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是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广泛存在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委托代理问题与大股东掏空路径,选取2012-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将大股东掏空效应引入Kothari et al.(2005)修正的Jones模型,计算应计盈余时剔除关联交易行为与资金占用的影响,比较剔除前后可操纵利润的差异,对大股东掏空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鉴于大股东掏空本身对盈余管理模型计算有影响,本文的做法可以形象反映掏空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路径,即大股东通过实现关联交易和资金占用,导致可操纵应计利润减少,企业会通过其他手段进行盈余管理。另外,还考虑不同产权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国企相对于非国企来说,以掩盖大股东掏空为动机进行应计盈余管理的动机更强。  相似文献   

2.
大股东资金占用与盈余管理:问题掩饰还是揭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2~2004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集中的制度背景,考察大股东资金占用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实证研究显示,大股东资金占用程度越高,上市公司越会通过向上盈余管理掩饰占用的不利后果。研究同时发现估计可操控应计时应该剔除资金占用产生的现金流影响,这样可以减少应计模型误判或无法识别盈余管理的可能。本文透过资金占用探究其背后所隐藏的大股东的利益转移动机及盈余管理倾向,这对全流通之后大小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依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A股上市公司2009-2014年的数据,论文研究了管理层权力、大股东掏空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权力与真实盈余管理正相关;大股东掏空引发其与管理层的合谋,对管理层权力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同时,管理层权力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正相关关系及大股东掏空的正向调节作用在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显著。  相似文献   

4.
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对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和增强投资者信心都有着重要影响,而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会因为盈余管理产生一定程度的扭曲。盈余管理会受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会计行业特性等一些不可避免的外部因素影响,但更重要的是股权结构的影响。本文以沪深A股金融行业42家上市公司2007-2011年五年间共210个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探究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点及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中,当第一大股东是国有股时企业倾向于进行负盈余管理以规避政治成本,但国有股持股比例的有限又限制了企业进行更大程度的负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5.
金融行业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对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和增强投资者信心都有着重要影响,而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会因为盈余管理产生一定程度的扭曲.盈余管理会受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会计行业特性等一些不可避免的外部因素影响,但更重要的是股权结构的影响.本文以沪深A股金融行业42家上市公司2007-2011年五年间共210个样本作为研究对象,探究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点及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中,当第一大股东是国有股时企业倾向于进行负盈余管理以规避政治成本,但国有股持股比例的有限又限制了企业进行更大程度的负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7-2012年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与其关联上市公司之间签订的《金融服务协议》,本文构建大股东过度占款作为大股东代理问题严重的指标,考察大股东代理问题对上市公司盈余持续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代理问题越严重,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性越差,上述关系在国有上市公司、成长性好的上市公司中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能够有效监督大股东,缓解代理问题带来的效率损失,发挥积极的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7.
将盈余管理细分为应计盈余管理、线上真实盈余管理和线下真实盈余管理,基于我国特有的配股管制变迁环境,考察监管者识别盈余管理的能力及其变化。研究发现,监管者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但是会受到管制环境变迁的影响,存在管制效应和演进效应。具体而言,在审核配股资格过程中,监管者能识别线下真实盈余管理,但是,在管制环境变迁后,由于线下真实盈余管理被纳入管制范围,监管者不再对其进行关注,而是关注应计盈余管理,并能识别。在线上真实盈余管理方面,由于其隐蔽性强,监管者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8.
《时代金融》2019,(6):65-66
基于2007-2017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本文探讨公司战略差异对选择盈余管理方式的影响。结果证明:实施进攻型战略的公司倾向于应计盈余管理方式,而实施防御型战略的公司倾向于真实盈余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9.
定向增发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按照定向增发公司发行对象分组,分析了各组公司在发行前后共计11个季度的盈余管理情况。发现公司只对大股东发行股份时,发行前没有操纵利润,但发行后存在较强盈余管理;当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时,企业在发行前后都进行了盈余管理,发行后盈余管理的程度有所降低。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向增发的程度越大,企业在增发过程中盈余管理的持续性和程度都越大。盈余管理的动机可能是为了保证企业承诺业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谷长辉 《上海会计》2010,(12):44-46
由于相关的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上市公司很可能利用现行的债务重组准则操纵利润,监管当局应当加强对债务重组信息披露的监管。大部分债务重组公司都是ST公司,且具有“摘星脱帽”、扭亏为盈的动机存在机构投资者和高管持股比例越高的公司越少发生债务重组,债务重组公司的上市年限也显著长于非债务重组公司。加快发展机构投资者、改进经理人激励机制和完善IPO审核制度对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会计》2019,(2)
盈余管理在全世界都是普遍现象,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已有大量文献对企业盈余管理动因进行了梳理并取得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但对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动因研究还有待完善。本文梳理发现,应计盈余管理动因:满足企业管理层的需要、获得企业持久稳定的发展、为企业平滑利润、降低企业经营所需的成本。真实盈余管理动因:摆脱监管机构的制约、隐藏"不端行径"、获得更为稳定的盈余收益。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管理是困扰上市公司信息质量的一个主要问题.过度的盈余管理,必然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影响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配股动机出发,采用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分析配股政策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配股政策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有显著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是政策诱导型的.因此,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是治理盈余管理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6.
选取我国A股上市的商业银行2005年至2010年的年度盈余数据,利用直方图和统计检验来研究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行为,探索银行管理当局是否会为了避免负盈余而进行盈余管理.每股收益的直方图显示,银行管理当局会为了避免负盈余而进行盈余管理;统计检验也进一步支持了这个结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通过把小额负盈余转变为小额正盈余来进行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7.
新会计准则允许债务人将产生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这为绩差上市公司提供了盈余管理的可能,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年报的实证分析,证明了2007年发生债务重组收益的上市公司利用新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了盈余管理,改善了会计业绩。并通过对其2008年度盈利状况的跟踪研究,发现取得债务重组收益的上市公司在后续会计期间其业绩并没有得到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09年10月30日至2011年12月31日间在创业板上市的281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修正的Jones模型度量盈余管理的程度,检验风险投资对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前的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与西方成熟的风险投资机构相比,我国的风险投资机构依然偏重投资于传统的制造业行业,以期在短时间获得高额投资回报,面对新科技和新商业模式的行业投资则相对偏少.同时相比无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有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更低,并且风险投资机构持股比例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低.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2006年底已经实施了股改的深沪两地A股上市公司2007~2008年的经验数据为样本,采用收益-盈余模型检验了终极产权性质、第一大股东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对于已经实施了股改的上市公司,股权仍然相对集中;当上市公司属于国家终极控制时,盈余质量会较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质量正相关;第一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董事会的控制能力与盈余质量正相关;其他大股东对控股股东的制衡能力对盈余质量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行为分析,以验证审计师的审计监督作用,进而通过外部审计来约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