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和趋于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必须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保持社会消费品零售稳定较快增长。以扩大内需来减轻外需缩小的压力,以扩大消费需求来弥补投资需求减弱的不足,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资讯     
风标调结构促转变三驾马车消费排第一刚刚结束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其中,扩大内需将成为中国十二五期间我国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这意味着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首次  相似文献   

3.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内在因素。在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趋紧、投资和出口增长呈现放缓趋势、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提高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尤为突出。因此,从城乡居民消费制约因素角度,挖掘消费长期启动困难的原因,并寻求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王楚 《时代经贸》2011,(18):38-38
出口、投资、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但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却教育我们,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中国出口锐减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大范围、大规模的生产能力过剩问题极其明显地凸显出来,出口和投资都是靠不住的。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依赖以扩大内需为主的消费这驾马车的拉动,扩大内需需要调整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导向,并相应地改革财税体制和国民收入分配体制,真正实现“让利于民”和“藏富于民”,让全体国民享受到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后,中央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扩大内需则是保增长的关键。由于以山东等省市为代表的出口外需型经济受金融危机波及较大,因此扩大内需,理顺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成为保增长的关键。但由于出口一投资一消费的经济关联性,在出口萎缩的情况下,投资和消费也受到很多贞面因素的影响,唯有正确认识和面对这些困难,才能在危机中把握机遇,在实现2009年的保8目标的同时,为中国经济的重塑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农村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是夯实"三农"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基于此,本文首先从总量的角度分析了云南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然后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深入剖析了云南农村居民在不同时期8类消费支出项目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影响程度;最后,在此基础上就当前如何促进云南农村居民消费、拉动经济持续增长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对策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8年,在云南经济增速减缓的情况下,消费品零售额增势强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亮点.2009年在周期性与结构性调整的双重压力下,云南消费需求继续保持较高增速的困难加大,但在国家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的政策作用下,消费仍有望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增速有所回落.  相似文献   

8.
我国扩大内需政策效应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1998年到2002年,我国围绕扩大内需实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是比较现实和正确的。在高投资的推动下,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扩张和增长时期。现在的问题是投资偏热,而消费偏冷,经济增长的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要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地均衡运行,应该进一步刺激消费需求、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更多地依靠消费而不是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内需是大国经济增长的基础。我国不仅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市场空间大,而且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远未完成,蕴含的内需潜力惊人。扩大内需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根本举措,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所在。然而,尽管中央政府多年来一直强调扩大内需,发挥消费这驾马车的作用,但依然难以有效引导国内消费,或者说拉动消费的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消费需求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绩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康 《经济与管理》2010,24(4):18-2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但在这一增长的背后,我们不难发现,投资需求和政府购买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展望未来,中国经济要保持平稳、扎实、高效地增长,就必须把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转移到增加消费需求上来。  相似文献   

11.
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提高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所必需的。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措施是扩大内需,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主要靠加大投资力度和刺激消费需求拉动。有效需求不足,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于是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成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有效措施。努力提高城乡居民购买力,则是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主要手段。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形成购买行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购买欲望,一是购买能力,两者缺一不可,而购买力则更起到决定性作用。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政策,促进经济增长要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从国际经济形势判断,扩大内需是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需要推进的经济政策。我们必须在分析扩大内需动因的基础上,寻求扩大内需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从居民收入看扩大内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居民的收入状况是影响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因素。深入探讨居民收入与扩大内需的关系,认真分析我国居民收入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居民的收入状况,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居民收入与扩大内需的关系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从1998年初开始采取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以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包括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消费需求决定着投资需求。投资需求是一种间接需求,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短期拉动作用。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长期拉动力量。投资需求对经济的启…  相似文献   

14.
起源于美国房地产次级按揭贷款市场的危机正通过金融危机传染机制不断蔓延和深化。对全球经济都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中国经济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回落的发展态势。通过对中国经济进行实证分析,可以看出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份额最大的、最稳定的需求,因此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才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良方。  相似文献   

15.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与扩大内需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海霞 《经济论坛》2009,(19):53-54
扩大内需一直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治本之策,尤其是在国际经济环境欠佳的背景下。社会保障、扩大内需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国内消费不足的时候,应当通过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和推动经济增长。因此,当前应该大力发展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  相似文献   

16.
赖晓燕 《广东经济》2011,(12):54-57
"十一五"时期,广东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积极调整需求结构,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稳定拉动作用。2010年1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决定》,率先将扩大内需上升到战略高度。在新形势下,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合理地调整消费结构,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17.
研究江泽民扩大内需思想对于中国有效扩大内需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江泽民扩大内需主要观点有:中国经济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供求状况根本性转变的判断;中国有条件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国内市场基础上;扩大内需需要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共同作用;高度重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扩大内需与对外开放不是对立的关系;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质,就是坚持发展。  相似文献   

18.
潘蒙红 《当代经济》2016,(4):120-12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从本质上发生了变化,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消费增长和经济增长齐头并进因此,政府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同时,有关扩大内需的消费政策也要相应的改善,使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相互适应.  相似文献   

19.
新常态下,中国如何维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由于外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逐渐难以为继,扩大内需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然而,扩大内需真的是有效国策吗?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是否存在有效边界?基于此,本文通过构建面板门限模型,利用2012-2013年中国275个市级数据,对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是否存在有效边界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确实存在有效边界,当投资率较低时,增加投资能够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当投资率已经较高时,增加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不再显著;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也存在有效边界,当投资效率较低时,增加消费会抑制经济增长,当投资效率足够高时,增加消费才能够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扩大消费增长是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及面对传统经济增长动力减缓实现经济再平衡的共识性政策,而城镇化被视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应从理论和经验证据关联的角度认识城镇化和扩大消费增长,以期为经济再平衡的政策工具提供行动指南。基于一个库兹涅茨结构分析和锲入城镇化的消费模型,并结合中国数据综合分析中国城镇化和扩大消费增长,分析表明两者间存在显著结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