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播主要包括品牌传播、广播电视传媒和大众传播等.而人际传播是一种最基本的传播方式,任何传播最终都要落实到"人"这个受众上,因此人际传播理是所有传播的基础.和谐的人际传播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审美的过程.把握人际传播中的审美心理活动并满足受众的心理需要,以达到人际传播的成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审美心理学的深入发展使审美态度问题日益凸显,审美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审美体验,进而影响审美观乃至美学观。审美态度对人生理想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梅花在中国传统审美意识中的心理寓意经历了漫长的变迁。一直以来,梅花是贞士、君子或是隐士、美人和仙子的象征,寓示着高洁的品性。但是从魏晋到宋代,梅花在我国审美心理寓意中有一个从女性对爱欲的禁忌到中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男性对性的压抑,再由男性的性压抑发展为象征贞士、隐士、美人仙子的演变过程。宋代以后梅花的审美心理寓意才定型,没有发生更多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进入电子媒介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涌现催生出了一个全新的时空——“赛博空间”。全球化语境下,虚拟世界的形成使人类的整个社会文化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影响了主体的生产生活习惯和方式,而且也带来了一场精神领域上的审美新变。数字文化时代下,赛博空间既是一个丰富多元的万象世界、高度拟真的仿像世界,又是一个欲望驰骋的幻象世界,并由此形成了三种新异的审美范式——“碎片审美“”沉浸审美”和“享乐审美”。  相似文献   

5.
论《玫瑰花亭雕塑》美与审美之间的辨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既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又相互依存,并共同推动人类审美活动的发展,从而不断扩大了人类的审美范围,提高着人的生活质量. 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能动的反作用,审美客体对审美主体的决定性作用,都是以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为前提的,它们都以审美活动为共同存在体,具体地体现着人的本质力量.  相似文献   

6.
格式塔心理美学是在格式塔心理学之上发展而来,文章根据格式塔心理美学中"整体大于个体的总和"的审美意向,在阳朔"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山水之美之上,探讨阳朔山水的格式塔心理美学的整体、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7.
从心理的角度说明对待一事物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这种看法的背后实际隐藏着个人的学识修养 ,阅历经验。审美同样如此 ,只是审美还隐藏着超功利的人生情感体验。因此为了增强审美能力 ,即发现美的能力 ,首先就应该丰富内在图式 ,亦即丰富阅历经验 ,这就是“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同时须澄明心境 ,摆脱实用目的。  相似文献   

8.
儿童青少年审美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有效的审美教育的基本依据。但目前,对此的研究都未得此应有的重视,本文试图从实证角度出发,对8~13岁的儿童绘画表现及其审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论音乐审美教育的心理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已成为社会美育及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的本质是音乐审美教育,美育不仅仅着眼于美的领域,它对于智力的开发和道德修养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国民音乐教育归根结底在于不断培养、净化和提高国民普遍的音乐审美素质、能力和水平,音乐审美是音乐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这将对学生学习数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数学审美的心理基础,提出要不断提高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和美学素养以及要善于精心提炼教材中潜在的美学因素。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晨,人们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人们的审美趣味及艺术需求也在逐渐的提高.该文主要论速了商业影视文学的出现,对于商业影视文学的理解,并分析当今出现的商业影视文学的审美特征及其艺术品格,思索商业影视文学的发展带给社会文化生活及人们审美情趣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审美“趣”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时代,传统延续与"时尚"结合所带来的审美需求是什么呢,现代包装怎样迎合这种审美需求。文章认为,现代包装设计师应当熟知美学原理,懂得美学规律,尽力使设计适合于社会美、大众美和时代美,把握住现代消费者求新、求奇、求趣的视觉审美与心理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3.
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竞争手段越业越多样化,商业企业在如何利用消费者心理,尤其是价格心理方面大做文章.心理价格策略尤其是尾数定价策略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不同零售业态、不同档次的商品,给这些零售商业企业带来了机会,实现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消费者的价格心理归根结底是消费者文化心理的反映,因此,深入研究消费者价格心理尤其是文化心理的变化特点,对更好地满足消费者购物心理需要,实现企业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东西方文化思想交流频繁,在这种文化撞击下,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在不断吸收与接纳外来文化。服装审美价值取向作为社会发展的风向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也随之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本文浅析了近代我国服装审美价值取向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程铷  翁捷 《企业家天地》2006,(7):146-147
审美特性、文化形态和生活方式是“审美文化”的定义所显示的三个指涉对象,它们在现当代的范畴中得到了确认和完善。在古代美学中,由于“审美残缺”和“审美封闭”,审美特性没有真正地被凸现出来;而在现代美学中,“审美残缺”和“审美封闭”得到了克服和超越,真正达到了审美的独立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审美通过培养青年合理的认知模式,加强、丰富他们的心理图式,为他们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审美有利于积淀青年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框架”,产生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念动力,养成青年超越的生活态度,使外在的社会规范内化为他们的德性。发挥行政、法律手段和社会引导的功能以及教育工作者和广大青年的审美自觉,促使审美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特殊的家庭使伟大作家曹雪芹从小形成了对女性深入而独特的认识,他那同情女性而叛逆封建家庭的心理从此便驱使他在《红楼梦》中写出了一位可泣可叹的“忧郁女性”——林黛玉。试图从心理分析的视角出发,来探究一下作家塑造这位“忧郁女性”的深层所涵盖着的作家自身的生存体验、生活经历和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 :唤起审美鉴赏是意境审美价值之一。具体体现在 :一、意境能唤起对自然美的审美感受 ;二、意境能唤起对人美的审美欣赏 ;三、意境能唤起对艺术美的审美鉴赏。本文通过实例对上述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9.
心理教育、人格教育、审美教育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三育一体化”德育模式中,心理教育是基础,人格教育是核心,审美教育是升华.该模式在纵向维度上强调人格素质的提升,体现德育层次的不断深化;在横向维度上注重个体知情意行的协同发展,体现整体教育的理念.文章探讨了“三育一体化”德育模式得以构建的理论基础,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文化语境下,广义的审美向度呈(狭义)审美、非审美、审丑多元并存的局面。狭义审美中,受传统文化语境影响,主张精英作为典型形象。这对塑造本土精英形象,打造中国文化形象具有巨大的文化意义。非审关,受后现代主义影响,主张消解中心主义,提倡对他者的关注。非审美将审美对象非审美化,提高了民众对于非中心话语的关注,并推进大众对他者由关注走向关怀。审丑,是中国当代艺术精神的表现,具有明显的当代性,体现了艺术家对中国当下文化命运的关注,批判意识强烈,同时,通过对丑的批判也有效地提高了民众的参与意识,共同改善中国在全球化语境的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