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少子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我国传统家庭赡养模式面临巨大的冲击,此时如何立足国情加快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在我国少子老龄化背景下深入剖析了目前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我国目前社会现状,提出了旨在完善社会养老服体系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少子老龄化"人口现象的加速呈现,以居家养老和子女赡养相结合的传统养老家庭模式已经渐行渐远,而采取入住养老院的集中赡养方式既不可能,也不现实。鉴此,在不改变居住场所的前提下,社区的介入应是化解居家养老困局的-个良策,如果能够在制度建设上强化社区的"实体"地位,明确赋予社区为老服务的职权,在人财物上给予支持,那么,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紧密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就会具有其普适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采用1999-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少子老龄化背景下中国人口结构变化与房价变化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少子老龄化现象所导致的房价波动滞后于少子老龄化进程;少儿抚养比的下降、老年抚养比的上升和家庭结构微型化是推动我国房价持续上涨的重要人口结构因子;但从人口结构层面看,未来我国房价并不具备快速上涨的基础,恐面临较强持续性的下行压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预计到2025年左右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由于受"少子高龄化"的国情制约,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遭到一定程度削弱,许多学者就此认为社会化养老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剂良药.作为人口大国,我国走社会化养老之路不仅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还与传统居家情结相悖.稳定与强化家庭养老基础地位是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发展养老服务的当务之急,践行积极福利思想,加大对家庭养老的法律支持,探索家庭养老支持体系是我国即将迈入深度老龄化国情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5.
崔硼  孙永论 《经济视角》2012,(6):133-133,115
长期以来,出口、投资和消费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近年来,受外需不振、固定资产投资泡沫化风险升高等因素的影响,如何稳步扩大消费在GDP中的贡献度,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然而随着少子老龄化的蔓延,实施内需主导型经济战略的人口结构基础必将受到严峻挑战。我国政府应该及早采取相应措施以应对少子老龄化给我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构建了三部分模型,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政府补贴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确定的,根据本国自主创新的程度而异;政府补贴份额的增加有助于放大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或减缓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政府补贴与经济增长休戚相关,政府补贴份额越高,越有利于经济增长;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会放大或消弭政府补贴对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技术应用成本与经济增长呈现反向关系,技术应用成本越高,越不利于经济增长,较高的政府补贴份额会减缓技术应用成本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会放大或减缓技术应用成本对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世界63个经济体1996—201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静态、动态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老龄化对政府债务规模的加速效应。研究表明,从长期来看,老龄化不仅能对政府债务产生显著的正向冲击,而且对于相对发达的经济体而言,老龄化对政府债务累积的影响更大。文章政策含义是,为了减缓加速效应,一方面我们需要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优化税收结构、完善国有资本划转等方式保持政府收入稳健增长,另一方面需要打破养老支出刚性,使其增长幅度与经济增速和政府收入增速相匹配。  相似文献   

8.
王曙光  段君 《经济》2014,(8):110-111
正随着中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以老年人为目标客户群的养老产业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和未来经济增长点。在近期由爱晚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生命时报社联合主办的"中国社会化养老·爱晚工程2014版纳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养老服务行业的代表以及主流媒体200余人,围绕"中国社会化养老"主题,从全球老龄化的现实危机入手,全方位、多层面、大规模、国际视角地就中国社会化养老展开了精彩研讨,为破解养老困局,应对"银色浪  相似文献   

9.
人口老龄化导致老年赡养负担趋重,欧美国家在1950~1975年间进入老龄化社会,在1975~1990年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德国和日本率先在2010年前后进入了超级老龄社会。老龄化问题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头等问题。各国针对不同的老龄化程度采取了不同的养老金政策措施加以应对,但有一个趋同倾向,归纳起来为:加强个人养老储蓄账户管理、优化养老基金投资策略。本文从国外养老金融发展良好的典型国家入手,对其养老金融路径发展演变过程及未来方向分析,得出我国在发展养老金融过程中需要借鉴的经验及教训。  相似文献   

10.
郝源源 《大陆桥视野》2022,(2):91-92+94
我国早在1999年就步入了老龄化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加重。老年社会工作者介入到养老服务体系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但如今,老年社会工作者数量不足、行业规范有待完善、社会认知度低等问题的存在,都制约着其自身能力的发展。本文以呼和浩特市T老年公寓为例,分析内部工作人员能力建设的现状,探索当中存在的显著问题,并提出一些有利于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develops an overlapping generations model with eldercare by migrants and children in the context of the ageing problem and examines what conditions cause people to prefer a negative, zero or positive population growth rate. We find that a wage ratio of around 0.7 for eldercare by migrants can explain well the coexistence of negative, zero and positive population growth rates in the European Union. A country that does not need eldercare and has an optimistic view of the future will have a positive population growth rate. Other countries will have zero or negative population growth rates.  相似文献   

