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芳 《魅力中国》2014,(11):150-150
随着我国外语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推进,其对我国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英语等外语国家文化的认同超过了本国文化的认同,从而造成本国文化失语的现象。本文将从民族认同和中国文化失语的概念出发,具体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外语教育对其民族认同的影响,从而提出基于民族认同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外语教育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同胞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造出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对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有促进作用。但对于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现状来看,相对封闭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同胞为传承自身文化对义务教育有所抵制,作为少数民族文化载体的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字,在传承中受到少数民族学校教育统一汉语的挑战。所以民族地区的教育观念要从生存型少数民族义务教育观向发展型少数民族义务教育观转变,从同质化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向多元文化一体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转变。  相似文献   

3.
建州40年来,在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和发展民族教育的特殊方针措施的正确指导下,自治州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了发展民族语言教学和继承民族文化,自治州建立了以主体少数民族语文为主的双语教学体系,重视对主体少数民族知识水平及其表现特点的探索,加强对民族教育理论的研究,这些都为发展自治州民族教育事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下面就自治州民族学校实施双语教学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语言与认知的阐述,分析影响边疆少数民族——景颇族学生英语词汇概念学习的因素,揭示民族生活环境的不同必将导致对客观世界认知的差异,从而形成各自语言词汇的个性特点。研究少数民族英语学习的认知特点是提高民族地区外语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5个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从全球视角分析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传播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本文在解读典籍和民族典籍理论的基础上,揭示了中国少数民族典籍翻译的价值,同是也依据语言翻译学理论探析了民族典籍翻译发展的要素。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跨界民族以及跨界民族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中俄两国毗邻,拥有共同的边界线长达4300多公里。中俄两国拥有多个跨界居住的民族,俄罗斯族、赫哲族、鄂温克族等。按照中国少数民族定义,上述民族均为少数民族,跨中俄两国国境而居。中俄两国国家性质和民族政策决定少数民族的语言策略及其地位不同,对中俄两国少数民族的界定、发展的研究,归纳出两国少数民族的发展趋势,以期推动我国少数民族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萍 《中国经贸》2009,(22):240-241
高校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加强和改进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而且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其意义十分深远。针对目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教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多方整合资源,尊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风俗习惯,认真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困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进一步优化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把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成建设民族地区,发展民族地区,促进祖国边疆的巩固和民族团结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8.
欧洲历史上发生过三次"汉语教育热",这三次汉语对欧洲理解中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外语教育是民族交往的一种方式,也是全球化的重要手段. 纵观历史发现.当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交往时,不可避免地在语言上产生了接触.语言接触可以说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碰撞的结果,语言接触就会有翻译、语言教学、语言研究等语言活动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与学校教育结合形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日益受到现代社会主流教育的冲击,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渐失传,年轻一代对自己的民族文化知之甚少的状况,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应该在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基础上,把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主流文化教育相结合,实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校担负着宣传国家主流意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职责,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国家后备力量,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民族教育尤为重要。民族教育强调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统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从中吸取知识与经验,增强其方向性、实效性。因此,以学校教育为着力点,可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二者耦合,有利于推动国家教育和谐发展;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核心价值的认同;实现民族地区文化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
多民族居住在贵州省,这里共有56个民族,其中世居民族有汉族、苗族、侗族、布依族、羌族、仡佬族、彝族、白族、回族、水族、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满族、蒙古族、仫佬族、土家族等18个民族。贵州省少数民族人口众多,但是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文章从教育和人口发展角度,研究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发展和少数民族教育问题,分析少数民族人口发展与少数民族教育的关系,为贵州省少数民族人口和教育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年来,为少数民族做了许多工作。这特别明显地表现在少数民族的经济和教育发展方面,少数民族的生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国家的民族政策,包括保持民族生活特点的原则,即保持多民族的原则。这一政策是少数民族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基础。遗憾的是,黑龙江省在保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方面还不能令人非常满意。这和有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偏离正确的民族政策有关。笔者于1988年8月份考察了富裕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青年的杰出代表,其核心价值观教育关系到民族地区稳定发展、民族团结及国家长治久安。本文介绍了少数民族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状和对其进行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的必要性,指出通过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知识的认同以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这样一个合力作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今天,全国各高校普遍开设少数民族"内地班"。"内地班"的意义不仅在于改变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落后现状,培养更多少数民族人才,为建设少数民族地区、振兴民族做出贡献,更在于维护民族团结,实现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本文在分析西部少数民族学生"内地班"教育成效和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改善少数民族学生"内地班"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吴晓旭 《理论观察》2014,(5):115-116
少数民族语言在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上有着相当大的作用,但是目前由于经济飞速发展及民族语言环境问题的影响,少数民族语言教育也呈现出弱化趋向。母语汉语固然重要,但是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的掌握对于理解和保护本民族文化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为此,建议通过民汉双语教学的促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力度的加强、并利用网络工具的宣传与传播等手段及方法适当的延缓这种趋势。  相似文献   

16.
当前部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少层次性和多样性,教育形式空泛化;重民族情感引导,轻国家认同教育。在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采取分众化教育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分众化教育的要求是深入研究来自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准确定位,把握热点,找准切入点,使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
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系到人才的培养,也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针对目前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教育工作者应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难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把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成建设发展民族地区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8.
任丽娟 《理论观察》2015,(2):157-159
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双语教育不仅加快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而且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而在实施双语教育的过程中,双语教师的缺乏是导致双语教育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贵州省师范院校实行双语教育,培养具备双语能力的教师,从而推动双语教育的发展迫切而必要。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齐市民族教育走向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初步形成了民族教育网络。目前,我市满族、蒙古族、朝鲜族、鄂温克族、柯尔克孜族七个少数民族都单设了本民族的学校,全市共有民族中小学143所,其中中学13所,小学130所。还有一所培养民族小学师资的师范学校,少数民族教育领导机构得到了强化和完善,充实和加强了民族教育研究部门。 尽管我市的民族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目前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民族高校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支绚丽的奇葩。民族高校在办学宗旨、教育对象方面具有的特殊性,要求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为民族高校提供了别具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民族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