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商》2005,(3):121-122
好不容易有机会去海南旅游,刚在机场办完登机手续.就看到同事小王拿出手机上网收看最新的财经报道。一到目的地,她在换装以后又开始求我帮忙用手机拍照片,说是要用彩信把她在海南的一组夏日清凉造型发给在杭州穿冬装的朋友们。晚上她又开始用手机给朋友发短信汇报一天的所见所闻……  相似文献   

2.
名牌的尴尬     
梁生 《上海商业》2004,(9):56-56
我家雇请了一位来自浙江绍兴农村的钟点工,她告诉我一件春节回乡的趣事:她的老公也在上海建筑工程队打工,花了几百元钱在南京路买了一套华伦天奴西装,带回农村穿着,十分耀眼。她说,回乡过年的男工多数穿西装,但穿名牌西装的不多,她还加上一句:现在穿名牌实在不稀奇,几百元钱就够了!  相似文献   

3.
旗袍心情     
<正>过去,旗袍常常令李丽联想起自己过世的祖母。30岁的她是绝对不会在聚会上穿这种紧身设计的中国传统服装的。不过现在,作为电视制片人,李丽有空的时候,常常会光顾上海的服装店——_她希望找到适合在特殊场合下穿的完美旗袍。还有很多人像她一样:随着李丽进出一个又一个的服装店,她惊奇地发现很多年轻中国女性也在为聚会置备旗袍。现在的旗袍和她祖母的旗袍已有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4.
小欧 《三联竞争力》2005,(12):70-70
杨惠玲一直是在深圳做服装生意的,她设计出的可自由伸缩,以延长使用时间的服装为她赢得了第一桶金。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一件衣服穿不到半年就小了,下面又没有姊妹接替,实在是很浪费。于是,杨惠玲把衣服做了一个边,用扣子把它扣上。如果孩子从1.3米长到了1.4米,可以把边放下来;  相似文献   

5.
《进出口经理人》2011,(10):10-10
2005年6月,一位中国普通制衣工登上了新一期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她叫刘莉,当年20岁,在广东省开平市侪达制衣厂工作,为天木兰等公司缝制棉服。刘莉猜想穿这些衣服的人个头很高,而且很有钱,因为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穿她缝制的衣服的人,加上奖金和加班费,刘莉的月收入为120美元,是她在家乡附近打工收入的两倍。时代周刊的文章说,正是这样的女工在为美国人缝衣制裤。  相似文献   

6.
著书立说心倾编织艺术龚君红自小艺术细胞就特别活跃,能歌善舞还喜欢写作。她最大的愿望是长大后当一名作家。1968年,17岁的龚君红进了南昌卷烟厂,成了一名普通档车工。那个年代,女人们都爱织毛衣,坐在一块经常会交流织毛衣的心得体会,她也过去凑热闹,并且很快掌握了织毛衣的方法。一段时间后,她发现姐妹们织的毛衣样式呆板,色彩也比较单调,于是,她在毛衣的设计上一遍遍地开始探索。当她穿上款式新颖色彩缤纷的毛衣时,姐妹们纷纷向她投去羡慕的目光。随着姐妹们一个个找她讨教编织技巧,她的名气也大了起来,全厂几千号人…  相似文献   

7.
<正> 有一次,我和朋友路过熟人的服装店,店主热情地把我们请进屋里。她说:"刚接过来的店,不知生意好不好做,熟人嘛,给我捧捧场。"其实我心里不想买衣服,碍于面子,我选了一件男式衬衫,我看了看总觉得丈夫不能穿,这时店主看出了我的心事,告诉我:"熟人,不合适来换,给你个进价二十元。"二十元不贵,我付钱时说:"如果不能穿,我只想退不想换"。她当时点点头说:"行!"朋友也顺便买了一件上衣。到了家里,丈夫果真不能穿,又瘦又短。第二天,我便找到她,她脸色有些难看:"不能  相似文献   

8.
银发市场冷冷清清 老年产业商机无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仁先 《中国市场》1998,(10):32-33
<正> 家住北京洋桥的蔡大妈总忍不住和人唠叨同一件事情:老两口想买件秋天穿的衣服,可花了一天时间逛了五家商场,就是找不到一件适合老年人穿的衣服。她寻思,怎么就没有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衣服  相似文献   

9.
金凤 《致富时代》2012,(9):60-61
李惠月来自西安农村,1998年,19岁的她高中毕业后一直呆在家里。第二年初夏,她的爷爷得了脚气病,想穿一穿早年的草鞋,可是草鞋早就已经绝迹了,父亲听说后就为爷爷编了双草鞋,爷爷穿上一试,开心地笑了。李惠月脑海闪过一个念头,对父亲说:"你给我编20双草鞋吧,我想拿去卖!"父亲没答应,说这年头有谁会买草鞋?但李惠月不依不饶,父亲被缠得没办法,只好带着她割回了一背篓青草。晒干后,父亲把草搓成细绳,她跟着父亲学,两人半天工夫  相似文献   

10.
<正> 朋友怀孕四个多月了,担心再过几个月,现在的衣服不能穿了,便拉我陪她去买衣服。朋友想买一套大号运动服,穿起来宽松、舒适。在一家小店里,一件休闲衣,很肥大,我建议朋友试试,试过之后,朋友觉得不错,特别是衣服的加宽设计最适合她了。"这衣服不会小吧?再过几个月还能穿吗?干脆,我还是买运动装。"朋友说。这时,老板走过来说:"小姐,你放心。虽说这衣服原本是为女孩子赶时髦设计的,但几个月后当那种衣服穿也一样。你要买运动服,但你总不能几个月天天穿它吧?那也太单调了。我建议你买这件休闲服换着穿!穿运动服舒适有活力,穿休闲装随便又自然。而且换一件服,换一种款式,等于换一种心情啊!"朋友接受了老板的建议,愉快地买了休闲装。  相似文献   

