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银行体系发生重大变革,中国人民银行“一统天下”和四大国家专业银行高度垄断格局已被打破,一个以中央银行为领导、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其他商业银行同时并存的多元化银行体系业已形成。但上述改革还只能说是一种浅层次的制度变迁,针对我国国有商业存在的问题与体制缺陷,我们要借鉴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建立现代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2.
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过渡必须转换经营机制吴延启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重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银行营运机制迫在眉睫。本文仅从工商银行目前经营管理中所存问题及适应向商业银行转变应建立的经营机制,谈几点看法。-、目前经营...  相似文献   

3.
<正> 专业银行如何顺应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如何迎接重返关贸总协定后放开金融业所面临的挑战?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专业银行管理经营模式的转换问题,即专业银行如何向商业银行转化的问題。本文就我国专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转换的困难与障碍,以及如何转变等问题略抒浅见。一、我国专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转换的难点随着“入关”的日益迫近,我国将而临金融市场准入,即对外开放金融业市场的严峻现实。这必然要求我国金融业的经营管理模式适应GATT金融服务贸易的规范,即按照商业银行的路子和国际惯例办银行,把各个专业银行逐步办成具有企业本能、按照市场运行法则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求生存、相对独立”的银行企业——商业银行,以提高其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能力,更好地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然而,由于受传统经济体制和金融管理模式的制约,我国专业银行在实现商业化经营的改革进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难点和  相似文献   

4.
<正> 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是一项庞大且复杂、涉及多维关系的系统工程.在这项系统工程中,经营内容、服务功能和资产工具的扩大和增加是专业银行商业化转变的应有之义.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进服务品种和服务手段的丰富、扩充和创新,力争建设成为金融商品超级市场、金融百货公司,是专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任务.一、发展金融超市的现实要求长期以来,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欠发育的市场经济社会环境,制约了专业银行服务功能和资产工具的扩大.各家专业银行长期政企不分,官味十足,俨然政府的职能机构,直接导致了资产工具的单一,服务手段的贫乏.改革的大潮,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信用关系的广泛渗透,提出了丰富专业银行服务功能和资产工具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逐渐形成了三种主要的企业财产组织形式 ,即业主制、合伙制和股份制。股份制以法人财产权为基础、有限责任为特征、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核心 ,克服了个人业主制企业和合伙制企业的筹资能力有限、无限责任、对外封闭、稳定性差等缺陷 ,以其产权主体多元化、财产的开放化、流动化和社会化 ,反映了社会化生产规律、适应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当今市场经济发达国家 ,股份制企业尽管数量比重较低 ,但已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主宰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和发展方向。近年来 ,股份制的发展呈现出股权分散化…  相似文献   

6.
文章指出专业银行只有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即实行股份化、公司化才能真正实现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一、借助股份化变革银行的产权主体是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二、专业银行股份化改革是可行的。三、专业银行股份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趋势,也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国有专业银行的改革方向。为了适应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的需要,龙游县工商银行着眼于增强实力和竞争能力,积极主动地做好转化的前期准备工作。一、引进激励机制,开拓金融业务银行增强实力的关键是存款。存款是信  相似文献   

8.
从1994年开始的新一轮改革实践一直是把专业银行的转制作为构建商业银行体制的突破口和着力点,然而由于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的内外部条件尚未成熟,致使改革成效甚微。 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首先必须依赖两大外部前提——一是国有企业转制的基本完成,即国有企业通过改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二是国家彻底改换经济客观调控手段,即主  相似文献   

9.
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的一种现代企业财产制度和资本组织形式。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因此,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今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否仍要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司制改革后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其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把国有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各专业银行正在向国有商业银行转轨,中国银行业改革又进入一个新阶段。一、专业银行商业化的必然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有其客观的必然性。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了适应这一体制变革的要求,各专业银行必须  相似文献   

11.
国有专业银行转化为国有独资的商业银行后,有利于银行将政策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分离,按照商业银行的要求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自我经营、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打破旧的管理体制,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既是完善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主要途径,也是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的重要前提。然而在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部分企业借转制之际逃避和废除银行债务,使银行贷款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和损失。笔者认为,为了维护因有资产和银行贷款的安全和企业改革的健康发展,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过程中,企业为了适应市场机制的需要,正在加快经营机制的转换,其中主要是产权制度改革问题,而专业银行是企业最大的债权人,如何参与、支持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有效防范信贷资产风险,不仅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专业银行自身的兴衰,本文就此略述拙见。  相似文献   

14.
“九五”时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时期,也是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的关键时期。作为国有企业信贷业务主要承担者的工商银行,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向商业银行转化的需要,抓住机遇,在激烈的金融同业竞争中及时选择市场定位,以加快自身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进行市场定位,是市场营销管理过程的一个主要阶段。是指企业在发现、分析市场机会,选定目标市场的基础上,运用 可能的营销策略和手段,以实现企业预期的目标。市场营销管 理过程理论同样适用于银行业。工商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和工商企业一样,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要生存和发展,实现既定的目标,必须进行市场定位。  相似文献   

15.
关于现代国际商业银行的若干问题亦冬金融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实现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因此,在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入之时,广泛学习和借鉴现代国际商业银行的一些有效经营方式及组织管理经验是十分必要的。兹将现代国际商业银行的形成、发展及其机制简介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辽宁国有大中型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取得了较大成绩 ,但与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还有很大距离。因此 ,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 ,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上有新的突破。一、产权制度改革要勇于突破。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探索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经济基础 ,是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的要求。发展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 ,重要企业由国家控股 ,继续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着力培育大型企业和企业集…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有基层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管仁荣胡艳红文武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商业银行法》的颁布实施,确立了原专业银行为商业性银行的改革目标,要求其以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为经营原则,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加快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进一步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职能和作用,将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根据商业银行的经营特征,信贷资金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信贷资金经营机制,如何进一步加强信贷资金管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改革的进程,笔者认为转变信贷管理机制后,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 企业制度是企业财产的一种组织形式,决定着企业的资产运营和经营机制,它是指以产权制度为基础和核心的企业组织和管理制度.按照企业制度内容的差异,企业制度可以分为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三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20.
李娜 《辽宁经济》1998,(1):35-36
谈商业银行业务市场化●李娜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商业银行必须加快市场化进程。市场经济是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那么,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商业银行,在市场进程中怎样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实现资金资源的优化配置呢?本文就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