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月的辽东半岛,一片丰收在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来到辽宁。16日至22日,在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高强、于广洲、张志刚、王湛、邓楠、张佑才、张宝文和省委书记闻世震、省长薄熙来等省领导的陪同下,李岚清副总理先后考察了大连、沈阳、鞍山、抚顺、本溪等市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高等院校和中小学校。  相似文献   

2.
李岚清指出,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新技术、新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源泉.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强调,要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不断推进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认真做好阜新市的经济转型试点工作,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第二次创业。李岚清指出,近年来,由于煤炭资源枯竭,部分煤矿破产和采煤区沉陷,职工下岗,生产和生活出现困难。为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做  相似文献   

4.
<正>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参加国家经贸委管理的10个国家局所属242个科研机构改革座谈会时指出,对242个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进行重大改革,以科技产业化为核心,通过转为科技型企业,进入企业或转为中介机构等途径向企业化转制,是全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将对全局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各方面要大力协同,共同把转制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5.
施淑静 《黑河学刊》2012,(12):23-23
李岚清从战略的角度概括了音乐艺术的三大功能,倡导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及人才实现中的重要作用,提出通过“经典音乐”教育策略,实现国民音乐素养及整体品质的有效提升。这对当今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特区在基本建成综合性特区之后,特区城市国际化就突出地提上特区发展的议事日程上.10多年来,特区城市国际化已有了十分明显的变化,对这种变化进行考察,无论从特区理论研究还是从特区建设实践的角度来看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陈鸿昌 《江苏改革》2001,(12):10-13
任何经济发展及其模式形成都有其自身规律,苏南经济发展及其苏南模式的形成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通常说苏南模式是指苏(苏州)、锡(无锡)、常(常州)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即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进行非农化的方式和路径。其最初的特征为: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企业的发展所在地政府起主导作用,有着明显的政企不分特征,这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符合历史逻辑的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8.
9.
~~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题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  相似文献   

10.
苏南地区位于太湖之滨、长江三角洲中部,紧邻上海,水陆交通便利,苏南地区还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祥地。早在计划经济时期,苏南地区就有集体经济的传统和基础,为发展乡镇企业积累了宝贵的经济和必要的资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体上持续快速增长,是世界经济学家眼中的“中国奇迹”。在中国,江苏的苏、锡、常地区创造了一种以城乡一体化为核心的社会和谐发展模式,即“苏南模式”。  相似文献   

11.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原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岚清将自己精美的篆刻艺术带到了重庆。让观众深深领略到汉字之精妙、书法之优雅和篆刻之“有趣”,更让人惊叹于这位集政治智慧、文化修养、艺术才情于一身的老人所具有的胸襟与独特人生领悟。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市密集区发展战略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育程度、规模等级和地域分布三个方面分析我国城市密集区的发展状况,在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城市密集区整体协调发展,以城市密集区为核心整合、带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应明确不同城市密集区的发展重点,大力推进城市密集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忻才良 《上海改革》1997,(12):45-45,43
报载江苏省委书记陈焕友最近在省委扩大会议上,结合学习和贯彻竞的十五大精神,回顾了“苏南模式”的历史和经验,指出“苏南模式”的缺陷与不足,需自找差距,置于突破,加以改造,以利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所有制、经济利益驱动、经济结构功能等方面论述了城市社区经济。近现代西方经济学家对社区经济的研究则是间接的。其理论基础是实证主义的,是就社会经济中出现的某一问题作单一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相似文献   

15.
夏日的午后,传世的乐声,儒雅的长者,倾听的人们。这是一场什么样的讲座,令听者如痴如醉?又是怎样的经典音乐与人生感悟,宛若清风徐来,更似云岚风清——  相似文献   

16.
寻访新苏南     
吴玮  张云  张晶 《新财经》2006,(9):88-89
长三角地区占全国1%的土地、6%的人口,GDP占到全国18.5%、财政收入20%。目前,这一地区的经济活力日趋扩散。以地域为范围,几大都市圈已经在这里形成:上海大都市圈,宁镇扬(南京、镇江、扬州)都市圈、杭嘉湖(杭州、嘉兴、湖州)都市圈、苏锡常(苏州、无锡、常州)都市圈等。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本刊记者踏上南下之路,寻访发展中的新苏南。  相似文献   

17.
石可言美,石可言志,石可言情,石可言趣,石可言事.这是李岚清沉醉于篆刻艺术后的深刻感悟.如今,近八十高龄的他,自退休以后,可能思考最多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他选择独具中国特色的篆刻艺术作为自己的爱好并大力推广,也决定了他对中国文字的理解有着自己独特的眼光与角度.  相似文献   

18.
苏南人才争夺战,越来越激烈。苏州的“千人计划”,直接拼杀无锡的“530计划”。与此同时,同处苏南的常州也推出各种举措,吸引高端人才。  相似文献   

19.
今看苏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25年实践,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主要模式之一的苏南模式,已由以工业、市场调节,集体经济为主,以社区农业共同富裕为目标,向多元化,多样化和城乡统筹、协调、和谐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20.
苏南模式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探索出了一条富有地方特征的发展道路,人们简称其为苏南模式。三十年来,这一特殊模式引领着苏南地区的经济规模由百亿级增长到千亿级,再由千亿级增长倒万亿级,苏南无疑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一颗耀眼的明星。从最初的乡镇企业、集体经济的代名词到现今建设和谐社会的典型,从最初的农村工业化到现今的协调城乡发展、协调公私经济、协凋劳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