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市州农业科技进步是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的基础,从微观层面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比较分析市州间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及形成差异的原因,不仅可为各市州客观认识本地区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提供依据,而且对明确未来发展现代农业的工作重点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文章运用增长速率方程法(Solow余值法),对"十二五"时期甘肃14市州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各市州间差异显著,呈明显的不均衡性。"低投入、低消耗、科技进步贡献率高"型2个市、"适度投入、适度消耗、科技进步贡献率较高"型5个市、"高投入、高消耗、科技进步贡献率有限"型5个市、"投入有限、消耗有限、科技进步贡献率低"2个市,表明提高市州农业科技贡献率、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结论]增强区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及应用效益,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意识及水平,以及发展市州特色产业、壮大区域经济实力是甘肃省市州未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算中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分析存在的差异性,为配置效率的提升寻求有效措施。[方法]运用超效率DEA,对2001~2014年间中国31个区域的面板数据进行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全面评估,从中探究区域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变动趋势和时空特征,构建Malmquist指数以从技术进步水平和技术效率水平考察影响区域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变动的因素。[结果]中国各地区整体的配置效率呈现上升趋势,超效率平均值从2001年的0.520上升到2014年的0.764;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1.3%,其中综合技术效率指数年均增长4.2%、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年均下降2.8%;从影响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来看,技术效率已成为主要因素。从细分的6个区域来看,华东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值最高,西北地区最低。从具体省份情况来看,有17个省(市、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大于1,其中天津、上海、广东、海南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年均增长率达到10%以上。[结论]提高中国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可采取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结构,各地根据农业科技资源实际扬长避短、合作共赢,实施农业科技"走出去"战略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新疆作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核心区,为新疆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如何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何处理全区的水土等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目前新疆地区面临的首要问题。[方法]文章以新疆农产品对中亚5国比较优势为背景,以2015年全区的农业投入产出情况作为基础数据,采用线性规划模型,借助Matlab软件进行求解,对新疆地区的水土资源进行有效分配,以全区的农业结构优化方案作为表现形式。[结果]新疆地区应减少小麦、玉米、棉花等效益较低、耗水较高、用工较多的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大豆、马铃薯等可套种、可抗旱且收益较高的作物种植面积,增大葵花、蔬菜、果用瓜、苜蓿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同时,该地区应扩大畜牧业的养殖数量,并增加饲草的来源。[结论]基于"一带一路"倡议,新疆需充分利用地缘优势,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发展目标,对全区农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以达到水、土等资源的合理配置,最终推动新疆地区与中亚5国的农产品贸易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重庆市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及影响因素,以期对重庆市的农业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出参考建议。[方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环境、农业科技资源经费投入、农业科技人才储备和农业科技创新成果4个方面构成综合层,向下分16个具体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判综合评价重庆市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及影响因素。[结果]重庆市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综合得分为81.08,为2级水平,其中农业科技人员流失比例较大,投入产出效率较低成为主要制约因素。[结论]重庆市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合理配置农业科技人员和经费投入以及提高资源配置环境是提高重庆市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的关键;农业科技资金投入浪费严重和农业科技活动成果的转化率较低、农业科技人才结构和农业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合理以及农业科技市场机制尚不完善是影响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正>新疆的"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事关新疆的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农发行应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实施,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企业"走出去",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一、新疆"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机遇新疆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起点,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门户。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总体空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农业对外发展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农业对外发展环境的影响,以期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借鉴。[方法]采用资料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通过分析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和我国对外农业投资以及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额,研究"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农业对外发展环境(农产品贸易、对外农业合作、对外农业投资)的影响。[结果]"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对外农业投资不断扩大,农业对外投资金额不断增加;2014年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额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且上升幅度很大;农产品出口额连年递增;贸易逆差也呈现出逐步缩小的变化趋势。[结论]"一带一路"建设意义深远,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业对外发展环境的提升,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对外农业合作更加频繁、农产品贸易额不断增加。