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动人口犯罪率的上升成为社会治安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流动人口犯罪不仅仅是社会治安问题,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预防和减少流动人口犯罪不仅是司法机关的工作,而且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流动人口及其治理,是现代城市管理的一个大问题.一定数量和较高素质的流动人口,既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开放程度和内在活力的标志,也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城市经济不断获得发展和转型的资源条件.流动人口及其治理在现代城市发展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不仅表现在以上的正向促进方面,也表现在流动人口数量和素质调控不力时所可能产生的反向阻碍方面.国内外许多大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经验均表明:不治理好流动人口问题,城市的发展和管理通常就会面临城市人口总体素质降低、城市交通超负荷运行加剧、城市市容环卫条件恶化、城市社会治安状况下降、城市综合投资环境优势削弱的趋势.不要说建成国际化大城市困难重重;即  相似文献   

3.
武聪 《新经济》2022,(4):40-45
"七普"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仍在持续扩大.本文运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基线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对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融合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已有针对成年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理论并不完全适应于流动人口子女,心理融合作为社会融合的最高水平,应包括社会和个人两个维度;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融合可以分为情绪、适应、抗逆...  相似文献   

4.
流动人口问题是人类历史上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主要的人口导入区,而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对北京的经济、社会都产生重大影响。文章重点讨论影响流动人口增长的几大因素,从而从宏观上判断北京市未来流动人口的增长趋势。另外,为了满足北京市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政府、企业以及流动人口如何相互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建设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社会网络理论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回顾,重点评述国内外关于流动人口的社会网络研究。国外利用社会网络视角系统研究流动人口的成果相对较少,而国内的流动人口研究主要集中于农村流动人口的网络结构分析和求职网络研究。多数研究只是对个体网络的基本特性作描述性分析,将社会网络作为研究对象而不是研究方法。对未来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进行农村流动人口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与流动人口就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北京市第三产业持续高速发展,已经成为吸纳流动人口的主要领域。但是,与国际大都市相比北京市第三产业发展还比较落后,传统服业所占比重高,知识密集型的金融、信息、物流、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由此决定了流动人口就业的结构性差别。在劳动力市场存在明显体制分割的情形下,造成流动人口就业与城市服务业优化升级之间诸多不协调的问题。需要建立统一、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给流动人口以平等的参与竞争的机会,通过搭建流动人口就业技能培训网络提高流动人口素质,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梁贻清 《新经济》2022,(11):61-70
TOD作为一种特殊的邻里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方式,其与社会可持续性的关系在过去十年得到较多的学术关注,但当前针对不同类型TOD开展邻里社会可持续性关系研究较少。特别是大都市型TOD因其突出的交通、商业商务、产业创新、行政、教育、文化等功能,以及较低的居住比例,容易存在邻里社会可持续性水平较低的情况。文章选取伦敦国王十字地区作为大都市型TOD的研究案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对比分析方法,将国王十字地区大都市型TOD与伦敦贝瑟尔格林、基尔伯恩两个邻里型TOD进行邻里社会可持续性水平的实证对比研究,来论证大都市型TOD与邻里社会可持续性的关系。研究发现,国王十字地区大都市型TOD的邻里社会可持续性关系优于其他两个邻里型TOD,一定程度上表明大都市型TOD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公共交通、土地混合利用、紧凑型开发、适宜步行且连通性高的街道网络、高质量公共空间、人群混合居住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可以让居民获得比以居住为主的邻里型TOD更积极的社区认识;且居民在邻里居住时间的长短与邻里可持续性的表现没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国民的幸福感是评价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而研究流动人口的幸福感能很大程度体现出劳动人口的幸福水平.本文基于成都地区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个体特征、经济、社会和心理四个方面选择指标,构建有序逻辑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流动人口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蒋睿 《经济视角》2010,(5):77-80
在全球化的形势下,洗钱犯罪是作为国际化的犯罪,由于洗钱及其上游犯罪活动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国际社会逐渐通过国内立法和国际公约对洗钱活动给予严厉的刑事打击。由于各国刑法理论传统不同,打击洗钱犯罪的形势各异,各国以及国际条约对于洗钱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的规定存在很大差异。本文主要根据我国洗钱罪的立法规定,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例,对洗钱罪的犯罪客观构成要件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以洗钱罪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完善为宗旨,以刑法学、犯罪学为视角,并提出立法制度完善方面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背景社会融合是国际移民和国内移民(或流动人口)面临的共同问题。美国和欧盟对移民的社会融合问题高度重视,形成了各自的理论体系。中国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概而言之,中国关于流动人口问题的研究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折射出学界和政府部门在不同时期对"流动"这一人口现象、对"流动人口"这个群体的认识历程。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的形势下.洗钱犯罪是作为国际化的犯罪,由于洗钱及其上游犯罪活动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国际社会逐渐通过国内立法和国际公约对洗钱活动给予严厉的刑事打击.由于各国刑法理论传统不同,打击洗钱犯罪的形势各异.各国以及国际条约对于洗钱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的规定存在很大差异.本文主要根据我国洗钱罪的立法规定,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例,对洗钱罪的犯罪客观构成要件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以洗钱罪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完善为宗旨,以刑法学、犯罪学为视角,并提出立法制度完善方面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治理"是国际上处理区域事务的基本理念,强调多利益协调、多元协同等理念,大都市区治理是区域治理的重要尺度层面,也最能体现"政府、市场、公民社会"三者关系。在剖析治理、区域治理及大都市区治理等概念基础上,梳理了大都市区治理理论的发展脉络,进一步研究国内外大都市区治理的主要内容,并进行比较与评述。国内外大都市区治理理念一致,但由于国情差别,研究领域、关注重点、治理机制和具体实践差别较大。国外较为注重"多元利益协调"基础上大都市区治理问题研究,充分考虑各方面诉求,并关注地区社会公平、公共资源和环境问题;国内较注重"政府间关系"基础上的大都市区治理研究、本土化探讨等,实践中均以政府为主导,对其他利益诉求考虑不充分。  相似文献   

