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人力资本到异质型人力资本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人力资本的本质在于其报酬递增性,但这种报酬递增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凡是具有报酬递增能力的人力资本为异质资本,而由报酬递增演变为报酬递减后的人力资本为同质资本,遵循函数的运动规律,异质资本也具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通过创造经济的非均衡性,异质资本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异质资本配置的差异也决定着每个人的社会存在。准地租则是异质资本的报酬形态。在现实生活中,异质资本具有多方面的映照  相似文献   

2.
徐可 《经济师》2006,(1):18-18,21
文章沿着经济思想史的脉络,从边际生产力递减和规模报酬递增的矛盾出发,分析了边际生产力理论的困境,梳理了边际生产力递减、规模报酬递增与人力资本之间的理论联系,认为劳动是特殊的、能动的生产要素,论述了劳动价值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许倩 《发展研究》2001,(4):10-12
(一) 传统经济学是构建在报酬递减的假设之上的--"如果技术和生产的其他要素不变,增加其中某个要素的投入量,会使边际产量递增到一定点,超过这一定点,增加的投入量会使边际产量递减."也即经济行为会产生一种负反馈,它导致在市场上领先的产品或公司最终要走到极限,从而达到一个可以预见的价格和市场份额的平衡.这种传统经济理论强调最小效率规模:随着产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企业收益呈递减趋势,成本会相应上升.这样,企业经营一旦超过适度规模,利润率就会下降,成本会相应上升.  相似文献   

4.
针对国内有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对规模报酬的表述不是很清楚、甚至表述错误的情况,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关于规模报酬的定义,提出了规模报酬递增、递减和不变的判别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数学说明,提供了规模报酬的“技术”案例,说明了形成规模报酬递增、递减和规模报酬不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马歇尔的"报酬递减律"与新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酬递减趋势本身是有所区分的,以产量来衡量的个量报酬在不同报酬递减趋势中是相似的,但在一定条件下,以价值来衡量的总量报酬却因产量递减而呈增势;报酬递减趋势在长期内会被报酬递增趋势所阻遏,且两种趋势的作用会不断地互相抵消和互为消长,结果便形成报酬不变律。这是马歇尔"报酬递减律"的基本观点。新经济在强劲的报酬递增倾向的另一面,却是报酬递减。因而,马歇尔的报酬递减学说在新经济发展中依然有其理论活力。  相似文献   

6.
农业生产要素组合规律分析及其运行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技术替代递减规律、规模报酬规律对我国农业生产投入要素配置效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了确立农民土地承包永久租佃权、提升劳动力技能素质、增加农业资本供给、多元农业产业技术投入等措施,以增强农业生产要素产出效益。  相似文献   

7.
本文指出了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含义和对GDP“三驾马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增长理论假设规模报酬不变从而避开了市场结构难题,完全竞争与规模报酬不变是相容的。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难题的理论突破才开始在新增长理论中进行。作为一种简单的处理方法,新增长理论首先采用马歇尔的外部经济概念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讨论了报酬递增与内生增长问题。新增长理论最主要的部分是在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同时存在的条件下讨论报酬递增与内生增长问题。本文对新增长理论如何处理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难题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9.
肇始于亚当·斯密的基于劳动分工的报酬递增思想,经扬格、加里·贝克尔和杨小凯等人的努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从分工与外部经济理论来解释报酬递增,从分工导致制度变迁、组织创新与交易效率角度来解释报酬递增,以及从内生劳动分工、协调成本、知识总量和人力资本积累角度来解释报酬递增的分析框架,并没有真正解决分工导致报酬递增的真正根源,没有真正解决分工产生的内在原因、分工效率演进以及社会生产方式变迁所蕴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等问题。马克思的基于分工的报酬递增思想,不仅系统地分析了分工和报酬递增产生的利益动机和历史原因,还提出了一个报酬递增导致资本主义内在演进的宏大理论,全面科学地解释了分工和报酬递增。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的演进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斯密理论是通过拓展新的分工实现内生和自我持续增长理论的基础;马克思关于分工形式的划分推进了对于报酬递增机制的认识;杨格开创了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思路.内生增长理论以技术进步、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为核心,将分工和技术进步、知识积累紧密联系起来,以分工为重要分析框架论证报酬递增和长期经济增长的实现,吸收和发展了分工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和相关模型分别依循由古典经济学开创的两种分工观进行分析,对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 增长的相关理论和模型进行了重要扩展和充实.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分析我国区域建设用地数量配置与资本流动的关系。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计量模型法。研究结果:(1)区域地均资本存量对建设用地边际报酬具有正向作用;建设用地边际报酬对资本存量边际报酬具有反向作用;资本存量边际报酬对资本净流入具有正向作用。(2)由地区间差别性的建设用地数量配置所导致的资本存量边际报酬差异对资本流动的推力仅在东、中、西部地区间发生作用,未对各地区内部资本流动产生显著作用。研究结论:我国中、西部地区相对丰富的建设用地数量,使其地均资本存量增长较慢,致使建设用地边际报酬增长较慢,资本存量边际报酬降低较慢,导致东、中、西部地区资本回报率呈现出趋同发展的趋势,从而使得资本改变了长期以来反向流动的格局,驱动资本从东部向中、西部逐渐流动,资本流动方式向符合新古典主义增长趋同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报酬递增在主流经济学中何以缺失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巍  韩冰 《经济学家》2002,(5):62-67
作为传统经济学基本假设之一的报酬递减假设,与越来越多的经济部门中呈现的报酬递增现象相背离。报酬递增在现实和理论中一直都存在着,但却没有被纳入主流经济学的框架,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学方法论存在问题。传统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无法提供报酬递增理论的生存土壤,从而使得报酬递增这一鲜活的经济现实在主流经济理论中找不到恰当的解释。随着经济学方法论的完善,报酬递增理论将会以真实、完整的面目示人。  相似文献   

