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故事一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吃。一开始,他们抓阉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  相似文献   

2.
分粥     
《中国供销商情》2006,(6):68-68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一开始,他们抓阉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但他们常常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刺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相似文献   

3.
曹毅 《中国市场》2008,(42):56-56
<正>有论者评说:经济学家们强调效率,却忽视了公平;现实中公平和效率往往是矛盾的,一味讲公平,却又影响了效率。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对此提出了著名的"漏桶原理"。假定有这样一个贫富分化的国家,这个国家只有富人和穷人,他们分别集中居住在东部和西部。国家每天分给他们同样多的粥。东部的富人人数少,粥相对来说就多,每天  相似文献   

4.
谢获宝 《大经贸》2002,(3):84-85
分粥的故事曾经几次听到朋友讲述这样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住着几个和尚,大家一起生活,每天早晨都要喝粥。怎么分粥呢?大家首先推举年龄最长的老和尚分,因为长者受人敬重,有威信,能服众人。年长者果然不负众望,分配公道。但是,这种状态没有维持多久。一些和尚善于在长者前捡好听的话说,关系就比较融洽;有  相似文献   

5.
我常去一家粥店吃粥。这家粥店并不大,但是生意真好。每天我去的时候,想找个座位都很难。盛夏时候,这家粥店里依然挤满来吃粥的顾客,大热天里大家依然吃得一副爽口爽心的样子。早上时段,同样有许多行色匆匆的上班族进店来喝粥。城区其它地方开的粥店,却一个接着一个倒闭了。那些店为什么倒闭,  相似文献   

6.
中南大学的学生每天上课的必经之路上有一家"路边粥摊"。小小粥摊面积不大、道具不多却生意火爆。老板透露,一个月净利润上万。简陋的设备、不谙学术的老板本分经营,却创造了许多人无可企及的月收入,究其原因无非是几个别具匠心的营销战略:绝妙的选址、外带的形式以及"粥"本身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许慧 《商业科技》2010,(36):51-51
中南大学的学生每天上课的必经之路上有一家"路边粥摊"。小小粥摊面积不大、道具不多却生意火爆。老板透露,一个月净利润上万。简陋的设备、不谙学术的老板本分经营,却创造了许多人无可企及的月收入,究其原因无非是几个别具匠心的营销战略:绝妙的选址、外带的形式以及"粥"本身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正>陈先生是广东人,曾从事餐饮多年,有一手煮粥的绝活,生滚粥、老火舰粥、皮蛋粥、鱼肉粥……样样叫绝。有一次去成都,他用亲手熬制的粥宴请朋友,赢得了大家的一片叫好声。“你的粥熬得这么好。不如在成都开家粥店吧!”朋友笑着说。  相似文献   

9.
浦发信心     
一对夫妻有着每天早晨喝拿铁咖啡的习惯。有一天,一位理财顾问告诉他们,每天少喝两杯拿铁,30年就能省下50万元!他们惊呆了。  相似文献   

10.
营销动向     
<正>小粥铺用QQ经营温州的陈晨所开的粥铺生意日渐惨淡,他不知如何是好。一天夜里,陈晨在QQ上与一位网友聊天时,对方得知他是粥铺的老板,忽然问他:能不能送碗粥过去?下了QQ,陈晨迅速热了一碗粥,打好包后就骑着自行车往  相似文献   

11.
特色粥食店     
《中国供销商情》2005,(3):62-62
粥食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特别受到南方人的欢迎,在现今南北大融合的形式下,开一间特色粥品店,无疑是一次极好的致富机会。  相似文献   

12.
地方百态     
《中国市场》2009,(3):9-9
<正>温州:出现施粥摊据《新快报》11月27日报道,有网友发帖展示在温州看到这样一幕:在温州华盖山的山脚下,一个民众自发捐献和组织的爱心施粥摊给穷人施粥,拾荒者和清苦的外来民工都喝上了冒着热气的粥,这种情景  相似文献   