13.
流动人口管理问题是当今世界性的问题,也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最突出的问题,解决不好流动人口的问题,将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服务为先的原则,提高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认识;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管理方式和手段,维护好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实现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管理目标,构建和谐社会,是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问题,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弱势群体犯罪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凸显出的严重社会问题,其内在根源很大程度上归咎于社会和法律的不公平,是社会对其利益分配的不公以及法律保障的虚置所致。当前,弱势群体范围的不断扩大,犯罪现象越来越突出,已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重视和关注。预防此类犯罪的关键是消除产生弱势群体犯罪的诸多法律和社会因素。当然,也应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提高弱势群体的从业技能、拓展弱势群体的救济渠道、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心理关怀,只有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减少弱势群体犯罪的数量和程度,更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流动人口作为一个游离在城市市民边缘的特殊群体,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如何使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将成为城市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议题.本研究对流动人口的城市归属感和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目前阶段,提高城市归属感依然是提高流动人口幸福感的主要途径,但归属感并不是影响幸福感的唯一因素,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等个人因素也对幸福感有显著影响,这为提升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借助社会网络等非正式制度方式实现再社会化是乡城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生活的主要途径之一。对流动人口社会网络的分析不仅可以揭示其网络结构特点,也将为进一步研究流动人口再社会化过程提供理论基础。采用深圳市流动人口专项调查中的整体网络数据,借助复杂性科学,尤其是复杂网络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乡城流动人口社会支持网络与讨论网络的复杂性特征。在乡城流动人口社会网络中广泛存在小世界现象和无标度特性等复杂网络特征。复杂性科学可以为分析诸如乡城流动人口这样的复杂系统提供有效方法,也是拓展复杂性科学,尤其是复杂网络应用领域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7.
流动人口空间再造:基于社会地理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华松 《经济地理》2011,31(8):1233-1238,1251
流动人口社会空间是原有城市空间底质上经过流动人口的各种实践活动而人格化的空间,是一种再造的空间。首先将流动人口空间再造结果进行归纳,大体有实体空间、行为空间和感应空间三种,具体表现为差异化的空间、隔离的空间、福特制和"类信息社会"语境并存下的空间、压缩的空间、弹性的空间、流动的空间、犯罪的空间、压制的空间、再现的空间。其次,借鉴事件史分析法对流动人口空间建构过程开展分析,总体上流动人口社会空间表现为边缘化的空间,这既是自身种种属性特征经过社会化建构过程后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制度歧视、城市政府新自由主义倾向、对城市空间的激烈竞争、企业追逐利润、本地人排挤等共同作用结果。流动人口空间再造的过程也是原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最后,面对来自各方的空间压力,流动人口不断进行空间适应性策略调整,不断发展和演化自己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毒品犯罪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社会问题.早在2000年,我国发布的《中国禁毒报告》就把禁毒作为事关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来看待.毒品犯罪作为特殊犯罪目前呈现出组织严密化、犯罪手段隐蔽化和智能化、犯罪国际化以及反侦查能力强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9.
《经济地理》2021,41(5):95-102
解决城市中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对于促进社会融合和实现新型城镇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国25个城市流动人口与家庭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居住迁移行为、家庭化迁移等特征对其住房选择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仅有小部分流动人口在流入城市已购房。其中,社会经济水平越高,越有可能通过迁居改善住房,并获得城市住房。(2)家庭化迁移已成为流动人口在城市中购房的直接驱动力,起到决定性作用。(3)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城市获得住房的机制存在显著的城市差异,非一线城市社会经济水平较高的流动人口在住房选择上呈现出"向上的流动性",即实现从租房到购房,而一线城市的流动人口即使具有高收入仍很难获得城市住房。建议进一步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将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需求纳入考虑,进而促进流动人口落户,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  相似文献   

20.
程遥 《经济地理》2012,32(4):25-31,43
我国当前的流动人口总量已达2.61亿,未来将望继续增加。流动人口构成中大部分为从农村流向城市的人口,他们的城镇化状态与发展趋势是我国推进健康城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不可回避的课题。鉴于当前流动人口的城镇化转型尚存在许多突出问题或矛盾,针对源于农村的流动人口城镇化问题,分析这一社会群体的社会属性、城镇化特征和可能趋势,进而提出在健康城镇化的语境下流动人口的城镇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