13.
传统厂商理论对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规律性认识,在很长时间内都很好地解决了企业生产的最优决策问题。但随着新经济的出现,知识性资源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生产方式。管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首次在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但其作用规律并没有得到类似资本、劳动要素一样的分析,本文认为管理作为一种知识性资源,遵循边际报酬递增规律且具有积累性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集合资本、劳动和管理等要素的企业生产理论,拓宽了企业短期生产的最优决策区间。  相似文献   

14.
传统厂商理论对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的规律性认识,在很长时间内都很好地解决了企业生产的最优决策问题.但随着新经济的出现,知识性资源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生产方式.管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首次在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但其作用规律并没有得到类似资本、劳动要素一样的分析.本文认为管理作为一种知识性资源,遵循边际报酬递增规律且具有积累性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集合资本、劳动和管理等要素的企业生产理论,拓宽了企业短期生产的最优决策区间.  相似文献   

15.
报酬递增的研究长期以来为主流经济学所忽视,已有的研究多集中于供给方分析,相对应的需求方报酬递增研究存在着明显的空白.以斯密-杨格定理为基础的专业化经济和分工经济阐明了供给方报酬递增的内在机理,导致供给曲线下倾;以加里·贝克尔的消费个人资本和社会资本为基础的需求方报酬递增研究则引起了长期和社会的需求曲线上扬.供需曲线的倒置会使市场出现均衡(负反馈)的对立面-正反馈(反均衡).正反馈的思想将拓展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框架.  相似文献   

16.
程露悬 《经济师》2010,(6):90-92
文章选取中国上市公司中18家旅游类企业和27家信息技术服务类企业2006年-2008年数据,从知识资本的三个维度选取了9个替代变量,通过T检验和OLS回归检验两个行业的知识资本变量的差异,以及知识资本和行业因素对企业规模报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提高了旅游类企业知识资本水平;知识资本对企业规模报酬具有显著影响,但是各个维度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人力资本维度和结构资本维度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而关系资本维度对不同行业产出弹性的影响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7.
高帆 《财经科学》2002,(6):84-88
本文梳理了从亚当·斯密以来三条报酬递增理论的发展线索,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个以分工组织为起点、内生着外部经济、人力资本、技术创新和市场垄断等因素的报酬递增运行机制,这种机制表明存在着消极和积极两个方向的报酬递增.我国西部地区长期以来陷入到消极的正反馈机制之中,对此就必须通过提高分工水平、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制度变迁以及积累组织知识来摆脱贫困的恶性循环,并使西部地区在良性报酬递增的作用下实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新古典主流经济学中,报酬递增和市场结构难题一直困扰着人们。一方面,报酬递增与竞争均衡不相容,另一方面在理论上又很难找到报酬递增与不完全竞争市场相容的分析方法。马歇尔通过外部经济概念简单地将报酬递增与竞争均衡结合起来,这种方法存在着理论局限性。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对报酬递增与市场结构难题的研究才重新活跃起来,突破首先在新贸易理论中开始;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难题在新增长理论中获得了新的理论突破;20世纪90年代,这一难题在新兴古典贸易和增长理论中获得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陈霞  段兴民 《经济管理》2003,(10):83-88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所有制形式、企业规模和经营业绩对经营者报酬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报酬要明显低于非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报酬。企业规模对经营者报酬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作用不受经营业绩指标选择的影响。而经营业绩指标对经营者报酬的影响并不一致。另外,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经营者报酬有逐年递增趋势,而且增加幅度也日益增大。  相似文献   

20.
新经济与经济学的新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革命,引发出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使传统的经济学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因而使得原有的经济学原理和概念陷入困境,其中,主要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报酬递减律 报酬递减律,最早是托马斯·马尔萨斯在1798年提出的,后来在19世纪70年代杰文斯(英国)、门格尔(奥)和瓦尔拉斯(法)三人几乎同时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创立了边际效用价值论。被经济学界称之为经济学史上的第二次革命,即所谓的“边际革命”。在此基础上,马歇尔集其大成,建立起了微观经济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