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村社区老年人精神赡养之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表现之一,是人口出生率下降和生命质量提高的必然结果。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现在社会大多关注的是城市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实际上农村老年人更应该得到关怀。我国有70%的老年人集中在农村,作为最弱势的群体之一,越来越多的农村老年人需要精神赡养,这也应该成为社会上一个广为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口是自杀率最高的人群。中国老年人口自杀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城乡差异和年龄差异。将我国老年人口自杀率与全球已进入老龄社会的国家作了对比,提出老年人口自杀率的三种不同模型。虽然我国老年人口的自杀率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农村老年人口和高龄老年人口的自杀率仍然很高。应对老年人口自杀问题,一方面应着力解决相关的老龄问题,消除与减少老年人产生自杀意念的诱因;另一方面,要重点关切高自杀风险的老年群体,特别是群体中的男性老人、农村老人和高龄老人;还要高度重视老年人精神健康问题与精神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3.
美国精神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在基本物质养老服务得到满足后,对精神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物质条件的提升为精神养老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精神养老服务是相对于物质养老服务更高层次的养老服务,是物质养老服务得到解决后的理性选择。因此,应借鉴发达国家精神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着力完善我国精神养老服务机构,健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精神养老服务相关内容,切实保障老年人的精神养老权益。  相似文献   

4.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健康老龄化是一直是现代社会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各类康养景观园方兴未艾,城市与社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中也不时地运用着园艺疗法的种种元素,这些都只为给予老年人更多关注和关怀.本文旨在以园艺疗法的特色与应用为基础分析与展望优化老年人养老精神生态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等的需求正在不断增长,而这种养老服务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社区提供的保障与服务来得到满足。因此,有必要结合政府、社区、家庭等各方面的力量,以社区工作为依托,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从医疗保健体系、日常照料服务体系、精神文化服务体系三个方面来构建和完善社区养老保障与服务体系,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各种服务与精神关爱。  相似文献   

6.
中国正面临迅速老龄化的社会的挑战。据报道,2011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人达1.85亿,占总人口的13.7%。老年人生存状况事关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在物质养老受到政府重视的同时,精神养老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就精神养老主题提出了社区工作者需要重视和借鉴的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7.
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老年人同样对精神文化生活有着强烈的需求。以中国老龄科研中心"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提供的数据资料为主,分析了我国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制约因素及相关政策制定情况。我国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亟待改善,有相当高比例的农村老年人常常觉得孤独,闲暇活动单调,相应的活动场地和组织资源比较匮乏。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李欣 《经济研究导刊》2014,(19):319-321
加拿大老年人监护立法经历了"发疯人"时代、精神不健全年代,并随着加拿大家庭形式的变更,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迈入精神能力的重新界定时代。在加拿大老年人监护制度立法进程中,有关精神能力立法的考量一直居中心地位。无论是与老年人监护制度相关的《发疯人法案》、《尊重精神失常者法案》、《代理权法案》亦或是《共同决定法案》,在加拿大老年人监护立法发生重大变革的过程中,精神能力的立法变革一直首当其冲,精神能力立法始终保持着自治与干预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城市困难群体作为弱势群体的一部分,不仅处于明显的经济弱势、政治弱势、心理弱势,而且还处于明显的文化弱势。他们的需要是多重的。在为其提供政策支持、制度保障、经济帮助、就业援助、心理疏导的同时,如何满足他们精神文化需求,给予他们相应的文化关怀是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大问题。以漳州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座谈会等形式,对漳州城市部分困难人员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行全面了解,梳理出这一群体精神文化生活基本概况、突出特点及当前该群体最迫切的精神文化需求,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伴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老龄化风险和老年保障需求同步显现。与城市老年人口相比,农村高龄老人患病几率更高、身体机能衰退更快,有着更高的日常照护需求和精神关爱需求。根据课题组2021年调查发现,当前农村高龄老人养老存在政府养老金供给水平低、看病难、看病贵、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和福利保障不健全等问题。对问题分析后发现,是由于政府主体作用未充分发挥、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弱势等原因造成的。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加大政府的财政和服务投入、健全老年医疗保障体系、大力促进社会养老与社区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等政策性意见,希望能为提高农村高龄老年人生活质量,改善我国农村养老现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社会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世界有三个维度——"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能够长期延续的生活,在这三个维度上积累,形成传统。生活世界外生的或内生的变动,也依这三个维度分解为物质的、社会的和精神的变动。与传统相冲突的变动,只要足够强烈就可使传统持续演变。转型期社会的特征,是变动与传统的持续冲突。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结构最显著的变动,可表述为适合市场经济的"小世界"网络结构的扩展过程。与这一过程相伴随的,是机会、财富和权力在人群当中的"幂律"分布,从而引发普遍的正义诉求——表现为大众对"公平"的迫切需求,这是中国社会基本问题的初级形式。在精神生活的不发达阶段,大众在社会生活维度上的正义诉求不能转化为精神生活维度上的自我满足。在"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平面之内满足正义诉求的基本途径,是政治体制改革。改革的基本方向是消除或缓解权力的幂律分布,从而要求生活世界的网络结构从效率主导的演变为情感主导的。物质生活的效率原则与情感生活的心性原则之间的冲突,是中国社会基本问题的高级形式。  相似文献   