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应进一步加快农业对外合作,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实现市场互惠,保持各国联合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最终使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依据比较优势原则,组织生产经济效益高的农产品,逐步形成区域专业化经营格局,是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方法]文章基于2010—2017年甘肃省14个市(州)的动态面板数据,采用区位熵指数对各市(州)的农业区域专业化水平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农业区域专业化增收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近年来甘肃省各市(州)农业区域专业化程度总体上稳步提升,有效促使农民收入增加,但相对于其他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变量而言,农业区域专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结论]根据上述分析,将甘肃省14个市(州)划分为比较优势区、潜力优势区、不具优势区,并提出实施农业区域专业化有利于农业生产发挥地区优势以及其他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因此,应从强化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方向、扩大农业区域专业化经营规模、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健全农业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增强甘肃省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的增收效应。  相似文献   

8.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加快新疆农业提质增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对现阶段国内农产品市场供需关系结构性错位、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结构失衡等诸多问题,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手段,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供给侧环境,优化供给侧机制,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对扩大有效供给,激发经济主体活力,增强经济长远发展动力具有重要意义。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期、动态的过程,也是当前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内容。新疆位于中国西部,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和门户,地缘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农业是新疆的基础和支撑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棉花、粮食、特色经济作物等产业发展迅速,农业产业结构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但也应看到,面对当前国内外农产品市场联动日益加深、需求转型升级,新疆的农业发展与农业结构也暴露出诸多新的问题,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方法]文章系统分析新疆农业发展的背景,总结规律特征,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供给端探索新疆农业提质增效的途径和手段,提出总体思路和合理化建议。[结果]总结新疆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和办法,提出加快产业化升级的思路,对促进新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意义重大。[结论]紧抓"一带一路"建设和"加快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机遇期,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推进新疆外向型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和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农业科技系统的运行效率,而农业科技系统的运行效率状况对提高农业科技资源的高效利用、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基于2009年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数据,对政府部门属农业科研机构的配置效率进行测算,并分析其规模报酬以便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构建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选取包含科技人员、科技经费及科技成果在内的6个投入产出指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DEA)中的超效率模型测算全国32个省份政府部门属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研究机构(含直辖市)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结果]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技资源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581,科技运行效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按机构学科领域分,水产学学科的效率值最高(TE Score=2.867 9);按机构服务的国民经济行业分,渔业的效率值最高(TE Score=1.901 1)。各省(市、区)农、林、牧、渔业农业科研机构的综合运行效率值大于1的有天津、吉林、贵州、宁夏、北京、辽宁。规模效率的平均值是0.686,规模收益递减的省(市、区)占87%。[结论]DEA非效率地区所占比例较大,技术效率低于全国平均值的地区占56%,地区规模效率的提升可以依靠加大科研投入来实现。农业科技资源配置的结构需要进行调整,在合理调控种植业科研机构的发展规模的同时优化其科技人员结构。通过开展农业科技计划绩效评价、组建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来促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同时应根据农业科研机构的不同类型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以便实现分类指导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休闲农业资源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分析山东省休闲农业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研究其影响因素,实现休闲农业资源的空间优化。[方法]选取山东省农业厅确定的5批共195个星级休闲农业点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最近邻指数、基尼系数、地理集中指数及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对山东省休闲农业的空间布局进行深入分析。[结果](1)在资源类型上,山东省休闲农业总体可以分为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农业科技、特色村镇和乡村文化5个一级类和18个二级类;(2)在空间分布类型上,山东省休闲农业资源总体趋于凝聚型分布;休闲农业资源在17地市内呈高度集中分布,各地市间发展不平衡;(3)从市域尺度上看,休闲农业资源主要集中在青岛、潍坊、临沂及济宁,莱芜和淄博最少;(4)在空间分布密度上,德州西部和聊城中部是高密度区,潍坊西北和青岛东南是次密度区。(5)山东省休闲农业资源的空间分布受到资源禀赋条件、地方经济基础、交通区位以及客源市场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最后,文章结合山东省休闲农业发展实际,给出了优化发展建议。[结论]山东省休闲农业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各地市应强调差异竞争,加强区域合作,并以"点—轴"发展理论为基础,加强点上集聚与轴的培育,实现休闲农业资源空间格局上的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珠江—西江经济带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既有直接作用又有间接作用。