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林鸿艳 《魅力中国》2013,(19):309-309
摘要;文章首先从诉讼的几个主要方面如司法官和司法机构、诉讼的几个步骤论述了中国古代诉讼运作的过程。用了比较大的篇幅对中国古代诉讼制度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在对古代诉讼制度有了比较深刺认识的前提下,深入探究诉讼制度的两大特点和形成的原因。旨在通过对过去时代制度发展运作的研究。以发现现有制度中传承的思想。同时发现残留的弊病,以求改进、完善。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一份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探讨古代监察制度的沿革,分析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其对重大监察问题的制度安排,可以为当前我们党和国家监察制度的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张书钦  王维 《魅力中国》2014,(18):289-289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纠察百官、保证吏治清明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对历代封建王朝兴衰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作为一种重要的国家制度,迄今仍有较高的借鉴价值。总结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经验,可为我国当前监察制度与民主法制建设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5.
李勤 《黑河学刊》2011,(3):65-68
中国古代数千年以来,官僚制度虽经屡次变化,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选官任官制度一直是中华民族及其文化的优良传统和精华。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萌于舜创于秦,成于汉,善于唐。其精华内容是舜统治时代的"民主推荐,实践锻炼,考察任用"和"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制度;西周时的"八法治府,六计课吏"制度;秦时的"上计,法官法吏制度和《为吏之道》"制度;西汉时的"上计和监察制度";唐时的"四善"和"二十七最"制度。通过对这些古代官吏考核制度的分析,希望对我国现时的各级组织和干部的考核具有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姜超  马尧 《新西部(上)》2007,(12):177-178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包括廉政思想文化、廉政制度文化和廉政社会文化三大方面.本文探讨了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三大方面的主要内容.为了加强廉政建设,我们必须进行批判继承.  相似文献   

7.
杨巍仑 《魅力中国》2010,(23):118-118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从残疾人的角度讲,不仅仅是残疾人数量的剧增,原有的残疾人救助制度也遭受了破坏性损失。本文将列举大地震对残疾人救助制度造成的巨大影响,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力图找出相关的对策,改进和完善残疾人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8.
王文其 《魅力中国》2011,(5):301-301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是在中国特有行政文化中产生的,对古代的官员体制结构和社会都产生不小的影响,本文着重从历史地位和社会影响方面来介绍科举制度。  相似文献   

9.
段亚菲 《魅力中国》2011,(20):165-165
我国古代历朝历代都比较重视成文法的制定工作,逐步形成了以律典为核心的法律体系。然而,由于成文法立法的不足及其与司法实践活动的不适应,各朝又创造了多种法律形式作为制定法的补充。研究这些判例制度及其特征,有助于我国今天的判例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征、艺术表现形式、空间结构的分析,指出了中国古代建筑易、礼、道德的文化特征;天人合一的建筑环境、轴线的空间艺术、围院的平面空间的艺术特征,及其独特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1.
I. Introduction Prior to 2002 there was a rural electricity administrative system at the county level andbelow, which was separated from the urban (or state) electricity system. In 1949 when the People’s Republic was founded, there were only 33 small hydropower stations in rural China, with a total installed capacity of 3.63 MW, and total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in rural areas was 20 million kWh. Since 1949, rural electrification has made considerable progress and contributed a lot to the …  相似文献   

12.
始于80年代初、由中国政府推动的医疗改革被国务院研究机构宣告为“基本不成功”。在考察历史方面,横向以西方发达国家、前苏联或成功或失败的医疗改革经验为轴,纵向以70年代民间的诱致性变迁、80-90年代政府的强制性变迁为轴。在理论分析方面,从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入手,分析变迁过程中委托人及各级代理人的成本和收益,解释了改革失败的制度原因,并对新的政策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外资R&D机构区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陆已经成为外国公司海外R&D机构的主要集聚地之一。外资R&D机构在地理空间上具有高度集聚的分布态势,呈现“大集聚、小分散”的空间集聚特点。从区域(宏观)层面看,主要集聚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经济、科技中心城市,尤以北京和上海的集聚程度最高;在城市内部则集聚于各种类型的科技园区,如高新技术园区、科技工业园区、大学城以及开发区等。根据跨国R&D投资区位选择的一般原理,可以得出我国大陆外资R&D机构的四大区位选择模型:生产支撑型、资源寻求型、战略驱动型和政策引致型。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家智  林涌 《改革》2004,(6):59-63
我国是农业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农业自然灾害的发生及损失的扩大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同时,我国农业基础较为脆弱,农业灾害风险的管理能力和水平较低。在对我国农业灾害风险管理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考察基础上,结合国外农业灾害管理的经验和模式,提出我国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政策和措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梅  纪流河 《改革与战略》2012,28(1):92-94,98
目前,解决我国农村土地制度与现实经济形势的矛盾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以不同结构的产权本身并无优劣高下之分、其优化或变迁的原则与路径却存在着最优为逻辑起点,在改革三十年间中国农村土地制度调整的政策及其给农民带来的收益变化这两类基本事实基础上,我们检验了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结构,得出如下结论: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产权结构需要优化而非变迁,对其进行优化的重点应该是农地的使用权,优化使用权的主要方式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的社会治理模式不断创新,我国各级政府逐渐将构建服务型政府作为其施政纲领,政府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而事业单位作为我国政府建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具体实施机构和主要参与主体,在管理上还存在许多问题和较为落后的观念,因此事业单位管理改革势在必行。文章具体分析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管理的问题和现状,对事业单位管理的改革思路进行了分析,并对改革的创新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给出了改革的具体实施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晚清以降,随着我国近代报关行在各通商口岸渐次萌生、发展,规范报关行经营行为的制度安排相继推出,并随着报关行的发展而经历不断变迁.作为一种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安排,政府最终决定着新的制度供给的趋势与结果.但与此同时,正式制度的设计者也试图借助非正式制度来减少制度实施阻力,降低实施成本.此外,行业准入门槛过低是历次制度安排的共同缺陷,因而大大影响了制度的约束力.  相似文献   

18.
姜宏青  王硕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0):94-98,127
随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很多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规定,这些规定出自不同层级的地方政府,在内容上、形式上都存在诸多差异.文章搜集了28个样本的地方政府管理制度进行分析,以制度变迁理论为依据,根据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管理的现实要求,提出在省级政府制定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和省以下政府制定债务资金使用和监督的执行细则的债务管理制度体系,并构建了省级政府的债务管理制度的内容框架,旨在为地方政府有效地管理债务行为和提高债务资金的使用效果提供制度指引.  相似文献   

19.
伴随生产方式的进步,科技创新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金融作为现代经济中资源配置的中心力量对于科技创新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金融体制与科技创新体制、科技创新活动的适应性也影响着科技创新的效率。通过比较分析中美金融体制与科技创新体制、科技创新活动的适应性,能够获得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王菁  姚军 《改革与战略》2013,29(1):25-28
外贸制度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系指对外贸易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管理权限、经营分工及利益分配等内在的对外贸易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改革开放后,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的制度变迁经历了一条从管制到放松管制、从集权到分权、从计划到市场的创新之路.文章对外贸体制改革的历程以及过程中各个利益主体的博弈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国与国之间的不断博弈推动着中国外贸制度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