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按照国务院规定,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实行“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方针,对退耕户根据退耕面积由国家无偿提供粮食补助。因此,为粮食部门经营的退耕还林还草补助粮,凡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比照“救灾救济浪”免征增值税。2001年11月26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退耕还林还草补助粮免征增值税问题的通知  相似文献   

2.
世界之窗     
《上海农村经济》2008,(5):48-48
美国采取多种措施确保粮食安全;联合国粮农组织设立基金帮助穷国确保粮食安全;英国鼓励农民退耕还林还草;国外对失地农民的补偿办法;科学家培育出“不辣洋葱”;  相似文献   

3.
《粮食问题研究》2002,(5):31-32
山市沙湾区确立了“一退五还”、建设“生态优区”的奋斗目标,即在境内大渡河两岸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竹、还桑、还药、还草工程,彻底治理水土流失。乐山市沙湾区粮食局充分认识到,退耕还林补助粮供应是确保党和国家退耕还林大政方针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现实、最实在的体现。为了抓好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系统工程,他们克服重重困难,认真贯彻执行退耕还林粮食供应政策,按时将粮食供应到户,激发了退耕户还林还草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开展,使昔日光秃贫脊的…  相似文献   

4.
"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经济学基础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提出生态经济系统演变3阶段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近期“以粮代赈”、远期建设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弹性资源”和林草产业来解决农民的经济需求:其次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与生态经济资源配置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建立在“因地制宜”基础上,且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分析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的“个体承包”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资源合理配置中对农业经营形式的需要。因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适时适地,满足黄土丘陵区生态经济系统演变第Ⅱ阶段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族地区粮食购销市场化后,注重粮食安全,是粮改中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一、甘孜州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1.实施天保和退耕还林工程后,耕地减少,产量下降该州2001年减少耕地3.5万公顷,粮食减产0.78亿公斤,人平144.5公斤。五年内退耕还林(草)7.3万公顷,人平减产306公斤,人平生产粮食只有150公斤左右。国家基本建设用地增加,全州耕地面积还会减少,粮食生产空间越来越狭小。全州人口按平均7.8‰递增,每年将增加人口7100多人。粮食供应缺口增大,粮食安全不可忽视。2.粮食需求增加①实施退耕还林(…  相似文献   

6.
粮食安全的三层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粮食安全”的基本概念是在 以上;二是西北部地区退耕还林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于世界性的 还草,1999—2002年11月退耕还林粮食危机而提出的,当时联合国 面积9700万亩,估计减少粮食播种粮农组织(FA O )的基本定义是“保 面积3000多万亩;三是农业产业结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 构调整,1996—2002年估计因结构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 调整而减少的粮食播种面积达到品。”近30年来,世界各国因资源 7000万亩。禀赋和发展阶段不同,粮食安全粮食单产提…  相似文献   

7.
退耕还林(草)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复杂系统工程,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内容。要真正做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关键还是在“能致富”。所以,发展退耕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退耕还林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障。但是退耕还林(草)中,农民又遇到一些新的影响增收的问题。而落实退耕还林(草)补偿政策只能维持农产原有生活水平,如何保证退耕还林(草)工程中农民增收致富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现有耕地面积1017万亩,其中坡耕地627万亩。根据调查统计,全省可退坡耕地共计547万亩。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我省2000年完成退耕还林还草25万亩,周边荒山造林种草58万亩;2001年完成退耕还林还草25万亩,荒山造林种草54万亩;2002年计划完成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山造林种草各90万亩。为了解退耕还林还草对农民及农村产业结构影响情况,我们对民和县、互助县的5个乡的部分退耕地农户进行了访问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退耕还林还草对农民收入的影响(1)退耕还林还草收益情况…  相似文献   

9.
加快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西部地区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水土流失,环境恶化,而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毁林开荒,陡坡种粮。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这是加强西部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大举措。退耕还林还草采取“以粮代赈”,对退耕还林还草的农户,国家按一定标准无偿提供粮食,实行以粮食换林草、换生态,保证农民退耕之后吃饭有保障,收入不减少,以调动农民还林还草的积极性。广西河池地区,山地多,退耕还林任务重,粮食供应数量多,供…  相似文献   

10.
退耕还林(草)是一项长期的浩大的系统工程,是西部大开发中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为了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最近,由铜仁地委办公室牵头,地委政研室、地区林业局等相关部门和各县委办牵头、县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合调查组,对全区近年来退耕还林(草)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一、存在的问题 1、权属不清,争议较多,难以调解。对有责任地的责任山的界定还存在不少问题,最突出的是四至不清,相互交叉,你争我夺,难以调解。有的地方还沿袭“老业”、“祖业”来维护山权、林权,影响了全区天然林保护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草)工…  相似文献   

