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杜建国 《商场现代化》2006,(20):324-325
诚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道德规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要求;是优化社会主义资源配置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刘志高  陈震洲 《中国品牌》2014,(11):118-120
人无信不立,国无德不兴。诚信是质量的保障,是产品的良心。质量诚信是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质量诚信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质量诚信建设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质量发展工作,把建设质量强国作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支撑点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进行实验教学和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发展的重要基地,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实验室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工作水平是反映学校教学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那么如何管理好实验室,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已经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研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对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的重要方式,是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重要工具,是对国有资本管理和运营进行评价考核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高技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和高端环节,具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创新性强、发展潜力大、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等特点。高技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增长点,是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的重要抓手,是科技与经济有机融合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6.
刘妍 《品牌》2014,(12):30-30
城镇化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的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因此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是中国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方向与目标,也是中国目前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特征,是一种重要的拉力,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石凯 《江苏商论》2006,(6):153-154
我国商业银行远离中小客户的趋势明显。然而,对国际金融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却充分证明,中小客户不仅是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要素;而且是银行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也是银行利润的增长点。稳定的中小客户群是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当今时代的重要主题和奋斗目标。国家富强、社会和谐、民族复兴、个体发展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企业文化创新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对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它是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动力,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是促进民族复兴的重要保证,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9.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物质生产活动和商品流通的支柱,也是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条件。公路交通是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防、开发边疆、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保险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是现代金融业的重要支柱,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风险管理等重要功能,它是社会的"稳定器",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是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重要力量.目前从总体上来说,我国保险业安全状况良好.文章提出,保险产业安全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要进一步完善防范、化解保险风险和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的机制和制度.进一步完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改进保险监管,切实建立维护保险产业安全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浙江省外贸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自贸区的设立都为浙江外贸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阐释了浙江出口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外部环境变化给浙江出口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旨在促进浙江出口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美国出口管制视角的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口管制政策是美国长期奉行的一项基本政策,目的在于维护其霸主地位和技术优势。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政策一直是影响中关贸易关系的重要因素,对双方贸易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因此,研究美国出口管制政策引起的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有很重要的意义。在明晰了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政策的基础上,利用实证分析、定量和定性分析等方法研究美国出口管制的错位问题,由此从外交协商、扩大进口、拉动内需、发展多元化市场等多角度探讨我国对于美国出口管制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构建贸易便利化影响企业附加值贸易的理论框架基础上,文章采用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贸易便利化对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DVAR)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无论是采用贸易便利化综合指数,还是贸易便利化分领域指标,推进贸易便利化会显著提高企业出口DVAR。同时,相对于中西部企业、中低技术行业企业和本土企业而言,贸易便利化对东部企业、高技术行业企业和外资企业出口DVAR的促进作用更大。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贸易便利化的相对价格渠道降低了企业出口DVAR,但通过成本加成渠道提高了企业出口DVAR,贸易便利化总体上对企业出口DVAR的净效应为正。上述结论意味着,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对于提高企业出口DVAR和出口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贸易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出口退税政策对出口规模和出口结构具有明显的影响效果,在短期内可将出口退税政策作为我国调节出口贸易的重要手段,但从长期看我国应通过转变出口增长方式和出口结构,以提高出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持出口贸易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实行出口退税政策近20年来,出口退税在税收职能和宏观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税收尤其是出口退税成为促进出口贸易,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税收影响出口贸易的机理出发,对税收、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电子商务发展速度、电子商务发展程度与出口贸易规模整合在同一框架下,采用2008~2014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藉由电子商务发展程度与出口贸易规模的关系,探究电子商务发展速度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电子商务发展程度对出口贸易规模具有正向溢出效应,电子商务发展速度对该正向关系具有U型调节作用.电子商务发展速度较慢时,电子商务发展速度上升会抑制电子商务发展程度对出口贸易规模的正向作用;电子商务发展速度突破U型调节临界点且速度进一步加快时,则释放电子商务发展程度对出口贸易规模的正向溢出效应.本文诠释电子商务发展与出口贸易规模的动态关系,为合理制定电子商务发展政策以助力出口贸易规模扩大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促进服务贸易出口已经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重要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而周期波动分析是考察和检测服务贸易出口运行态势的重要方法,但相关研究文献几乎还是空白.基于增长率直接法和增长率趋势法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短周期、中周期、中长周期波动的识别和分析表明,1982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经历了11次短周期波动、3次中周期波动和2次中长周期波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加强服务贸易出口周期波动和服务贸易出口预警方面的理论研究成为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在世界贸易自由化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外贸出口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势头。但各种不利因素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加,技术性壁垒,外国反倾销等措施都使得我国的出口面临巨大的压力与挑战。建立我国出口贸易预警机制,以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这对于我国对外贸易而言,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考虑供给因素、结构变化的出口决定模型,采用两方程方法和单方程方法研究了外国GDP、中国GDP、结构变化、汇率与我国17个双边贸易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供给因素、结构变化对我国双边贸易有重要影响,供给因素对我国与美、澳、马、巴、新、泰、加进口及出口的影响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结构变化对我国与德、印、加进口及出口的影响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汇率对中国对15个贸易伙伴国出口与进口的影响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性。采用出口除进口表示贸易收支做法的单方程方法的研究存在严重错误。经济增长模式对双边贸易有重要影响,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双边贸易不平衡有一定的矫正作用,对改善我国双边贸易不平衡的国别分布有较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literatures on gravity modelling and firm‐level export behaviour have established that nontariff barriers are important impediments to international trade flows. In this paper, we provide fresh evidence on the actual barriers to exports firms face and how they vary with firm‐level characteristic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igher the export experience of firms the lower are the trade costs they face. These barriers are not related to other firm‐leve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productivity and size, found by the literature to be associated with export market entry. Overall,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e existence of a process of learning to export whereby firms learn how to cope with export barriers through direct experience in export marke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