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正> 国际分工就是生产的国际专业化。回顾历史,纵观现状,不难看出,影响国际分工的因素有二:一是自然条件,二是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新的科学技术的发明,生产力的提高,总将影响世界经济,导致国际分工发生相应的变化。英国纺织工业早期的技术创新摧毁了印度工业原有的竞争优势以及用生产氮的新方法取代智  相似文献   

4.
<正> 60年代后期以来,东亚地区成为世界经济中最富活力和增长速度最快的区域。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不仅始终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和高于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率,而且这种增长速度上的差距呈现日益扩大之势。据世界银行统计,1965—1973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东亚地区为8.1%,世界平均为5%;1973—1980年,东亚为6.6%,世界平均为3.3%;1980—1989年,东亚为  相似文献   

5.
论价值链国际分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由产业之间、产品之间向价值链分工发展。这种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国际分工主要表现为:要素合作、中间产品贸易增大、外包的迅猛发展等。在这种分工格局下,一国的比较优势不仅体现在产业、产品上,更多体现在价值链上。各国在价值链上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它在国际分工中的利益分配。中国目前在国际价值链上处于不利地位,自主创新是改变这种不利地位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即将加入WTO的背景下,西部大开发不能把眼光停留在本地区和国内,必须置于国际经济中,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对此,本文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7.
论当代国际分工格局中发展中国家的分工利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国际分工格局呈现出以要素分工力主导的特征。在这一分工格局下,人口较多的发展中国家,以劳动要素参与国际分工乃是必然选择。但劳动受其自身特点的制约在利益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要保障劳动参与国际分工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保障劳动参与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从长远看,保障发展中国家分工利益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要素质量。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呈现出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并重、产业内和产品内垂直分工快速发展和发达国家主导的特点。中国已经是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但仍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低端。未来五到十年,国际垂直产业分工的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但服务贸易的重要性将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将会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将会继续提升,有望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向中高端升级,并在全球价值链治理中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徐强 《国际贸易》2007,(4):35-39
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引起广泛关注.在失衡格局的维系和发展过程中,多方面经济功能的国际分工关系都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阐述历次技术革命产生的背景及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论述了每次技术革命对国际分工所产生影响的若干具体表现.在此基础上,面对21世纪技术革命的新形势,阐述了新技术革命条件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周常青 《商场现代化》2007,(12):143-144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电子商务将是21世纪世界经济的主流,是影响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四大主要因素之一。电子商务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深化。国际分工的格局的重心已经开始从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转变,从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转变。这种分工的变化为我国对外贸易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在保障外贸规模不断发展的同时,要争取更有利的外贸条件就要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培育自主品牌和装备制造能力。  相似文献   

12.
规模经济、规模报酬问题,在国际分工理论和国际贸易实践中一直倍受争议。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经典的国际分工理论多以“规模报酬递减”作为基础假设条件,并形成了误导,使很多人忽略了规模报酬“递增”在国际分工形成、发展方面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次,人们对大型企业形成“垄断”的恐惧,使人们对以规模经  相似文献   

13.
14.
15.
<正> 对外开放的终极目的在于获得经济利益,而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获得这种经济利益,则取决于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水平。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水平与其经济资源总量、结构、体制和管理等因素都有直接关系,但其中最重要的还在于经济结构,因为这是构成参与国际分工进而获得经济利益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全球价值链分工为中国融入新国际分工体系和生产组织网络提供了契机,提供了可供其学习跨国公司竞争力的培育过程并不断积累内在竞争优势和新的产业升级路径。同时,价值链分工也带来要素收入分配不平衡下的比较优势困境和知识要素分布的恶心循环。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拥有外贸规模不断扩大和进出口贸易结构优化提升以及广阔的国内市场和良好的投资环境等优势,但经济增长利润升值空间有限。  相似文献   

17.
<正> 中日贸易格局原来是典型的垂直性分工,双方关系完全是互补性的,不存在竞争。近年来,中国对日出口中制成品比率上升,两国在纺织品等行业中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但进一步分析表明,两国即使在这些行业也存在明确的互补性关系。相关分析表明,在APEC成员中,中国与日本的贸易互补性最强,贸易竞争性最弱。  相似文献   

18.
垂直专业化分工及我国的分工地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垂直专业化分工是国际分工的深化,是同一产业或行业内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阶段之间的国际分工。基于比较优势的垂直专业化分工,其表现形式是包含中间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其分工和贸易模式是可预测的。我国在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中的地位是进口半制成品并加工装配成消费品,然后出口,其主要形式是加工贸易。  相似文献   

19.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国际秩序的基础,国际分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从而促进国际贸易发展,谁主导国际分工就将主导国际贸易秩序。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平等属性一直延续到今天,从伟大的地理大发现开始,国际分工秩序一直就由发达国家主导,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占主导地位的力量仍将是欧美发达国家,本文分五个阶段阐述国际分工及国际贸易秩序的演变,并分析现阶段基于全球价值链下国际分工格局。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发展和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分工几乎渗透到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各个领域,促进了生产的国际化和服务国际化交织发展,出现了商品生产的国际分工和服务业国际分工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趋势,进一步推进了整个国际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