13.
陈龙 《糖烟酒周刊》2007,(27):72-73
“方便粥?没见过,不是很了解。八宝粥是方便粥吧……”,在谋划本次文章之前,记者决定将这句话写在前面。原因有两个:一、这是很多消费者对方便粥的第一反映,甚至,对很多经销商来说,对方便粥的印象也仅仅停留在这句话上:二、文章将围绕这句话展开,或者你可以理解为,记者通篇文章不过是想回答这两句话而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正>1出生时母亲还年轻美国芝加哥大学科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出生时母亲年龄如果不到25岁,他们活到100岁的几率是出生时母亲超过25岁的人的两倍。2爱喝茶一项针对4.05万名日本男女的研究结果显示:每天喝至少5杯茶的人,他们死于心脏病和中风的几率最低。3每天步行30分钟一项针对2603名男女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每天坚持步行30分钟左右的人,不管其体内脂肪含量有多高,他们的长寿几率是那些每天步行少于30分钟的人的4倍。  相似文献   

15.
赵栓文 《商场现代化》2006,(34):380-381
据国资委披露,经检查发现,在2004年181家中央企业的财务审计报告中,有近120家企业审计报告不充分,其中13家报告结论与事实相反.关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全国已经讨论了较长的时间,相应的措施也采取了不少,但企业做假账的现象仍比较普遍,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制度的不完善造成的.如何将一锅粥公平地分配给大家,保证每个人都能喝到相等量的粥,实践结果证明,只有当分粥的人最后一个端饭碗时,才能真正做到公平."分粥"原理启示我们,要彻底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就必须找出制度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才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毒瘤的根本措施.笔者认为,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形成的环境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管理智慧     
《品牌》2006,(4):78-78
<正> 1有两家卖粥的小店。左边这个和右边那个每天的顾客相差不多,都是川流不息,人进人出的。然而晚上结算的时候,左边这个总是比右边那个多出了百十元来。天天如此。于是,我走进了右边那个粥店。服务小姐微笑着把我迎进去,给我盛好一碗粥。问我:"加不加鸡蛋?"我说加。于是她给我加了一个鸡蛋。每进来一个顾客,服务员都要问一句:"加不加鸡蛋?"也有说加的,也有说不加的,大概各占一半。我又走进左边那个小店。服务小姐同样微笑着把我迎进去,给我盛好一碗粥。问我:"加  相似文献   

17.
对于特色餐饮来说,夜经济自然要比白经济好,因为两者面对顾客群不一样,而不同顾客的消费理念也不一样潮香洲开在朝阳门外神路街的日坛晶华内。店主姓张,人称四姐。潮香洲是一家面积不大的特色店,以粥为主,价格几百元不等,配备些许凉菜,每天定量烹制的酱肘子是其特色菜式,营业时间从上午  相似文献   

18.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寒冷的冬天,喝一碗热粥,暖胃又暖心。不过最近,网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很多粥屋和快餐店提供的很粘稠的粥,其实并非是熬出来的效果,而是使用了增稠剂。记者调查发现,虽说不少商家否认使用增稠剂,但市面上和网店却有不少人在销售这种添加剂。  相似文献   

19.
对于特色餐饮来说,夜经济自然要比白经济好,因为两者面对顾客群不一样,而不同顾客的消费理念也不一样潮香洲开在朝阳门外神路街的日坛晶华内。店主姓张,人称四姐。潮香洲是一家面积不大的特色店,以粥为主,价格几百元不等,配备些许凉菜,每天定量烹制的酱肘子是其特色菜式,营业时间从上午  相似文献   

20.
这个小店有点酷最近,我家楼下新开了一家小吃店,怪得很:首先,名字怪——广东布拉肠早餐店,说到早餐,无非牛奶、面包、豆浆、油条、面条和粥,这布拉肠是什么,实在让人摸不清头脑;其次,经营方式怪——说做早餐就做早餐,每天只有上午6:00~10:00营业,其余时间一律大门紧闭,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