[方法]文章从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化这两个角度,利用2005—2018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市级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LSDV估计方法与IV-GMM估计方法检验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结果]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既能通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又能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推进城镇化进程这两个间接途径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结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显著。带域内各城市要明确发展定位,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有效衔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带域内各城市城镇化进程,为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化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加强农业国际合作开发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南亚与我国合作开发地缘优势明显,是我国农业海外合作开发的重要首选区域。在国家"一带一路"的全球战略格局指导下,通过区域比较优势分析等方法,立足我国对粮食等大宗战略农产品的发展需求、东南亚各国的农业资源禀赋与合作意向,从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的高度,系统谋划了东南亚地区农业合作开发的战略重点领域,确定以稻谷、天然橡胶、油棕榈、木薯、甘蔗和林业六大行业为合作重点,以提升原料掌控权和贸易话语权为关键环节,根据东南亚重要交通物流通道、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的区域差异,提出"三线两区"的合作开发总体布局。围绕各种合作有力推进,提出设立专项基金、加强金融支持、提升政府服务等政策建议保障,为我国政府与企业在东南亚地区长远战略合作的顶层设计提供重要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文章利用2004—2017年乌鲁木齐海关数据,研究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的现状、互补性及影响因素,挖掘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潜力,为进一步拓展双方农产品贸易提出建议。方法 采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引力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规模总体处于增长态势,但贸易联系紧密度不高;中国新疆以出口水果、蔬菜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为主,哈萨克斯坦主要出口畜产品、棉麻丝等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农产品贸易整体属于产业内贸易,在九大类细分农产品领域存在各自竞争优势,双方贸易需求基本没有重叠,互补性较强;双方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农产品贸易联系紧密程度、空间距离等是影响农产品双边贸易的重要因素。结论 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潜力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双方贸易潜力提升幅度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测算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取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文章通过DEA-Malmquist指数测算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38市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探究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其次运用fsQCA分析方法,探究5个前因条件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结果 (1)显示自全面取消农业税以来,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持续性,技术进步呈现退化趋势,但效率改善明显,技术进步与效率内部出现波动性特征,且增长驱动模式具有地域性特性。(2)长江经济带具有2条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H1:财政支持—信息对称—结构合理驱动型,H2:财政支持—交通便捷驱动型,同时明确3条非提升路径。结论 提出增强财政支农力度,重视农业劳动力外流现象,因地制宜制定农业发展政策以促进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寻找农业水土资源耦合研究热点、梳理研究发展历程、统筹和归纳研究体系,明晰未来研究发展方向和突破点,助力农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法 文章通过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借助CiteSpace软件对1992—2022年农业水土资源耦合研究热点、发展历程进行初步分析,之后借助文献归纳法进一步综述研究体系。结果 研究聚焦于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及效用,总体上经历了从土壤理化性质到水土资源优化配置、从小尺度作物种植到大尺度流域治理的发展历程,研究体系由3个研究基本面和6个研究基本点构成,研究基本面分别为水土资源匹配格局、水土资源利用过程、水土资源状态响应,即“格局—过程—响应”的农业水土资源耦合研究体系。结论 水土资源匹配格局方面需进一步明晰水土资源空间分异特征并加强二者物理交互过程和时空变异规律的研究,建议未来聚焦于识别水土资源配置差别并建立实践性的匹配等别标准;水土资源利用过程方面土地利用变化后水文过程响应研究尚待补充,建议未来可深入探索土地利用与水文过程的二元互馈机理;水土资源状态响应方面气候变化下需注意从气象指标入手探究农业生产中水土资源的关系,建议未来加强气候变化背景下低效利用问题的动态监测及预测模拟。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与空间范围进行了界定,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定义、特征进行了系统描述,并阐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意义;对经济带的空间范围从核心区、扩展区及辐射区等3方面进行了定位。文章仅对丝绸之路核心地区进行分区,即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等7个国家,针对7个国家的农业功能依据地域性、比较优势、可操作性等原则将核心区划分为3个功能区,分别是东北粮食区,包括中国、俄罗斯及哈萨克斯坦等3个国家;西南棉花区,包括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等3个国家;东部畜牧区,为吉尔吉斯斯坦。同时,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分区的基础上对经济带上沿线国家的农业经济协作提出了3方面建议,分别是应注重各协作区功能产业的顶层设计,尤其是在农业生产基地的布局上,要将协作区农业与城市、工业的联动发展作为首要因素,实现各协作区的互利共赢;选择与各协作区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农业产业相适宜的发展模式,积极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健全分工与协作机制,合作共进以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经济一体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新疆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效用,以期更好地指导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达到促进区域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方法]文章以新疆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为例,分析其资源特征、资源保护及开发现状;采用AHP分析法分析坎儿井农业遗产资源旅游效用,基于上述分析并结合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需求,提出优化其农业遗产资源保护及开发的规划、模式及策略。[结果]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中主体旅游资源坎儿井工程(B_1)、辅助旅游资源农业文化资源(B_2)、客源与市场特征(B_3)和外部因素特征(B_4)的权重分别是0.43、0.22、0.10和0.06。[结论]在比较其生态价值、环保价值、旅游价值的基础上,发现在稳固生态价值与环保价值的同时,挖掘新疆坎儿井的旅游价值是实现农业文化遗产有效保护的最佳途径;主体旅游资源坎儿井工程和辅助旅游资源农业文化资源为坎儿井农业遗产资源旅游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而客源与市场特征和外部因素特征权重最低,说明这两个因素是导致旅游效益权重低的主要原因;农业遗产资源旅游的保护和开发两者互惠共赢,但必须建立在重视农业遗产资源的保护及其宣传保护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