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上网浏览了一下各地公车改革的新闻和网友的跟帖,发现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现象:干部基本上都赞成车改,网友则几乎是一边倒地反对。显而易见,公车改革已经丧失了几年前刚刚推出时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宋圭武 《发展》2014,(9):5-5
正面对公车诸多问题,如何改,社会各界都进行了积极讨论。从我国各地车改试点看,大致有三类模式:一为公车货币化,二为公车集中管理,三为两者模式的结合。在国外,一些国家在配备公车的导向上,总的原则是:一是坚持方便工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坚持尽量为纳税人节省开支。在具体规定上,各国有所不同。客观看,本次公车改革的积极意义是十分明显的,尤其是有利于大幅度减少公车消费支出,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是有些公务员为  相似文献   

3.
伫立国道之旁,只见车流如织,尤其是那些各式各样的铮光闪亮的轿车,风驰电掣,穿梭奔忙,更为引人瞩目,令人不由得感叹“汽车文明”给我们带来了快捷、舒适和高效。然而稍加观察,就会发现:这些轿车,十之八九是公家车,而在这一辆辆南来北往的公车中,有不少却是在忙私活。这种公车私用的问题,以及公车制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在各项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公车改革已经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亟须摆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4.
从1998年国家体改委提出公车改革计划至今,陆续有一些地方试点改革。这些改革多是以现有的公车实物福利为基数,将其折算为货币收入,发给机关干部。于是,不断有人指责,公车改革怎么成了变相给公务员涨工资?原来小汽车只有少数人经常使用,现在发补贴却人人有份……  相似文献   

5.
小汽车作为交通工具,是个人生活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由个人购置和使用。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官员们实行的却是乘车的公有制。配备和乘用公车是党政领导干部身份地位的象征,因而,从中央到地方,从省军级到乡科级,党政机关及其领导都配有公车。因为,在查处的7289辆超标违规小汽车中,有1089辆是县直和乡科局级机关占用的。这一制度弊多利少,需要尽快革除,而且也完全有条件革除。首先,公车制度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公车的运营效率大大低于私车。一辆出  相似文献   

6.
正日前,《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出台,由此标志着覆盖全国的公车改革全面启动。公车改革势在必行本无疑义。我国公务用车即使不考虑滋生腐败、激生民怨等衍生"灾害",仅从最窄口径的经济视角观察,其弊端起码还体现在:一则总量增长过快,公车耗费已经严重挤占其他更为必要的财政支出;再则公车支出效率太低,有资料显示,我国公车平均使用率仅为出租车1/5,但运输成本却要高出6~7倍。正因为公车之弊人皆可见,自上世纪90年代起,已经在不同层级、不同地区持续试行公车改革。不过这些改革试点用意虽好,但多囿于一时一地。如今回过头来总结这些改革试点的经验教训,最突出的启示当在于不要想当然地以为公车改革不触及基本制度框架,而且改革的目标也相对明晰,因此只要上级决心下定,成功只是旦夕间事,即使自上而下  相似文献   

7.
刘佳伊 《开放潮》2003,(6):42-43
公车,即由社会集团公款购买、使用的轿车,在中国曾占到90%以上的绝对优势。今年“两会”期间,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提案发言中纷纷呼吁:治理公车使用中存在的腐败现象,公车改革势在必行。沉重的负担 轿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度是严格按官阶分配使用的“官车”,只由高级干部享用,县团级以下的官员只能配用吉普车和自行车。1984年,这一规定撤消,干部用车的基数陡然上升。第二年,中国一下子进口轿车、面包车20万辆,超过前30年的总和。 据报道,公车无限膨胀急速地把经济拽进一个可怕的“怪圈”。国家一只手投资造轿车,一只手掏钱把轿车几乎全部买下,随着“公车”数量的激增、档次的攀升,财政日益不堪重负。  相似文献   

8.
据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0225号提案]显示,“八五”期间,我国公车耗资720亿元,年递增27%,大大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约有35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耗用约3000亿元人民币,公车的不合理消费已成为各级财政的沉重负担,公车消费还成为财政支出的一个黑洞,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目前,全国许多省份、地区已经兴起了公车改革,以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和抑制官员腐败。公车是国家行政机关和社会团体用公款购买、用于公务活动的车辆,司机工资、用油、修理等全部由公款支付。中国现行的领导干部按级别配备公务用车的制度,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这一制度确立的本意是为了节约领导干部办公的时间或交通费用(即降低交易费用,这是政  相似文献   

9.
在许多普通民众看来,咱们的公务员必然会有着比我们一般人更好的待遇与福利。不然,为什么每年国考时,会有这样多人削尖脑袋想碰运气;要不然,为什么公车私用这样的"福利"会成为不少地方两会的热点话题?于是,广州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苏志佳在参加广州两会分组讨论时,主动谈起广州公车监管措施。未来,广州市公车将安装GPS跟踪  相似文献   