12.
农村人口流动改变了外出务工子女的养老行为和方式,对留守老人的健康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利用"中国流动人口问题研究"课题组在2009年搜集的外出务工子女和农村留守老人的配对数据,对留守老人健康状况和外出子女所提供经济支持和精神赡养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子女提供的经济支持对留守老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并不明显,但留守老人对于来自子女的精神支持的反应却十分敏感。针对目前外出务工子女经济养老效率不高、精神赡养缺失等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尊老养老文化是我国制定老龄政策的理论和文化依托之一。我国传统尊老敬老文化具有年龄标识、生活依赖以及生存性养老三大内涵,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这些内涵正在向淡化年龄标识、老年人独立和自主以及追求生活质量等具有当代尊老养老文化色彩的方向变化。适应这些变化,我国制定老龄政策的基本原则也应适当扩增弱化年龄标识、提升老年人自立自理能力、推动老年人社会参与以及吸纳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理念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Social Security retirement benefits have had a dramatic effect on the elderly's economic well-being over the last four decades. Many other facets of federal law have also enhanced the elderly's income security and should not be overlooked, however. Today, the elderly receive income from an amalgam of publicly and privately organized programs and individual provisions. The primary goal of these programs is to provide adequate income to the elderly. While all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this loosely configured system, as we know it now, have evolved in the last 45 years, they have not developed at the same rate.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is point because the relative role of the various income sources for future groups of the elderly will be somewhat different than for current ones  相似文献   

15.
营造共有精神家园对多民族国家具有重要的社会政治意义。新疆是欧亚大陆桥的中心枢纽,是我国面积最大、民族成分最多的民族聚居地区,也是我国境内受外来文化传统影响最广的地区,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当前,在后冷战和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政治文化格局中,在新疆如何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问题特别具有典型性。  相似文献   

16.
文化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力是指企业整合存量资源和增量资源的能力,使其发挥最大效能,充分满足目标市场的需求。构成文化力的基 础是精神力和制度力,发挥企业的精神力和制度力,又必须通过创新力、学习力和应变力来实现。因此,企业棱心竞争力是以 精神力和制度力为基础,创新力、学习力和应变力为保障的复合结构。  相似文献   

17.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应进一步关注下岗职工的心理承受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加之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够健全,国有企业工人的下岗、失业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能否处理好这一问题,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心理承受力研究,就显得相当重要。作者通过问卷调查和相应的统计检验、分析,论述了国有企业内各类人员对下岗和再就业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员工创新工作行为是员工有效完成工作任务和目标,达到组织既定工作标准的有效途径,对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工作要求一工作控制模型与社会交换理论,探讨在中国情号下,工作要求、员工感知的组织支持与创新工作行为的关系。通过296个有效样本,研究结果表明:工作要求与创新工作行为显著正相关;员工感知的组织支持对工作要求与创新工作行为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在工作要求压力下,相对于感知到较低组织支持的员工,感知到较高组织支持的员工更容易产生创新工作行为,并基于中国本土文化的角度分析其内在原因。研究告诉企业领导者,提高工作要求可以提高员工创新工作行为,同时要提高员工对组织支持的感知,这样才可能使员工在面临高强度的工作要求时,更积极主动地开展创新工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绩效。  相似文献   

19.
农村养老保障:从“家庭”到“社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二元经济结构条件下,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安排长期向城镇居民倾斜,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核心内容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不健全,给我国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农村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阶段,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从农民养老保障的客观需求出发,顺应我国农村的养老方式向社会化方向转变的必然趋势,致力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