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最根本的还是土地问题,由于农村土地产权的模糊化,导致土地流转难、农业经营规模小,也为社会各方面对农村集体土地的掠夺和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侵犯提供了方便。在当今中国,农民既没有作为主要生产资料的土地的所有权,也没有作为主要生活资料的房产的完全所有权。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核心是要保障农民的土地所有权。确立农民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观念,明确集体的范围,将集体土地量化给农民,建立体现农民所有权的农民集体组织——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教育公平问题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研究中国在教育发展中男女性别公平问题.通过对2002年的人口抽样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同世界许多国家一样,中国教育发展中存在着性别不公平的现象;教育不公平现象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不公平的程度逐渐扩大;中国在教育性别公平方面,城乡差距较大;性别不公平现象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金融业务的发展离不开土地制度的支撑,通过国外及国内农村土地金融发展情况的对比分析,总结出中国农村土地金融发展迟缓的根本原因——不完善的土地制度。又从土地产权残缺、土地抵押权不完整、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方面对土地制度是如何影响农村土地金融发展的作出了详细论述,最后,对中国现行的土地制度在产权、抵押权、流转机制方面的改革,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流转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细碎化及撂荒、闲置的有效途径,对三峡库区移民后期发展扶持、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城乡统筹等诸多问题的解决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库区腹心的7个乡镇23个村的调查,系统分析了三峡库区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研究发现,农民观念落后、土地流转市场发育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以及政府缺位和越位行为并存是目前三峡库区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谢敏 《经济导刊》2012,(3):38-39
温州地处东南沿海,居民经商意识浓厚,产权观念强烈,具有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建国以后,在土地产权制度上曾进行过不少的改革.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当地农民的就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对耕地的需求与前工业化时期也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6.
7.
8.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在健康的社会分层模式下探讨城市人口健康的性别公平问题。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健康的总体性别差异、不同社会阶层的健康性别差异和同一性别内部不同社会阶层的健康差异;二是分析社会经济的性别不平等和健康行为上的性别差异对健康性别差异的解释力度。研究指出,中国城市人口健康存在显著的性别不平等现象,男性健康水平要好于女性。健康性别不平等不仅存在于所有社会阶层之中,而且呈"倒U型"分布。人口健康的性别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性别在社会经济地位上的差异造成的,女性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从这个角度讲,健康的性别不公平实质上是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王宏  答浩 《经济咨询》2007,(5):10-18,8
一、引言 时下,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性别不平等问题日益成为当今中国人关注的主要问题。尽管我国政府专门制定了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颁布《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妇女发展纲要》、成立妇女儿童工作机构等,并且这些也都为妇女的进一步解放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社会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中国家庭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1991-2009的数据,分析中国农村中小学孩童入学的影响因素,并着重研究移动电话、互联网、电视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中小学孩童入学率的影响。信息技术对于促进性别平等具有差异化的作用,电话、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能显著提高女孩的入学率,促进性别平等;而电视对性别平等的推动作用不明显。信息技术主要通过提高女孩的就业机会,从而提高其教育回报率发挥作用。中国农村的教育投资决策不仅取决于教育回报率,而且受到社会性别文化的影响,男孩偏好越严重的地区,越倾向于对男孩进行教育投资。要巩固和加强基础教育领域性别平等的现有成果,一方面要继续推动信息技术尤其是电话、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政策或法制的手段逐渐淡化或消除农村地区的男孩偏好。  相似文献   

11.
李关虎 《经济经纬》2005,(1):121-123
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必须创新。在已有的创新形式中,农地股份合作制应成为目标模式。农地股份合作制具有坚持土地 集体所有制、促成土地规模经营、利于农地规范流转、利于形成土地经营者的稳定预期等制度优势。在推行农地股份合作制过 程中,必须坚持农民自愿互利原则和不违背家庭承包制原则;同时,要搞好宏观政策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2.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该文通过对市场产权的内涵及其主体分析,深入探讨了当前影响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突出问题:收入差距扩大、就业压力大和政府与市场边界模糊等阐明了健全市场产权制度,可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有农村土地保护机制具有政府政策保护的唯一性和政策执行的不完全性.缺乏市场化、多元化、社会化保护机制的配合,由此需要对农村土地保护机制进行创新。农村土地保护信托机制是通过农村土地保护信托模式的设计.使农村微观经济主体成为农村土地保护的直接受益者,从而引导农村微观经济主体出于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关心而自觉地珍惜和爱护土地.努力改进农地利用方式,提高农地利用效率,促进农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间推移,环境和环境正义问题已经成为经济学、社会学、行政学、法学等不同学科关注的一个焦点.各学科的理论成果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环境与环境正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依据.在我国.环境正义问题是一个新领域,其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不可避免地具有某种局限性,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力度开展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城乡关系协调视角下的中国乡村工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泉 《经济与管理》2007,21(3):33-37
实现乡村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城乡区域实现良性互动及促进城乡和谐发展格局的关键途径与基本动力。在城乡关系协调的过程中推进乡村工业化,必须重视乡镇企业在新时期的转型与发展,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与运作模式,不断培育壮大农业企业家的人力资本支撑,最终实现城乡协调互动基础上的共同繁荣与进步。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是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空间布局规划的客观基础。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对生态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有助于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生态环境对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正面和负面影响。在生态视角下推进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用科学发展观规划西部地区生态建设是前提,加快西部地区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经济是根本,选择适合西部地区新农村的发展模式是重点,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和增强农民自创能力是保障。  相似文献   

17.
生态视角下的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前提条件,是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空间布局规划的客观基础.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对生态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有助于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生态环境对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具有正面和负面影响.在生态视角下推进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用科学发展观规划西部地区生态建设是前提,加快西部地区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经济是根本,选择适合西部地区新农村的发展模式是重点,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和增强农民自创能力是保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土地市场发展与改革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中国农村土地市场的发展。提出在中国建立永佃制土地制度,土地法律所有权归国家,经济所有权归农民。法律所有和具体经济所有相分离,在经营制度上形成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与经济所有权相结合的格局。  相似文献   

19.
首先推导合乎自然法则的土地产权理论,即"土地原理".然后在对近现代中国土地使用制度的转移过程进行回顾的前提下,按照已推导的土地原理,对近现代中国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是否符合土地原理,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指出如何完善现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从生产效率、资源环境和金融效率三维角度对中国转型期经济增长的宏观效率进行了测度和阐析,结果显示倘若扣去资源环境所造成的损失和资源配置不当所形成的金融不良资产,中国的实际增长速度会大幅度缩小,同时也发现“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依旧在延续。另外,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增长的宏观效率,该文还在新的数据和方法上重新测算了IC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