10.
作为区政府一名没有专车待遇的公务员,我十分赞成公车改革。目前,在公车使用和管理上,漏洞多多,跑冒滴漏严重,尤其奢华、浪费的现状,实在是有悖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公车使用调度管理是机关工作后勤保障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汽车使用管理过程中,基本已形成制度化,但某些方面仍存在问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推动公车使用管理更科学、高效,服务更优质。  相似文献   

12.
公车不改不得了在河南某国家级贫困县,该县交通局办公室的一位同志告诉记者:“我们局有7辆小车,局长一正四副,一个书记外加工会主席,一人一辆,都配有专职司机。”和这个局的领导一样,该县正科级干部是每人一台高档小车。而这个穷县的教师和机关干部,工资动辄被拖欠数月。  相似文献   

13.
美国国家公务机协会(NBAA)曾经对其会员做过一项关于拥有私人飞机原因的调查.结果61.2%的被访者都表示,他们选择私人飞机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25.3%的被访者则是为了方便到达远途目的地,5.3%的人是使用公务机在几个航班之间进行周转。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北方储藏的粮油能否安全过夏,做到常年安全储藏不坏粮,关键是能否解决好储粮害虫的感染和危害这一关。每年五月份以后气温逐渐回升,雨量增大,相对湿度增高,是微生物和储粮害虫繁殖;活动的旺盛时期。为了消灭虫害,每年都要集中力量搞熏蒸除治,不但消耗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且被虫害牵着鼻子走,并给国家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解决北方保管过夏粮的虫害问题,笔者认为采取低药防护办法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低药防护原理是根据储粮害虫的生理特性,抓住虫卵即将孵化和成虫复苏的温度,不失时机地用较低的药量进行预  相似文献   

15.
改革点评     
鼓励私人购车 调整报废制度 中国现行的汽车报废制度将有重大调整。车辆能否上路行驶将不按年头说“不”,而要由车辆的实际车况而定,这一制度的推行将有力地刺激私人购车。 据了解,中国现行的报废制度虽然出台仅几年,但该制度出台以后,中国汽车市场的格局发生了质的转变,即购车以公款购车为主转变为私人购车为主,目前中国新车中已经有百分之五十被私人买走。十年的报废年限无疑加重了私人的用车成本,成为制约私人购车的因素之一。 据了解,新政策不包含出租车,即出租车仍需强制报废,这主要是考虑乘客的安全。家车、公务车、商用车将不再  相似文献   

16.
在湖南湘西,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奇观:在崎岖的山间公路上,一辆三轮或四轮的带车厢的小客车在颠簸行驶,一些农民因车厢里坐不下,就抓住车厢外专门焊上的把手,挂在车厢外。客车超载多时,一辆车的两边和后面竟挂着八九个人,而且很多都是姑娘。问她们为什么冒险?答道:路远车少。问车主为什么拉这么多人?答道:山区的路不好,公家的车不来,我们私人  相似文献   

17.
每日清晨都挤935路公车上班,车内的小广播每站都会自动滚动播出以下的一段话。"各位乘客,上车请买票,投票后请往里走;请给老、弱、病、残、孕及需要帮助的人让座;下车的乘客请及时做好下车准备。"偌大的车厢内,这熟悉的话语一次次地提醒着早起的耳朵,却叫不醒人们沉睡的神经。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它总是处在千变万化中,但有时候它却是一成不变的。而且,每个人对同样的话有些不同的理解,同样的话从不同的人口中发出,就走着不一样的味道。语言是我们每一个人来到人世间后最需要掌握的一门技能之一。同时,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些不同的语言,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发音书写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对此,本文做一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9.
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市中心的非官方劳务市场,即所谓的“马尔季克(мардикор,靠打零工度日的人)巴扎”有很多从国外回来的失业人员。马尔季克巴扎早在苏联时期就存在于撒马尔罕市。那些靠打零工度日的人每天早晨都到离古建筑群不远的大广场(Регистан)等活干。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有一技之长的工匠,一般从事私人住宅建设的老板很需要他们,而且那些在街头找零活的人并非都是失业者,其中有不少是拿国家工资的教师、建筑师及其他职业者。在苏联时期这类人通过非官方劳务市场挣到了不少外快。  相似文献   

20.
《环球财经》2009,(7):78-79
我们这十几年基本上都是跟着美国模式走。在东南亚经济危机之前,我们基本上是跟着日本、韩国的模式在做。这十几年,日本在金融领域好像比较弱势,但在产业领域仍是不断突飞猛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