迁移行为进行了探讨。实证分析发现在省级层面,废水污染费征收率提升显著减少企业在城市之间迁移的数量,废气污染费征收率提高增加企业城市之间迁移的数量。在企业层面环境规制增强显著提升企业在县区之间迁移的概率。利用国家贫困县名录,进一步发现废气污染费率增加显著提升企业往县和贫困县迁移的概率。进一步分析发现加入WTO、2003年污染费征收改革后污染费上升时企业显著提高向贫困县迁移的概率。最后本文发现环境规制提高了企业的创新水平以规避环境规制成本从而降低了迁移的概率。  相似文献   

7.
民营企业迁移扩张现象调查--以浙江省乐清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民营企业扩展迅速,跨地区的迁移行为逐渐成为企业扩张的主流。以浙江省乐清市民营企业为调查样本,从企业迁移的微观行为入手,分析了迁移扩张的方式、地域选择及投资领域选择,认为乐清市民营企业的迁移扩张存在多样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被带动迁入的少年儿童和老人规模也日益增大,对流入地和流出地均产生一定的影响。借助问卷调查资料,以带动迁移主体为研究对象,在界定带动迁移率的基础上,从流动人口的年龄、来沪时间长短、受教育程度、从业状况、收入水平五个方面考察带动迁移行为发生概率及带动迁移能力,以期解析大城市带动迁移行为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9.
国外企业迁移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业强 《经济地理》2007,27(1):30-35
从理论方法、决定因素和迁移绩效三个方面对国外企业迁移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并在对企业迁移研究作出了建设性的评论。文章认为:①企业迁移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出现融合发展趋势,在新古典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采取制度和行为的方法逐渐成为主流;②影响企业迁移的决定因素进一步内生化。除了传统的区位因素,企业内部因素也对企业迁移产生重要的影响;③对企业迁移绩效缺乏深入研究。企业迁移研究,一方面丰富了空间经济理论,使区位论的视野不再局限于企业“区位选择”理论;另一方面对于我国区域政策的制定、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企业迁移理论研究的主要流派及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迁移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引发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企业迁移理论研究也日益丰富和成熟.借鉴国外企业迁移理论研究成果,对指导我国企业迁移实践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外企业迁移理论的演变历程,继而对企业迁移理论的主要流派进行了详尽的述评,并提出了企业迁移理论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对任何城市都至关重要。通过知乎、微信社交平台和地方城市生活网络平台,收集40个城市1 787名人才关于城市居留意愿与行为原因叙述的记录,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发现:①影响人才城市居留意愿与行为的因素包括个体城市情感/契合、生存、亲友、政府、城市、个体能力与机缘七大类,不同区域城市类型的关键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②人才城市居留意愿是直接影响居留行为产生的重要前因,但居留意愿并不必然产生居留行为,个体情感/契合因素、机缘因素仅影响居留意愿或居留行为;③居留行为可以通过个体情感/契合因素进一步影响人才城市居留意愿。该研究从人力资源与人才需求角度丰富了人口迁移理论,可为现代城市解决人才吸引留用问题、获取人才竞争优势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陈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迁移规律,从理论上分析了人口迁移的动态变迁过程,并结合一般均衡理论、新古典增长模型说明了人口迁移过程中的经济发展水平变动特征。构建含带人口迁移因素的内生增长模型,对人口迁移的内生增长作用机制作出了解析,并以此为基础实证分析了我国省域近10年来人口迁移对经济增长的内生影响特征与变动趋势。二元人口迁移存在明确的动态均衡过程,受其影响,会导致城乡两部门出现产出的一般均衡状态,而这一状态符合新古典增长模型所设定的假设条件与稳态结论。从实际情况看,我国省域间的城乡二元人口净迁移具有明确的经济增长效应,同时不同省份、四大区域总体上表现出增长效应递减特征。  相似文献   

13.
The author presents a selective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Southeast Asia and develops a model of fertility behavior in an attempt to clarify some apparently conflicting research findings concerning the region. Factors including income and education, the value of children and child mortality,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and internal migration are examined in relation to fertility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经济发展迅速的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应用托达罗人口迁移经济模式分析其人口迁移机制,对广东省人口迁移省际省内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和人口迁移理论,较为全面、综合地从8个层次选择了一系列变量,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各个层面的影响因素进行的精确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省内转移与省际转移的驱动机制不同。相对较高的迁移成本使得跨省迁移的决策更需要劳动力理性的判断和思考.转移决策更多地取决于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6.
As a social phenomenon closely related to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population is always the focis of economists' attention. Based on the fifth census in 2001, this paper analyzes labor migration in Hubet Provtnce and establishes an econometric model to analyze the pull according to the push and pull theory,, which is the famous theory on the population flow and migration. It points out that the per capita consumption and the employment rate attract strongly the rural labors and makes a deep exploration into the ensuing problems. Such conclusion is a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decision-making of government. The government can provide some guidance to the rural labors according to the per capita consumption and the employment rate in order to avoid the futility of blind migration.  相似文献   

17.
It is observed in this paper that although the Harris-Todaro theory is intended to provide insight into rural-urban migration, their formal model describes a theory of equilibrium population densities, and although this can be used for comparative static analyses, it is not immediately applicable to the disequilibrium dynamic process whereby these densities change over time. A very simple stochastic (Markov) choice model found in the psychological adaptive learning literature is applied to the migration problem, and it is found that a dynamic equation similar to that used by Todaro can be obtained explicitly from this model. The possibility that migration rates might accelerate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constant urban-rural wage differentials is derived.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西部民族地区自发移民迁入地聚居区作为对象。国内学者对农村扶贫中涉及自发移民搬迁的理论与实践进行过专门探讨,对移民搬迁与社会发展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也有研究。历史所载移民的方式一般只包括由官方组织实施或强制实行的,至多只记载了那些得到官方认可的自发移民,而不包括其他自发移民。对自找出路、投亲靠友、自行搬迁的移民,需要政府制订配套的优惠政策。自发移民无时不在进行,而这一过程却是残缺不全的,其合法性处于尴尬的位置,根本之策还是将其接纳和融入当地主流社会。西部民族贫困山区除通过异地开发、劳务输出等方式向外转移劳动力外,对于一些自发移民和短距离趋利性移民可进行近域迁移,而获得人口的聚居效应;自发移民的迁移成本与收益的相对大小是迁移与否的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19.
对农村人力资源流动的动因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实际调查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因素提取,用方差(Varimax)最大法进行了因子旋转,从14个变量提取了4个因素,分别命名为经济型、发展型、教育型和盲目型流动动因。利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等方法讨论了影响江苏省农村人力资源流动动因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梯次流动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2009年在北京朝阳区、广东东莞市和浙江诸暨市组织进行的流动人口调查数据,研究梯次流动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地理梯次流动和职业梯次流动对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有显著影响,地理梯次流动会弱化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意愿,而职业梯次流动会显著促进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