12.
Domestic services represent a growing sector of the economy in many high- and upper-middle income countries. Demand for domestic workers for eldercare is especially high as a result of the rapid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in these countries. However, domestic eldercare employment is characterized as a low-pay, low-status occupation worldwide.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relative pay of domestic eldercare workers in urban China and its underlying determinants. The estimates show that when holding observable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constant, domestic eldercare workers earn 28 percent less than other types of workers in the service sector in Shanghai. The analysis attributes the low wages of eldercare workers to the fact that domestic paid work is culturally devalued, eldercare is performed by workers from the most marginalized segments of Shanghai's labor force, and the users of eldercare are relatively poor among the users of domestic services.  相似文献   

13.
人口老龄化是一种全球性的不可避免的人口发展趋势,如何实现积极、成功的老龄化,使老年人充分发挥作用,老年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发展老年教育也是促进老年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实现“积极老龄化”,不仅可促进老年人的身心更健康,而且还可挖掘他们的潜力和智慧以贡献于社会。社区“老年大学”是契合中国老年人口特点和教育需求,具有便利性和可及性,能够有效保障老年人受教育权利,改善老年人生存发展现状的教育形式。本文从四个方面对以下问题做了分析:1.中国老龄化的现状;2.社区“老年大学”建设对积极老龄化的重要性;3.我国老年大学的发展特点;4.加强社区“老年大学”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历史经验和国际经验设计了中国城镇住房需求的估算方案,发现中短期内人口老龄化不会导致中国城镇住房大量过剩。城镇化和家庭规模小型化将在未来20年~30年助推中国城镇住房需求持续增加,这将使得人口老龄化对城镇住房需求的负面冲击直到2045年以后才能逐渐显现出来。通过降低住房持有不平等程度来解决中国城镇住房供需不匹配问题,可能比单纯增加住房供给更有效。  相似文献   

15.
利用国家统计局提供的2000年人口普查0.95‰抽样原始数据,分析了人口流动对于中国不同地区人口老龄化形势的影响,按照“流动人口”的不同归属对于老龄化形势的影响效果,将全国分为三类地区:包括上海、北京、广东等大城市在内的“流动人口”减轻其老龄化压力的地区;江西、安徽、四川、湖南等“流动人口”加剧老龄化压力的地区;河北、内蒙古等“流动人口”对人口老龄化形势影响不明显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正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产生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随着老龄化程度的逐步加深,这两方面的影响此消彼长。从宏观层面看,人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产生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趋势,即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经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基于我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使用工具变量回归、差分GMM和系统GMM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证实了老龄化对科技创新的倒U型影响,并且发现: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3种专利形式的峰值年龄不一样,作为根本性创新代表的发明专利的峰值年龄出现得最早。  相似文献   

17.
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 城乡结构城镇化与户籍结构市民化是中国人口结构变动的三大趋势特征, 并将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多重冲击与交互影响. 考察人口多个维度结构变动对经济的综合影响, 对更好地把握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人口经济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本文基于2001—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这种交互影响进行了考察. 结果表明, 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市民化趋势会对经济增长分别产生负面、 正向以及U型影响. 从交互影响看, 随着人口城镇化与市民化进程的推进, 将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 而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会弱化城镇化与市民化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 市民化则有助于改善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 这表明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 尽早以市民化助推城镇化是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以北部湾城市群为例用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偏最小二乘法、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其自然资本利用状况、空间相关性、驱动因素。结论:(1)城市群自然资本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2)自然资本利用程度划分为低、中、高三类,城市也相应分成三类;(3)自然资本利用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人口因素、社会经济;(4)空间分析显示全局莫兰指数为正,空间集聚显著,表明自然资本利用存在空间正相关;空间误差模型拟合度最好,并证明自然资本存量占用与人口总量正相关,与GDP总额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描述了我国劳动力供给的总体数量以及变化趋势,并从劳动参与率、城乡结构、人力资本三方面进行考察,探讨人口老龄化对于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我国劳动参与率还存在较大增长空间,将会是未来劳动力供给的重要增长点;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仍看似充足,但其老龄化情况较严重,难以维持当前农民工向城市转移的速度;另外我国年轻劳动力的教育程度和人力资本已有显著提升。因此虽然人口老龄化已经对我国劳动力供给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但由于人口和劳动力的变化是一个长期过程,并不会给经济发展带来突发的、灾难性的冲击。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edistributive effect of social security reform in urban China using the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urban household surveys of 1995 and 2002. The main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First, public pension is the main income for the elderly in urban China. The majority of people aged 60 and over (72% in 1995 and 82% in 2002) receive a pension. Second,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urban China has increased the income of low‐income and older age groups and reduced the relative poverty rate. However, the redistributive effect did not offset the expanding income inequality, which resulted in the Gini coefficient of redistributed income in 2002 being higher than that in 1995. Third, during 1995 and 2002, both low‐income and high‐income groups received a positive net benefit from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but the net benefit increased with income. The Chines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lacks progressivity in contribution, and does not favor the poor in terms of benefits. Fourth, assuming that the reformed policy was applied to public sector employees, the long‐term redistributive effect of the pension system for the working population, calculated using their lifetime income, is larger. (JEL D31, H55, I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