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1 毫秒
1.
《上海小企业》2006,(3):18-19
(一)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世界加工厂”的位置 有网友问(以下简称问):有人把我国说成是“世界加工厂”,怎样看待这种说法?田力普答(以下简称答):这种提法反映了一种客观现实。最早的提法叫“世界工厂”,有的人认为说“世界工厂”还不够确切,应该叫“世界加工厂”。也就是说我们缺乏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只充当一个打工者、加工者的地位。“这是一个客观现实,也是一个必然阶段。”“但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世界加工厂’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2.
“做企业要遵循变与不变的哲学,这个世界永恒的是变化,企业在产品与技术上要不断创新、不断变化。但是有一点不能变,就是你的主业,在这一点上要非常坚持”  相似文献   

3.
唐韵  郭芳 《经营者》2005,(8):33-35
VISA MINI卡:“因您而变”的创意时尚,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相似文献   

4.
报载,武钢总经理刘本仁在谈到企业“大”与“强”的关系时,有一段话颇发人深省:“武钢将以全球 500强为学习对象,围绕一个‘强’字,在提高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上下功夫,而不去单纯追求规模意义上的‘大’。”已属特大型企业的武钢不贪大而图强,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化的今天,可谓定位准确,见解独到。   近年来,世界驰名的《财富》杂志对全球企业的提法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由“ 500大”变为“ 500强”。这说明,在国际市场上,评价一个企业的成败得失,已从单纯规模意义上的“大小”转为看其实际竞争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5.
王军 《房地产导刊》2009,(7):104-104
“上海的这项工程让人们看到了一个观念的转变,就是从‘以车为本’转向‘以人为本’。可现在国内的许多城市还是在迎合汽车的需要,可以肯定的是,将来中国城市面临的,不是旧城改造,而是新城改造。”  相似文献   

6.
“更准确一点说,这是一次‘升级’,而不是‘变革’。”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麦伯良说。他还强调另一个观点:做企业就是这样,天气总有变化,有阳光明媚,也有刮风下雨,看你是否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7.
乃广 《人力资源》2010,(1):14-18
在各级管理者成长历程中,大多数人达到一定级别后,晋升空间便会越来越小,从而在不同年龄段上或职务级别上遇到继续升迁的困境,这种状态被形象地称为“天花板”现象。本刊发表的“透视职场‘天花板’现象”和“庭院深深深几许”就是从不同角度剖析和阐述了“天花板”现象产生的原因、危害及解决办法。“成功的职业生涯需要资本投入”则以一名管理者的亲身感受,生动地介绍了作为一名职场人,  相似文献   

8.
把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化”——供应链管理的历史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俊发 《上海物流》2007,(4):17-17,16
把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化并不是我的命题,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观点,我认为,在中国提出这一命题正当其时。 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富克斯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说“我们现在正处于‘服务经济’之中,即在世界历史上,我们第一次成为这样的国家,在其中一半以上的就业人口,不再从事食品、服装、住房、汽车和其它有形产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9.
<正>关于中国是否已成为“世界工厂”的讨论,大体是由2001年日本通产省发表的白皮书首次提到中国已成为“世界的工厂”而引发的。从文献看,国内学术界、产业界集中讨论这个问题是在2002年第三季度,讨论集中在什么是“世界工厂”、中国是否已成为“世界工厂”以及中国何时能成为“世界工厂”几个问题上。至于中国成为所谓的“世界工厂”要付出什么样的成本与代价,则是近两年人们才开始注意到。在谈论这个话题的文献中,有几篇是不能不提的:——2004年4月28日,“搜狐财经”发表赵晓《中国世界工厂的美景与破坏增长的困境》一文,论述了“中国的‘世界工厂’化进程与不能承受之重”。文章指出,中国自身的资源势必难以支撑传统工业的持续增长,环境的恶化亦更难以支撑过去那种“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生产方式的持续扩张。文章呼吁:“中国人首先有必  相似文献   

10.
五年前我写过一篇短文:《做什么像什么》。文章的第一句话就是“对一个人最大的称赞,是在他(她)的墓碑上刻着:做什么像什么。”五年后的今天想写“做什么‘不’像什么”,当然是有感而发的。我也会一开始就指出:“对一个人最大的贬损,是身后对他(她)的评价:做什么‘不’像什么。”  相似文献   

11.
“关注增长质量”既是本届达沃斯很有质量的一个议题,也是世界的一个自觉。之所以称之为“自觉”,是因为在过去,“增长就是增长,增长就是好事。但现在不一样了,需要全面衡量增长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智变     
变还是不变?如何变?在这个“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的世界,我们都面临着同样的抉择。  相似文献   

13.
“东风雪铁龙的品牌理念是,不仅仅为用户提供优质产品,还提供家一样的关怀,而这需要用东风雪铁龙贯彻始终的‘四化’服务策略来实现。”东风雪铁龙服务部部长孙万湘近日在接受中国质量报记者采访时,将东风雪铁龙的服务标准和服务理念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何伊凡 《中国企业家》2009,(18):148-154
2008年,宝钢30岁,回首她的30年,报纸上常见鲜艳标题。其中一篇文章将宝钢称为共和国的“钢铁长子”,前冶金部副部长吴溪淳觉得不妥。“宝钢应该是‘骄子’,骄在哪儿?她代表了中国钢铁工业现代化的方向,是一个样板。真正的‘长子’应该是鞍钢,这是历史形成的,无法改变。”  相似文献   

15.
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在日趋复杂的经营环境中,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一把“金钥匙”。在总结宝洁公司的成功经验时,宝洁前任CEO雷富礼说:“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组织原则,人们在做出决策、应对挑战和开创机会时都会遵照这个原则。在宝洁,这个原则就是创新。”并非仅仅是宝洁公司,创新是所有企业面向未来生存的必行之举。  相似文献   

16.
《企业与文化》2010,(5):19-21
今年五月以来,上汽厂党委在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的指导下,围绕“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建设世界级工厂”.开展了以“创建‘四强’党组织、‘四佳’党支部和争做‘四优’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主要做法归纳起来就是“一二三四五”:  相似文献   

17.
评分是人们试图影响世界的一种方式,大部分人都不会拒绝。Oinl汪是一个给周围事物评分的移动互联网社交应用,这个“事物”可以是任何东西,比如北京最好吃的小吃、兰桂坊最酷的夜店等等。  相似文献   

18.
“‘名盘+名校’可以说是一种创举,属于一种新生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城启集团销售中心、销售策划部副经理陈庆华对这种方式的发展前景十分有信心。“不过,当中可能会遇到种种曲折与困难。但我相信这种办学模式会借政府大力提倡民办教育的东风发展起来,困难与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有了这个东风,‘名盘+名校’一定会比以前走得更快、发展得更大。”  相似文献   

19.
这个世界天天都在变。如果哪个企业用固定的方法去应对这样一个充满变化的世界,那一定是失败的,肯定要灵活应对。所以,当今创新就是一个很时髦的话题。如何用新的方式在新的变化面前有一个正确的选择.其实是一种创新思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经营者》2005,(5)
<正>品牌推广是个大课题品牌营销过程中,品牌的核心价值必须始终如一,而表现又必须紧跟时势与潮流不断变化更新,这种变与不变的矛盾、继承与更新的矛盾, 是品牌持续推广运作的一个大课题。像金六福抓住了体育这张牌,把体育营销做到极致;随后又要把“福”的品牌理念作为自己的核心定位,自然地溶入金六幅和“福星”酒的每一个推广动作。坚持‘福’的核心价值,是金六福成功的关键。点评人: 徐源——江苏无锡小天鹅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