11.
郭海玲 《青海农牧业》2005,(2):37-37,39
为恢复和重建环青海湖地区的生态环境,刚察县从2002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截止2003年底,完成投资620万元,按照“以草为主、林草间作’’的规划,完成退耕还林还草3133公顷,冬春季沙尘飞扬的裸露土地重新披上草木植被,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近年来,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各级政府推行“退耕还草”,引起了人们对粮食安全的担忧。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西部草业工程技术中心首席科学家任继周指出,从我国粮食需求量的发展趋势来看,西北生态建设应积极倡导和推行“藏粮于草”,不仅把错误开垦的草地退出来,还要进一步把部分粮田改为草地,发展畜牧业。这既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和沙尘,还能改革农业结构,提高生产水平。任继周说,“藏粮于草”就是实行草田轮作,把部分农田拿出来种草,如果一旦需要粮食增产,只要做适当调整将部分草地改为粮田,粮食生产一年以内就能提高。长期以来,西北过分重视种粮而忽视种草,一个主要原因是担心粮食安全问题。从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粮食需求量看,1978年到1984年粮食产量有一个陡升期,但1984年以后没有显著变化,而在此期间城市人均消耗量却成倍下降。实际上,由于人口增加导致的粮食需求增加量,已经从粮食人均需求量下降中得到弥补。何况农村的人均粮食需要量也因食物构成的改变(动物产品吃多了)也在缓慢下降。因此可以断定,我国粮食安全在1984年就已经达到安全线,但当时我们没有及时认识到这个时代性的转折,还在一味强调粮食安全,制定过高的战略目标。这...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近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国家林业局、农业部等有关部门下达山西、湖北等十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4年度退耕还林还草任务500万亩.其中,退耕还林483万亩、退耕还草17万亩.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林还草对农民收入及农村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为改善西部地区恶化的生态环境而采取的一项重大的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对农民生活、农村社会经济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根据宁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的一些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更快实现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退耕还林与粮食安全的博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退耕还林的面积近几年波动幅度很大,这与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有关。有人认为要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就应减缓退耕还林的步伐。文章认为,退耕还林不是粮食减少的主要原因,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经济发展和种植结构调整导致的耕地面积减少,以及粮食单产的减少。从一定角度来看,退耕还林不仅不会危机粮食安全,而且还会提高粮食安全的系数,只要在搞好退耕还林工作的同时,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退耕还林不会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关注生态环境建设搞好甘肃的退耕还林(草)工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退耕还林还草进行了4年,取得了许多建设性成就,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的办法,提高对退耕还林的认识,探讨退耕还林的途径,使政策、技术、运作三者之间相互协调,统一操作;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使树上山、粮下川、羊进圈,恢复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优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国家粮食局日前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切实做好退耕还林还草粮食供应工作,确保退耕还林还草工作顺利实施。通知说,自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级粮食部门在党委、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退耕还林还草粮食供应工作。但是,一些地方在粮食供应工作中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出现套取国家粮食供应资金以及向农民供应不合格的粮食等问题。国家粮食局为此就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一、对退耕还林还草粮食供应工作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通知要求各级领导对这次检查工作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不走过场。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切实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对相关责任人要给予严肃处理,决不姑息。二、合理安排粮源,严把粮食质量关。粮食部门要与林业部门紧密配合,根据退耕面积和农户分布情况,合理安排粮源和供应网点,及时供应粮食,并确保供应的粮食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对供应退耕农户的粮食必须进行认真检验,严禁将陈化粮和发霉、变质的粮食供应给退耕户。三、认真修订和完善粮食供应具体办法。各地要将退耕还林还草粮食的调拨和供应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早安排、早筹划,协调解决粮食调拨、运输和供应工作中的有关问题。根据这次检...  相似文献   

18.
为搞好退耕补助粮食供应,满足退耕区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需要,确保“以粮代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顺利实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粮食储备局、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农业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近日联合出台了退耕还林还草粮食供应的暂行办法。办法规定,退耕还林还草后的粮食补助标准,将根据农户退耕面积、当地实际平均粮食单产和还林还草情况综合确定。每亩退耕地每年补助粮食的标准,长江上游地区150公斤,黄河上中游地区100公斤,省内可进行平衡安排。粮食补助的期限,需要几年就补助几年,以防止砍树复耕。退耕粮源由省级人民政府按就…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00年、2002年和2004年三期遥感影像获得奈曼旗土地利用数据,并对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对生态价值进行模糊赋值,进而对其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近5年奈曼旗退耕还林还草力度较大,退耕19620.16hm2,还林18578.37hm2,还草1041.79hm2,旗整体生态效应提高了2.8个百分点,退耕还林还草的贡献率达到28.17%,退耕还林还草生态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已下达2014年退耕还林还草年度任务,安排山西、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4年退耕还林还草任务500万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