11.
《国际广告》2009,(1):149-149
欧洲议会的议员们对广告商“性别角色定型”发出谴责,他们有几个明确的谴责对象。其中一个是意大利美尔暖服装设计公司的一个印刷品广告,画面上是一名穿高跟鞋的女子站在中央,一些大汗淋漓穿紧身牛仔裤的男人围绕着她。  相似文献   

12.
2008年2月的一天。重庆读者肖小姐致电本刊编辑部,讲述了一件她碰到的烦心事。她于前日在重庆某商场购买了某品牌打折服饰一件,回到家后满怀喜悦地在镜子前看自己穿上新衣的样子。想着约会时自己突然以一个新形象出现在男朋友面前。一定能给男朋友一个惊喜,她的心里便觉得甜滋滋的。 当她剪下服装吊牌时无意中发现吊牌的价格标签竟然是不干胶贴上去的,好奇心驱使她揭开上层的不干胶。没想到。在上层“658元”的价格标签下,赫然贴着一张“428元”的价格标签。她一下子想到,自己肯定上当了。商家是在提高价格的基础上再打折的。想到这里,她的好心情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恰逢“315”前夕,为了弄清事情真相,维护读者权益。编辑部连线在重庆出差的本刊记者舒歌,安排他与肖小姐一起.全程参与此事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袁鸿 《华商》2014,(20):32-33
义工这些年:走得红毯,擦得地板 在很多人眼里,汤唯是女神。但从2001年认识直到今天,她在我眼里一直是那个素颜的义工女同学。现在她还是会随便穿件衣服、坐着公交车就来我的工作室喝茶;对我这儿卫生看不过去了,她也会主动帮忙打扫;如果是一群朋友聚餐,吃完饭擦桌子洗碗的就是她。  相似文献   

14.
1983年刘晓庆《盼红军》、《绒花》 说她是春晚女神一点也不为过。1983年,第一届春晚,她是4个主持人中唯一一个女生,也是全场最为惊艳的那一个。除了主持,刘晓庆还独唱了《绒花》和《盼红军》两首歌曲。两首歌她几乎没有任何动作,却一直保持质朴的笑容。而刘晓庆穿的在香港大排档花了5港元买来的红衬衫,没想到却在“时尚圈”引起了一番轰动——当年春晚结束后,全国各大城市都掀起了穿这种”小庆衫“的潮流。从那一晚开始,刘晓庆也成为无数男人心中的女神。  相似文献   

15.
在不少人眼里,草鞋是“上不了台面”的低档贷,可河南女孩李雪菲偏偏不信这个邪。只因注入了时尚元素,她设计的草鞋不仅凤靡大上海,还被香港女模穿着走上T型台,从而受到众多明星的青睐。产品远销到韩国、日本、加拿大等国,短短5年就赚了16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6.
一条裤子     
《浙商》2007,(14):92-92
一个小男孩弄到了一条裤子,自己很喜欢,但是穿上后才发现裤子太长了,不适合。于是找到了奶奶,央求她给改一下。但奶奶说现在的家务事太多,忙不开,让他去找妈妈。于是小男孩找到了妈妈,可妈妈正在和人打桥牌,没时间。最后小男孩没办法只好去找姐姐,但姐姐说有约会,时间就要到了,并高兴地走出了家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正>胡昕,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开了一个小小的裁缝店,短短几年间,居然把分店开到了香港、意大利,总资产达到了1200多万元,连巩俐等大腕都穿上了她做的服装!学以致用裁缝店开业大吉22岁的胡听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偶然逛商店时发现,现在的服装都是大批量生产,缺少个性化,可哪个爱漂亮的女人不希望自己所穿的衣服是独一无二的?既然难以找到对口的工作,我何不干脆开家裁缝店,自己设计、裁剪、缝纫,专门给人量身定做,做个济南最独特的女裁缝呢?  相似文献   

18.
陶冶 《华商》2014,(15):38-39
2007年9月21日,16岁的中学生Rachel放学后没有直接回家,她迫不及待地跑进101收发室,期待一份特别的包裹。连续10天,她失望而归,而这一次,收发阿姨从墙角挑出平板纸箱,让她兴奋得跳起来。她终于拿到第一个奢侈品手袋——Prada尼龙包。2007年,美国电影《穿Prada的女魔头》风靡全球,几乎一夜之间,这个意大利百年品牌在中国家喻户晓,它代表着“日常生活中的非凡享受”。  相似文献   

19.
李毅 《中国市场》2006,(8):56-59
别人靠父母念书,她能靠自己念书;别人想着考研,她却想着开店;别人给老板打工,她只给自己打工;别人说她是小商小赈,她笑一笑,擦擦汗……她叫燕谰,从校园里走出,从故事里走来,展现着一个女大学生不凡的创业历程。  相似文献   

20.
衣服的本质     
列那 《商界》2004,(10):87-87
总结出一务民间定律:越是囊中羞涩越要血拼占有顶级品牌,我一朋友年薪3万时,穿的都是Christian Dior、Pierre Balmain、Gucci之类的一线品牌,最寒酸的也是Benetton、现在她住上了花园洋房,开上了本田车,却从超市买20块钱的T恤穿,不过谁也不信她的T恤只有20块钱。冬天她戴了条Burberry格子围巾,被同事们争相把玩,其实朋友在挤公共汽车的年代也天天戴那条围巾,直到开上本田,才被周围的人关注并被公认为真的Burberry,这充分说明了衣着是一种势利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