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技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均是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层面提出的新兴词汇。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在于提高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推动力。在西方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中,并没有明确提出科技创新的概念;直接以"科技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题的专题研究也很稀少。尽管如此,科技创新的主要内涵在发明、创新、技术进步以及经济增长理论的研讨中已展开得较为充分。以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可通过创造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发明、把发明转化为商业应用的创新、把创新扩散到整个经济社会三个阶段,重点抓住发明、创新和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因、扩散与转移、传导机制、绩效评价几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新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因素,然而,在我国由于金融对科技创新的颈瓶效应,导致经济发展受阻。本文首先对我国科技、金融结合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然后通过省际之间的比较分析,寻找出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谋求两者高效结合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然而,区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所受的影响因素较多,再加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其作用机制容易受到技术、组织等的制约,而科学技术在创新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占据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因此,本文通过介绍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转型的作用,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研究科技创新视域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关键阶段,个性化、多样化的生产模式和消费需求正成为主流,传统产业的投资需求和发展需求已接近饱和状态,集约型、细化型、高效型经济发展方式逐渐形成。为了适应这一转变,我国应当加快创新驱动机制建设脚步,在人员、政策、生产、科技等各方面鼓励、推动行业创新和技术创新,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发展中国家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陷入长期经济停滞的状态。文章主要通过研究韩国在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后,从原来依靠资本形成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依靠科技创新为主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的模式,对于其实现发展战略的转变,有效避开"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各种力量的推动,科技创新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这是因为科技与经济之间存在着转化的关系,成功的科技创新项目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并且还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基于此点,文章从科技创新在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意义分析入手,论述了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引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分析了县级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县区科技创新战略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产技术的变革,经济发展的方式也发生了转变。金融科技的崛起影响着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这种改变,让商业银行出现了互联网商业银行金融体系的新形态,这不仅让金融服务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对转化我国整体经济生产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创新在需求层面有很大帮助,我国近几年在金融和经济上出现了双核驱动力的作用得益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些金融科技。本文在研究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创新所产生的影响的基础上,认识到金融科技在商业银行的重要性,最后思考如何更好地实现商业银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卓文婷 《现代商业》2013,(36):39-39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经济发展瓶颈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在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是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的必要途径。四川省地处中西部地区,只有通过科技引领创新的发展道路,利用本省科教资源优势,才能更好更快地成为西部经济制高点,成为我国的经济强省。  相似文献   

10.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当前和今后我国面临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工商部门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内涵、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进一步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孔繁海 《北方经贸》2012,(8):41-42,46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中央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十一五"时期,黑龙江省萝北县不断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工作力度,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经济体制机制不完善,改革滞后,经济运行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严重制约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速度和成效。萝北县经济社会发展应紧紧围绕"两大基地、八大产业"建设的战略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经贸多元化、旅游市场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大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力度,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坚持推进科技创新、人才进步,推动文化发展,注重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建设和谐发展的新萝北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袁兆亿 《北方经贸》2014,(10):15-17
转变发展方式是关系未来的战略抉择,对于改善经济社会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当前我国发展方式粗放的特征明显,发展效率总体不高,发展代价过高过大,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矛盾突出,转变发展方式成为深化改革的当务之急。内生增长理论认为,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活力源头,而人才又是决定科技创新水平的关键。从战略角度来看,人才和科技是增强基础性内生动力的重要倚靠,对于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财富声音     
"国际科技合作是我国科技工作、经济工作和外交工作的重要结合点,要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拓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充分运用丰富的国际创新资源,在新的起点上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第九届全国科技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国民经济的改革和优化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面对这些严峻的问题,国家提出了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目标。本文从科技创新的内涵和意义出发,对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进入"十三五"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国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特别是2015年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下行趋势明显,我国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面临着多种问题。"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将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而提升我国经济发展动力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创新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更好的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让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更加具有优势。本文将从创新驱动机制建立的角度进行研究,在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创新驱动机制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并研究如何做好创新驱动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主线,“十二五”规划提出“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这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科技进步和创新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动力源泉,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均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式和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呈现不均衡、不协调,可持续性不强的现状,这影响了我国经济长久稳定发展,所以需要转变当前经济的发展方式,从经济法的立法角度来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进而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本文从经济法内涵和特点入手,针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特点对经济法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保障作用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经济法对策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国民经济的改革和优化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面对这些严峻的问题,国家提出了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目标。本文从科技创新的内涵和意义出发,对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9.
加快转变漯河市经济发展方式是建设经济强市、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但目前漯河市经济发展方式还存在着“三个不合理”、“三个不协调”和“三个比较低”等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在加快发展中加快转变、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中加快转变、在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中加快转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顺应时代的进步,国内经济模式也需进行转变,进而需要国家经济发展决定因素的变化。对于国家而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关系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而政府管理的机制不协调是阻碍经济方式转型的主要因素。因此,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管理转型的根本需求,需要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政府管理转型的双重配合,共同促进经济更好的发展。本文主要阐述经济发展“方式”“、管理”转型的重要性,并分析实现两者协调配套转型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