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内资本、房地产市场有升无降的双重因素驱动下,大量热钱涌入.本文探讨热钱流入对我国的影响,并提出从调整人民币升值预期、对热钱征税、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和强化监管手段等方面防范热钱的进入.  相似文献   

2.
研究在直接法以及间接法的基础之上,探讨了热钱流动的隐藏渠道,并结合实际对我国热钱规模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1)热钱流动与中关利差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中美利差变动既不是热钱流动的格兰杰原因,并且热钱流动对中美利差的变动影响也很小。(2)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资产价格变动是热钱流动的格兰杰原因,反之不成立。最后从堵塞热钱流动隐藏渠道、探讨资本账目对外开放模式、预警资本流动逆向变化以及探索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该文基于2009年1月至 2012年8月的月度数据,对影响中国热钱流入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影响热钱涌入中国的众多因素中,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是最主要的因素,同时,热钱的大量流入也反过来加速人民币升值。在市场对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之后,投机资本进入我国就可以获得无风险的汇率升值收益。最后针对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浙商》2005,(2):62-62
好长一段时间,关于美元只有贬值一个说法。与此对应的是全球热钱涌动,豪赌人民币升值。突然间,风云变幻,一种关于美元升值的预期使豪赌人民币升值的“热钱”开始调整风向。  相似文献   

5.
苏剑  童立 《中国市场》2012,(3):41-49
热钱流入中国的动因可被归纳为"套汇"、"套利"和"套价",同时热钱流入也可能会反过来加剧人民币升值预期、中国和外国的利率差以及资本收益差。本文根据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月度数据对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三重套利"的实证研究。从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结果可见,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套汇因素"是吸引热钱流入中国最重要的原因。利率差和资本市场收益对热钱流入的影响不显著。热钱流入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利率差、房地产价格的变化没有显著影响,但对股票市场收益率有单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陈婷 《理财周刊》2004,(12):24-25
10月28日人民币加息后,市场上“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再一次抬升,“热钱”汹涌而来,美元持续贬值对人民币升值预期也是推波助澜。人民币升值与否?如何升值?再次成为我国乃至国际金融市场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2007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总体走升。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资本市场、出口企业、房地产业等产生影响巨大。同时,吸引了大量舌争热钱流入,又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对外升值的压力。应从目前的经济状况入手,认清人民币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将逐步升值的趋势,清理不合时宜的”限入”措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以从根本上减缓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国际热钱流入的影响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国际热钱流入我国的基本情况 国际热钱大规模流人我国始于2002年,目前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和资本市场的不断高涨更成为国际热钱不断涌入我国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际热钱”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对外来投机资本实施严格限制的情况下,“热钱”的流入采取了多样化、隐蔽的方式进行。如何有效遏止国际热钱流入和流动性过剩,需要从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自身结构问题、调整人民币升值预期、完善国内经济体制政策和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外贸易》2011,(3):16-16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2月17日发布的《2010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显示,2010年"热钱"净流入355亿美元,占外汇储备增量的7.6%,占当年GDP的0.6%。报告同时显示,过去10年,"热钱"年均流入中国近250亿美元,占同期外储增量的9%。2003年至2010年,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强化,“热钱”合计净流入近30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1.
李波 《商》2014,(6):147-147
我国自1996年宣布实现经常项目可兑换以来,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已成为我国外汇体质改革的终极目标。当前,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十分突出,中国能否通过加快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来减轻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然而,自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经济危机以来,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尚未进行提升实体竞争力的结构性改革来消除经济疲软。在面对政府债台高筑和国债发行困难的情况下,全球主要经济体只好纷纷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稳定金融系统。伴随着短期利率接近于零,传统的货币政策遭遇“流动性陷阱”,“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成为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的主要选择。面对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引起的热钱流动的冲击,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会把中国变成国际流动热钱的泄洪区。  相似文献   

12.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外投机者看好我国的资本市场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大量境外热钱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我国,使我国的金融系统也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境外热钱进入我国的渠道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结合我国对境外热钱的监管困境提出对防范热钱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石峰  万明 《商业科技》2008,(22):382-383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外投机者看好我国的资本市场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大量境外热钱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我国,使我国的金融系统也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境外热钱进入我国的渠道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结合我国对境外热钱的监管困境提出对防范热钱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杨柳 《商界名家》2005,(1):40-41
近期海内外对人民币升值问题谈得纷纷扬扬。中国外汇储备由10年前的212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底4033亿美元,升幅近20倍;而到2004年9月底,更进一步增A5145亿美元,海外金融专家和学者普遍认为,“热钱”不断流入,  相似文献   

15.
李明旭 《浙商》2010,(2):27-27
人民币在2010年某个时间重启升值进程已得到各方认同。鉴于近年来人民币稳步升值所带来的国际热钱大量涌入中国的情况,决策者是有可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另辟蹊径的。  相似文献   

16.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外投机者看好我国的资本市场和人民币升值预期,大量境外热钱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股市和房价上涨.本文分析了境外热钱流入我国的原因、渠道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结合我国国情就应对境外热钱的措施进行了相关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     
国家外汇管理局9月19日称,国际短期投机资本(人称“热钱”)目前涌入中国的规模并没有人们推测的那么大。该发言人认为,单纯根据上半年外贸顺差45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303亿美元,而同期外汇储备增加601亿美元,而简单推测有250亿美元的“热钱”流  相似文献   

18.
自2003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已经是"老生常谈"了.然而,在近年来全球经济复苏、流动性泛滥、通胀预期、热钱涌动、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的大背景下.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这一问题再次摆在我们的面前.人民币升值是把"双刃剑".它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利弊参半,尤其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及商品消费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热钱通过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地下钱庄等渠道大量涌入中国,对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实施效果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鲁政委 《新财富》2010,(3):30-30
公开信息极为有限的“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包括央行和商业银行)数据连续3个月回升,并在2009年12月和今年1月连续稳定在2900亿元的较高水平。面对此种情况,市场主流观点认为,由于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热钱正在加速流入国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